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东台市溱东镇发展循环农业纪实

2019-02-21孟爱红荀贤玉周建生王春荣

新农民 2019年30期
关键词:东镇东台市芦笋

孟爱红,荀贤玉,周建生,王春荣

(1.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东台 224200; 2.东台市农业农村局,江苏 东台 224200; 3.东台市溱东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东台 224200)

近年来,东台市溱东镇坚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依托本镇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水生蔬菜、稻田养殖、大棚芦笋、生猪养殖四大产业,按照“立体复合经营,循环提质增效”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循环立体种养模式,成功走出一条具有水乡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创建“荷风菱韵”农业园区,推行“藕-虾-稻-鸭”立体种养模式,实现水稻(藕)、水产、水禽“三水共生”。以610省道和210县道沿线为重点,着力打造“荷风菱韵”现代农业园区。近年来,通过农业招商在610省道沿线建成近千亩荷藕种植示范基地,推广“藕田套养小龙虾”立体种养模式,今年预计效益可达4000元/667m2以上,实现有风景有效益。同时以210县道沿线为重点,建成千亩“稻一虾-鸭”立体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基地以打造绿色和有机大米生产基地为重点,全面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料和绿色防控植保技术,创树绿色、有机大米品牌,产品直接对接上海等大中型超市。预计稻田综合种养产优质稻米400kg/667m2以上,产小龙虾100kg/667m2,效益可达4500元/667m2以上。

创建千亩绿色芦笋产业园区,推行“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成为苏北规模最大的产销一体化绿色芦笋种植基地。溱东镇千亩绿色芦笋产业园位于新229省道沿线,项目规划占地面积80hm2,总投资5000万元。园区一期已建成芦笋大棚种植基地46.67hm2,正在实施二期工程扩建芦笋及果蔬大棚种植33.33hm2,其中普通大棚29.33hm2,连栋大棚4hm2。项目建成后融田园采摘、休闲观光、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苏北里下河地区最大的产销一体化绿色芦笋生产示范基地。基地全程推行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利用万头生猪养殖场产生的猪粪作为有机肥料,充分运用干湿分离的模式,通过沼液储存池暂存,将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大棚灌溉,这样既能培肥土壤,又能解决农作物所需的养分。基地2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直接对接上海、南京等各大中城市,基地年产芦笋2000~3000kg/667m2,每亩利润可达万元以上。园区推行“基地+农户”模式效益明显,带动当地200多名农民工打工致富。同时示范带动本镇其他农户新发展大棚芦笋种植6.67多hm2。创建国兴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推行“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复合经营模式,形成“豆一猪一沼一粮”循环农业产业链。该农业示范园内设年产2000t的绿色豆制品加工中心、4000m2的生猪养殖场,12000m3的沼气沼液利用发酵塔、106.67hm2优质粮食生产基地、20hm2大棚西瓜种植基地、3.33hm2芦笋种植基地。东台市溱东镇国兴生态养殖场,以大豆生产加工豆腐和卜页,该产品供应毗邻的姜堰大半个市场,豆制品下脚料豆渣和生产加工的污水,作为饲养生猪的饲料。据测算,每头生猪能节约饲料150元,该养殖场全年以饲养生猪10000头,每年能节约成本150万元;生猪产生的粪便全部流进大型沼气发酵塔,每天可产生沼气1200m3并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至锅炉作为燃料,节省煤炭达2000元/d,全年能节省73万元 ;沼液沼渣输送到种植园区生产有机稻,能节省农药化肥400元/667m2,全年节工省本16万元,有机大米比普通大米每公斤价格高2.0元,按600kg/667m2稻谷计算,增效达32万元。该园区总节工省本增效达达270万元。2017年,园区的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立26.67hm2稻田生态种养绿色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被列人中央财政农技推广重大种养业全程技术推广项目东台基地。通过提升拉长产业链,畅通经济循环,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东镇东台市芦笋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柯桥区稽东镇中心幼儿园幼儿美术作品展示(1)
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中心幼儿园美术作品展示
洗书记
柯桥区稽东镇中心幼儿园幼儿美术作品展示
稽东镇中心幼儿园幼儿美术作品展示
练琴记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