APP下载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2019-02-21修云辉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模块融合

修云辉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贵州毕节 551700)

一、融合教育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一)融合教育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应国际化发展的潮流。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求,反对排斥,倡导所有儿童平等,主张就近入学接受适合的教育。目前在我国,基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融合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导致融合教育实践与国际上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是借助于融合教育思潮的东风,多层次、多样化的特殊教育体系正在形成,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对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二)融合教育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培养合格师资。近年来部分高等院校明显出现招生困难、学生就业困难等现象,培养出来的特殊教育人才欠缺实际应用的能力,尤其是把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能力,不懂得如何对各类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实践指导[1]。目前我国缺乏真正的“融合型教师”,因此必须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才利于培养特殊教育合格师资。

(三)融合教育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促进社会和谐。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必须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变,这是和谐教育的主要体现。融合教育背景下对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中的等级界限,促进普特教育之间融合。另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快速建立公平的学校体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支持[2]。

二、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范围狭窄。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象主要是特殊教育学校或者康复机构工作的教师,没有涉及到融合型教师的培养,这样就会导致地方缺少融合型教师,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轻中度残疾儿童融入普通学校学习的机会,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课程也主要集中在盲校、聋校、培智学校,对其他类型的教育对象涉及不够全面,缺少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内容。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拓宽人才培养范围。

(二)人才培养专业化程度不高。特殊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一般原理和方法,更要掌握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然而,该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要学生学习各类残疾儿童的知识与理论,又要学习康复与训练,同时又受限于学时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因素,无法做到专业化,只是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另外,在课程设置上,缺少实践及技能课程,导致学生缺少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中不能胜任专业性较强的康复训练工作,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人才培养融合性较差。融合教育拓宽了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逐渐形成了“以一定数量的特殊学校为骨干,以大量设置在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和吸收能够跟班学习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教育的格局[3]。但是,个案学校忽视了融合教育素养的训练,融合教育类的课程只有一门,即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只占了两个学分,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学生没办法学习系统的融合教育知识与技能;对于其他教育专业并没有开设相应的融合教育课程,导致他们不清楚什么是融合教育,怎么对特殊儿童进行融合教育等,融合教育并没有得到重视。因此,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必须对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改革。

三、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

(一)统一课程设置,完善培养目标。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设置课程时,需要密切围绕培养目标,同时要把地方发展特性与办学层次相结合。有部分学者调查发现,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前沿性,并且课程结构不完善,课程内容不均衡等[4]。这种局面导致了没有真正的把课程设置与学校培养目标有效结合,从而偏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韦文联认为,应该建立地方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应用技术大学等[5]。董立平认为,地方性应用技术大学应该结合地方实际,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6]。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自转型以来,不断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完善课程设置,并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同时,注重康复技能的训练及多学科发展,培养出了具有一定规格的融合型特殊教育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为了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具备雄厚的基础,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按必修和选修两个部进行了调整,必修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教师教育必修课程等,选修包括视野选修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同时调整了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之间的比例,注重实践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针对以往必修课、选修课比例失衡的情况,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选修课的比例及种类,方便学生选择;针对以往实践课不足的情况,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单独设置了实践课程外,还在每门课程中设置了实践学时,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7]。“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要注意课程的开放与融合,加强医学、生理学、病理学、康复学等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把人体解剖生理学、特殊儿童病理学、基础心理学等作为基础课;把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康复学、盲文、手语、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行为改变技术等作为主干课;也开设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艺术修养等选修课,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在改革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习者逐步提高专业能力及实践能力,使融合型特殊教育人才发展更加突出。

(三)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模式。由于社会对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迫在眉睫。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公共必修这一公共基础平台之上,设置“专业必修”课程和“教师教育必修课程”,为学生的宽口径发展搭建学科基础平台,同时设置视野拓展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教育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四个模块,即“平台+模块”的课程模式。

1.增加选修课程资源。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新的人才方案,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共性与个性原则,为学生提供范围足够广、类型足够多的选修课程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新的人才培养改革,还设立了创新创业课程模块,鼓励学生展示特长、发展个性,并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及社会调查等活动中[8]。以上举措,可以拓展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

2.扩展模块课程内容。结合中国国情及以往研究,最初只在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和智力障碍儿童中开设模块化课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其他障碍类型儿童的教育逐步加入到特殊教育领域。因此,应扩展模块课程类型,在深度和广度上开设各种障碍类型的模块化课程,以此来满足学生的需求[9]。如设置感觉统合训练、应用行为分析、艺术治疗、音乐治疗等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化课程。

3.增设学科教法课程。从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来分析,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主要是他们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懂得学科教法的应用。因此,各高校应该增加特殊学校语文教学法、特殊学校数学教学法等具体学科教学法的课程,增强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及竞争力,从而提升就业率以及真正胜任各科教学。

4.开专业道德课程。目前很多高校缺少培养学生专业道德方面的课程,几乎都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缺少正规性。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专门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通过3+3学期形式授课,并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利于培养特殊教育学生的专业道德。

(四)强化“服务+实训”的实践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要注重理论+实践,突出实践的重要性,调整课时分配,注重学生的实践锻炼。可以对学生进行康复技能训练、教育实习与见习指导、社会调研与科学研究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国外发达国家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时间不得少于18周,远远高于我国。因此,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教育比例,并配备专门的实习实践指导教师。另外还要强化服务地方的意识,为地方特殊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可以与残联、特殊学校、企业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真正做到“服务+实训”[10]。同时,还要注重毕业论文的撰写,要增加在实践中完成的比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创新能力。如在芬兰,75%学生的毕业论文要在实践中完成。

(五)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改革应与时俱进,为了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必须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管理必然成为首选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利于学生主动性的提升。另外,建立建立了弹性学制,实行3-6年的培养,允许学生提前或延期结束本科教学[11]。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改革中,还注重对教学质量与管理评估机制进行监控,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构建了多元的评价体系,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严控教风学风,积极开展“领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价+自我评教”的评教工作,突出学生评教的比重,让教师高度重视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

四、结语

融合教教育为地方本科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不但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历史机遇,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通过统一课程设置,完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模式、强化“服务+实训”的实践教育、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适应了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升了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水平。

猜你喜欢

应用型模块融合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