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2019-02-21胡晓光

新农民 2019年30期
关键词:种苗造林苗木

胡晓光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林业局白银纳森林资源管护区,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201)

1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方法

(1)优先育苗场地。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应当选择优良的育苗场地,要求保证育苗场地的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有较好的排水条件,育苗场地应符合苗木生长的环境要求,要求达到绿色无公害的标准。还要合理的控制土壤的环境,防止酸性土壤影响育苗,以便于满足苗木生长的环境基础。若苗木场地的自然环境无法达到育苗要求,需要采用人工增肥的方式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并适当控制土壤的温度等因素。在苗木培育的过程中要由专业机构对土壤进行检测,以便于保证土壤的安全性,确保土壤碱性适中,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2)种子处理。种子的质量决定着林业工程的质量,为提高苗木的质量,一般选择优良母树的种子,母树的性状和种子外形是判断种子质量关键,根据地区环境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种子。首先,选种之中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洗净,清理和清毒等一系列的操作,以便给种子提供良好的环境,达到利于种子萌发的要求。其次,为提高种子的抗病性,更好的提高种子防御地方病的能力,还要对种子进行浸泡,通过浸泡的方式避免种子发芽率低或难以萌发的问题。在种子浸泡消毒后还要适当的控制种子萌发的温度环境,以便促进种子快速萌发的目标。

(3)培育密度。为保证种苗符合林业工程建设需要,提高种苗质量,要根据树种特殊性合理的控制培育密度,确保种苗之间的间距合理,种苗的间距应当保持在20cm左右,行距保持50cm左右,具体的培育密度可根据种苗种类与实际需要确定,苗木间距密度与土地资源的使用量有关,应根据产量需要合理的控制密度,同时满足种苗对阳光、水分、土壤元素的需要,有效防止因密植对种苗造成的弱化现象。

(4)合理施肥。施肥管理在苗木生长发育阶段极为重要,需要合理控制施肥数量与次数。合理施肥对优化土壤环境,满足种苗成长需要有重要价值,在种植种苗前进行施肥操作,通过施肥达到补充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目标。在施肥前加强土壤环境的调研工作,明确土壤施肥的种类与施肥量。具体可根据土壤情况施加积肥、钾肥两种。在施肥过程中保障施肥均匀,认真翻耕,严格控制浇灌水分。

(5)苗木播种。苗木播种要掌握好时机,控制好时间、温度及水分三要素。可通过播种手段提高种苗的成活率。种植时充分考虑地方环境气候的特点,播种时间要根据地区的气温。还要在播种期及时关注温度的变化,找准播种时间快速进行播种,在播种后通过一系列的覆盖、遮蔽或施加肥料的方式来提高种子对环境的适应性,以便于解决温度变化对种子造成的影响。播种时遇到大风或干旱天气,需要给种子进行补水,及时对苗圃进行灌溉,满足林业工程种子的水分需要。

(6)种后养护。种后养护是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提升苗木质量的重要手段。应根据地方环境的温度变化情况适当的增加覆盖技术,以免苗木培育的过程中出现缺水或水分丧失等问题。

2 移植造林技术

(1)移林时机。在苗木培育成功后需选择合适的移植时机,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的差异较为明显,北方的移植时间为每年3-5月。南方的移植通常在每年的2月底至4月。这个阶段正处在苗木的萌发期,而且环境温度也处在缓慢回升期,进行移林操作可提高造林的质量,并大幅度的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林业工程造林还要根据地方环境气候的特征做好提前预防工作,有效的防止灾害性的突然气象变化对林业工程造林的影响。

(2)苗木规格。为达到保证造林成活率的目标,还要合理的选择苗木规格,通常苗木应当保证胸径达到4cm和3叉生的幼苗。苗木选择40cm左右的小型乔木苗木。特殊造林作业规划可适当的调整,在造林的过程中要根据造林的规模合理控制造林的密度。

(3)注意事项。移植造林的关键在于提高成活率,实现苗木对地方环境的有效适应,应在确定苗木规格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造林技术。首先,应当保证苗木移植时的安全性,在移植时应当对苗木的根须进行必要的保护,对根须进行充分的遮盖,并且加强培土保护。还要在种植的过程中保持种植操作方法的规范性,合理的控制基坑的深度,并且在种植的过程中保护根茎的完整性。选择正确的灌溉方式,根据苗木的需要合理的进行灌溉。

3 育苗造林的有效策略

(1)控制温度。控制环境温度,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保持苗圃的温度是较为重要的任务,因此应当严格的控制树苗培育过程中的温度。首先,可利用温度传感器来直接了解土壤环境的温度,及叶处表层的湿度与其它参数,采用系统软件对温度系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系,从而适当的进行温度控制。在苗圃还要加装必要的通风设施,注重运用通风设施对温度进行调节。

(2)预防病虫害。只有提高病虫害的防控能力,才能保证苗木的质量。首先,应对地方病虫害的典型现象进行调研,了解地方病虫害的特点。根据地方环境的变化特征明确预防病虫害操作的重点。其次,提高病虫害防控手段的有效性,注重科学的选择预防病虫害的杀虫剂,关键在于掌握季节性病虫害的防控方法,针对不同的季节选择合理的病虫害控制方法。在病虫害控制时还要达到绿色无污染的目标,防止因为过度喷漆农药对苗木造成伤害,并且减少环境污染问题。

猜你喜欢

种苗造林苗木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苗木供求信息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