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人居环境治理的路径研究
——基于庆云县黄邱社区的实地研究

2019-02-21孙露萌

新农民 2019年30期
关键词:人居社区环境

孙露萌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市 10087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乡村振兴总要求中指出:农村要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农村社区这一新时代城镇化产物的治理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下显得尤为重要[1]。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社区作为一个相对完整区域社会共同体,其是“三农”问题的浓缩载体,在许多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整个社会化进程的现状。在地缘、血缘、宗族、生产等因素的影响下,村庄经过拆迁将原来的平房瓦屋变成高楼阶梯,经过土地流转农民不再种植田地而从事其他生产活动,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产生很大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选择重点[2]。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让农民较快适应现代农村社区人居环境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目的。本文以期通过发现农村社区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良好效果,进一步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路径借鉴。关注农村社区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农民主体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收农业经济效益,更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谐。如何让农民更快地适应现代农村人居环境,建构新的人居环境治理结构,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现实课题。因此,本文对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1 黄邱社区现状

本着“城乡协同发展”的原则,庆云县于2013年在严务乡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黄邱社区,位于庆云县严务乡政府驻地西南,项目主要涉及5个村庄,分别为刁黄邱村、大黄邱村、蒋黄邱村、撒黄邱村、黄邱马村,共建32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约10万m2。村庄拆旧面积38.81hm2,复垦土地面积38.04hm2,安置区占地9.33hm2。黄邱社区人居环境现状主要表现在:

1.1 村民居住环境由村落变为社区

原来的农村居民都是在村里分配的宅基地上自建住房,各家各户相对独立,现在平房变成了楼房,泥瓦土墙换成了钢筋铝合结构,在社区里居住后不仅改变了生活环境,也远离了生产劳作环境。仍然种地的村民将收获的粮食放在楼下或者停车位、劳作工具放在储物间,虽然住上了楼房,但是农作物、养的牲畜在社区环境中得不到良好的安置。

1.2 生活环境呈现公共化

在入住社区前,村民生活环境是相对隔离的独家独户,共享资源非常缺乏,但是安置到社区后,村民生活在了公共空间里,公共建筑物、设施设备的使用等因素在考验着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1.3 干部队伍建设实现社区化

受社区公共环境的影响,村委会干部无论是职能的改变还是角色的调整都需要适应,在社区管理与服务过程中黄邱社区干部的管理职能同样经受着考验。

2 农村社区人居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庆云县黄邱社区这个新聚合体的人居环境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发现亟需破解的治理难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社区基层组织管理体制落后

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低下。据调查,黄邱社区村两委干部的年龄平均在58周岁左右,存在干部老龄化现象。由于自身的文化素养不足,在管理社区事务过程中接受新事物新政策的适应能力不强。同时,有些干部凭借着多年基层经验自以为水平较高其实是管理意识薄弱,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工作推进落实较慢。

管理制度尚需健全。任何公共环境需要制度的规范治理,农村社区这一新的公共生活空间更是需要管理制度的约束。比如社区安全管理制度、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黄邱社区的管理制度相对欠缺,导致社区人居环境管理无章可循,无法明确工作人员职责,不能更好的治理社区人居环境。

2.2 公共设施设备不健全,城市基础设施还未延伸到农村社区

一些农村社区虽已经实现了社区化管理,但其公共设施设备的维护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在黄邱社区就存在相应问题,比如公用水管存在严重老化现象,漏水停水现象时有发生,其供水主管道急需纳入城市供水设施规划。社区里路不平、灯不亮、卫生死角、垃圾桶废旧老化等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2.3 社区人居环境服务发展水平欠佳

由于各级投入不足,社区设施维护落后,社区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手段应用不够,使得社区环境服务的许多功能还难以实现,导致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3]。黄邱社区散落垃圾现象较严重,存在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摆放不规范,保洁不及时等现象。因此,农村社区的环境人性化公共服务水平急需进一步提升。

2.4 居民参与性不高

农村社区距离县城较远,有些农民由于文化素质水平低,接受外界新事物的能力较低,面对新的生活境遇处于不断调适的状态下,在思想上还是不能够接受社区的公共居住环境,不能很好的给社区人居环境治理建言献策,从而导致村民对社区的管理事务参与性不高。

3 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的治理路径

新时代下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的治理路径急需提上日程:

3.1 提高管理服务意识,加强组织管理

各级部门要提高管理服务意识,明确职责,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把社区人居环境治理作为乡村生态振兴的主要工作去抓。同时,注重发挥党员干部作为表率的作用,党员干部勤跑腿、少动嘴,多弯腰、少指挥,心向一个目标、劲儿往一处使,形成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全民行动”的良好局面。

3.2 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服务均等化

加大公共资源投入。政府作为第一负责方应安排专项启动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使农村社区环境整治工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心工程。

加强环卫工人的培训。通过培训环卫工人使其增强工作技能和责任感,环卫管理机构也要不断更新工作制度,适应新环境需要的同时,提高职业效率和标准,实现服务均等化。

3.3 加强宣传,增强居民参与积极性

社区要经常性开展卫生“大清理”和“绿色家庭”创建等评比活动。选树一批保护环境典型户。积极发挥“美丽庭院”的带动作用,号召居民倡导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促进家庭与社区协调发展,争当“整洁家园、人人有责”的主人。

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通过教育培训方式,增强居民保护环境习惯的养成。确保教育入耳、入脑、入心,成为广大居民的自觉行动。利用党员干部模范作用的示范效应,党员群众齐动手,带动整个社区广泛参与,让村庄环境有变化、人民群众有收获。

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让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精神深入人心,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环境建设。

3.4 加强监管,打造美丽人居环境

管理部门健全环境监督考核机制,将环境卫生状况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评选先进考核范畴。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开设投诉网站或信箱,让广大居民自觉自律的同时相互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认真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环保工作落实到位。加强日常巡查,督促环卫单位提高作业质量,实现定人、定岗、定责。同时,需要推进跟踪评价工作,通过跟踪评价对治理中可能产生的明显不良影响要做到及时调整规划并提出改进措施,实现对治理人居环境的动态跟踪。

4 结论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庆云县黄邱社区必须率先探路乡村生态振兴解决方案,并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获取上级资金、技术等支持,真正助力三农领域人才队伍培育,推进环境美丽宜居,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壮大,确保农村基层工作顺利开展。农村社区是乡村振兴中的新鲜事物,还处于探讨和摸索阶段,在今后,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管理既要提升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还要完善管理制度等软件方面,只有软硬结合、内外兼攻,坚持好发展好治理路径的方向,才能建设好地质安全、设施配套、环境整洁、邻里和谐的现代农村社区。

猜你喜欢

人居社区环境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社区大作战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3D打印社区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环境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