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

2019-02-21张清军

新农民 2019年30期
关键词:根腐病病菌根系

张清军

(河南省获嘉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新乡 453800)

1 小麦根腐病的发生特点及发病成因

1.1 发病特征与侵染过程

小麦根腐病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种子、病残体和土壤带菌是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分生孢子与菌丝体在小麦种子或田间禾本科作物病残体中潜伏越夏越冬,如作物病残体腐烂分解,菌丝体因得不到营养物质会随之消亡,在土壤中的根腐病菌分生孢子存活力随土壤湿度的提高而下降。小麦播种以后,根腐病菌直接穿透表皮或由伤口和气孔侵入芽鞘,然后蔓延至幼苗各部位,造成芽腐和苗腐。小麦返青后,病残体及受害麦苗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情加重,侵染小麦茎秆、叶片、麦穗,造成根腐、茎基腐、叶斑、叶枯等病症。抽穗后分生孢子侵入穗内造成穗腐,感病种子变褐色形成黑胚。灌浆期根部受害加重,次生根大量变褐坏死,茎基部变褐腐烂,地上部植株枯死形成白穗,病株拔起时茎秆易折断,常造成根茎分离。

1.2 根腐病发生原因

1.2.1 气候因素

根腐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冻害、旱害、涝害等极端天气可导致小麦植株长势衰弱,自身抵抗力下降,被病菌感染概率加大,例如发生倒春寒的年份容易造成小麦冻伤诱发根腐病严重发生,抽穗~开花期遇到高温多雨或多雾天气容易导致叶枯、穗腐严重发生。

1.2.2 田间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如果在还田过程中没有对秸秆进行杀菌或腐化处理,病残体中滋生大量病菌,这些病菌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夏、繁殖,为小麦根腐病发生提供充足的菌源。

1.2.3 种植方式单一、品种抗性差

“小麦—玉米—小麦”的耕作方式多年连作重茬,根腐病病原菌在禾本科作物间连续侵染,同时播种前未选择有效药剂拌种,土壤中有害病菌大量积累导致根腐病害严重发生。

目前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侧重于高产与抗倒伏等性状,抗根腐病品种较少,不同小麦品种对根腐病菌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

1.2.4 根系问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学习的方法也逐渐地多元化,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能接受的方法去选择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会让自己的学业事半功倍,以下就是几种常见学习方法。

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长期土地不深翻导致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小麦毛细根不能深扎造成根系不发达,抗病性能降低。

秸秆还田后大量来不及腐熟的秸秆在土壤中自然发热,消耗氮肥并烧坏小麦根系,蓬松的秸秆在严冬季节造成小麦根系冻伤,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纹枯病为害等因素造成小麦根系受损产生伤口容易感染根腐病。

1.2.5 重视不够、防控措施不当

小麦根腐病由于连年累积,逐年加重,已经由次生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农户对小麦病虫害防控习惯以中后期“一喷三防”为主,不重视播种期拌种防控土传病害。

2 小麦根腐病防控技术

应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辅助化学防治手段,从小麦根腐病的发病原因入手,创造不利病害发生的条件来解决小麦根腐病的危害性。

2.1 选育抗病品种

选育根系发达、抗土传病害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避免从病区调运种子。

2.2 农业防治措施

2.2.1 合理施肥

2.2.2 提高播种质量

适时早播、浅播,足墒播种,避免在土壤过湿、过干条件下播种,避免播种后浇蒙头水,控制播种深度在1~2.5cm之间,麦种播量控制在10~15kg/667m2。

2.2.3 适时冬灌,培育壮苗越冬

在当地夜间最低气温降到零下1~2℃时开始对小麦进行入冬灌溉,可踏实土壤,保持地温,培育壮苗,促进分蘖。

2.3 调理土壤结构、消灭菌源

秸秆腐熟剂作为一种微生物菌剂能快速把秸秆分解腐化,病残组织腐解后,病菌在土壤中就不能存活,切断小麦根腐病的初侵染源。秸秆还田后立即用秸秆腐熟剂1kg/667m2掺5kg细土撒施田间,两周后完全腐熟可抑制病菌传播;在小麦整地前用25%免申耕(安格瑞)土壤调理剂1000g/667m2拌细土或肥料均匀撒施田间地表,可疏松土壤、增加耕层深度、改良和修复土壤的团粒结构、打破土壤板结,进而改良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小麦根系发达增强抗逆能力,同时改善土壤水、肥、气、热供应条件,促进喜氧的有益菌类繁殖,抑制厌氧细菌、真菌(包括多种引起小麦根腐病的子囊菌、孢囊菌),形成有利于小麦健康生长的土壤环境。

2.4 化学防控措施

2.4.1 种子包衣拌种

用杀菌剂、杀虫剂、营养剂在小麦种子外部形成保护层、营养层,保护小麦苗期安全生长。可采用48%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ml+ 0.01%芸苔素內酯乳油4ml对水0.5kg拌小麦种子15kg,拌匀后在背阴处晾干备播。

2.4.2 早春防控

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小麦返青后,根腐病菌由侵染阶段转为蔓延阶段,此时小麦植株较矮,有利于防治小麦根部的根腐病病菌,可用戊唑醇、三唑酮、甲霜灵、恶霉灵等杀菌剂1000倍液对准小麦植株根部喷雾,用药液50kg/667m2,有效杀灭小麦根腐病菌等土传病菌。

2.4.3 灌浆期延缓早衰

灌浆期是小麦生殖营养与生长营养最旺盛的时期,养分和水分的需求达到整个生育期的峰值,感病植株由于吸收、传导能力下降,干热风等恶劣条件很容易引起根腐病株急性死亡。适当补充磷酸二氢钾、腐植酸液肥、芸苔素內酯等叶面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抗御干热风,提高小麦千粒重。

猜你喜欢

根腐病病菌根系
果树根系修剪的作用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雅安市:织密根治欠薪“根系网”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病菌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