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2019-02-21张得艳

新农民 2019年30期
关键词:松土根腐病叶面

张得艳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农业农村局,甘肃 临夏 731799)

当归是一种常见中药材,以根入药,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跌打损伤、提高免疫力、润肠通便等功效。目前中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归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广,在甘肃东南部、四川、云南、湖北、陕西等都有栽培,在当归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的防治上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当下环境与当归质量,要多注意种植过程中农药与化肥的使用。

1 当归种植技术

1.1 选择种植地与整地

当归的生长喜好湿润阴凉,年降水550mm以上,海拔2200m以上,阴坡或半阴坡,排水较好,土质较松软不含石块且营养较高,特别是荒地或使用较少的土地。前茬作物收获后要进行翻耕,在播种前还要进行除草并再次加深翻耕,补充足够有机肥或沼气渣做底肥,再进行平地,改善苗床环境[1]。

1.2 播种育苗

当归为3年生药材,要根据种植地的气候与海拔合理的播种,积石山县最佳时间在四月中旬。选择完整与发育良好的种子,保证种子的含水量、纯净度与发芽率最优。播种前种子用30 ℃左右温水浸泡1d,捞出晾干催芽,种子露白后播种,播撒后盖上薄土,再覆一层稻草。15~20d左右出苗,3d后仔细除草,让覆盖物稀松,给小苗生长环境。苗高4cm左右时移除覆盖物,及时拔草。

1.3 幼苗的移栽

移苗的最佳日期在清明前后,要选择苗生长旺盛,光滑无损伤,避免过大或过小。土地要耙细,在40cm行距挖穴,穴距20cm,穴深也为20cm,每穴栽2~3苗,在覆土到穴一半时轻提苗,让苗在生长中根系能更好的舒展,栽种过程中注意填土压紧,还可适当添加火土灰,保证幼苗的肥量。在6初月初需进行间苗,拔除弱苗与杂草,让壮苗生长的更好。

1.4 松土

在苗3~5cm高时,可进行松土,在立夏、芒种、小暑时还需各松土一次,松土时除草并适当追肥,让当归生长的土壤疏松肥沃,提高当归的长势。

1.5 除草

尽量使用人工除草,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提高当归的质量。在种植出苗后的三个月都要连续的进行除草,促进当归的生长。等苗根系较深后进行深锄后就可以封行。

1.6 追肥

当归喜肥,可多选用沼气液与沼气渣进行追肥,当中的营养元素与微量元素较为丰富,能明显的促进当归的长势,由于造价低,促进当归的生长同时减少种植户的资金投入。在追肥时,可用水兑沼气液按3:1的比例喷洒当归植株叶面,注意沼气液的比例,防止烧毁叶面[2]。而待叶面长满时可用沼气渣施于根部,叶面较多遮挡阳光,沼气渣挥散较慢,提高追肥的效果。

1.7 浇水

当归生长过程中要控制浇水量,雨水较多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止根部泡烂,偶遇干旱情况再适当浇水。

1.8 留种

当归的生长周期有三年,需在第三年当归植株健壮、根体粗大的时候选取留种。在当归花朵下垂时,可以看到种子表面有粉白色粉末,此时可根据当归生长情况进行分批采收。采摘后用20株左右捆于一束,悬挂于干燥通风处,等彻底风干后取出种子,避免烟熏、雨水与阳光,装袋储存于干燥阴凉处。

1.9 收获管理

在10月底就可以进行当归采摘,人工挖掘时避免破坏当归头和枝,挖出后晒干去除泥渣。对新鲜优质的当归晾晒后再进行文火烘干,或进行切片、包装等,提高当归的经济价值。

2 病虫害处理

2.1 麻口病的防治

麻口病的防治可以把种苗用药液浸泡10h,如40%的多菌灵与1.8%阿维菌素乳油40~80g/667m2,加入15~20kg水最佳。还可喷洒沼气渣,沼气液味道重,可以大大减少虫害的破坏。

2.2 根腐病的处理

当归出现根腐病会直接降低产量与质量。发现植株有根腐病要及时拔除,用适量的生石灰或草木灰对病株所在的土壤进行消毒。还可用防治麻口病的药液,同样有防治根腐病的效果。

2.3 蛴螬的防治

蛴螬虫卵较为顽固,在冬季深翻土地时清除杂物,减少虫害几率,还可用腐熟厩肥与药物来达到防治效果。冬季翻土时在药物上,可用1.5kg的2%药材绝杀混合1000kg的拌毒土,根据往年情况进行适量播撒,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

2.4 地老鼠的处理

地老鼠会咬坏当归根部,造成大面积减产。田间周围可挖一尺深的沟槽,防止地老鼠打洞,如找到地老鼠洞穴,可用毒鼠强防治。

3 结语

要不断的完善当归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多采用天然无污染的沼气渣与沼气液,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当归的产量与质量,提高药材的药效,让种植户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松土根腐病叶面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推土机松土器结构改进与动力学分析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叶面施钙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清晨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宝应用技术研究
不同耕作方式对赤红壤甘蔗产量、糖分及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