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2-2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急诊科科室风险管理

急诊科属于医院重要科室,其涉及的病情种类较广,且病情急,所以,其护理工作存在一定风险。一旦出现错误,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带来危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成为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1-2]。风险管理属于预见式的管理模式,通过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达到预防的目的,以此改善患者的病情。我院本次对2016年1月—2017年8月80例急诊科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分组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风险护理,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医院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80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0例;实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36~75岁,平均年龄为(51.9±3.6)岁,心力衰竭患者10例,心绞痛患者25例,重症创伤患者5例;参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37~74岁,平均年龄为(51.4±4.1)岁,心绞痛患者15例,心力衰竭患者12例,农药中毒患者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

1.2 研究方法

参照组患者使用急诊科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使用急诊科风险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通过演练的方式,让护理人员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提高整个科室的急救能力[3],确保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应对。排班制度要具有弹性,合理配置资源,将护理人员分为急诊与接诊两个组别,急诊小组的人员要24小时保持联系畅通,为急救工作做准备;(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定期组织考核,并设立相关的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制度完善科室制度,保证护理人员按照相关制度开展工作;(3)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由于急诊科患者病症较急,患者数量较多,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4)急诊科需要的急救物品要妥善保管,根据医院的物品管理制度,做好应急工作,以保证物品充足[4-6],为急救做准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同管理方式后的急救成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没有生命危险)情况、患者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以及出诊时间。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共有三个等级: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分为100分,如果患者评分为85分以上,则为非常满意,如果评分在65~85分,则为基本满意,如果患者评分在65分以下,则为不满意。总满意为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之和。护理质量从基础护理、护理人员技能、护理文书、分层考核四个方面评价,每项指标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出诊时间是指接到急救电话到患者救治完成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行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形式表示,两组患者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百分率(%)形式表示,两组患者资料行χ2检验,当数据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成功情况

实验组患者出诊时间为(7.41±2.63)h,急救成功的患者有40例,成功率为100%,参照组患者出诊时间为(12.68±3.58)h,急救成功的患者有38例,成功率为95%,两组患者出诊时间进行t检验,t=7.503 1,P=0.000 0。两组患者急救成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1 3,P=0.152 0)。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实验组在基础护理、护理技能、护理文书、分层考核等方面的评分均好于参照组,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3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对比,实验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25例,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3例,不满意的患者有2例,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5.0%,参照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2例,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9例,不满意的患者有9例,总体满意度为77.5%,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 7,P=0.023 0),如表2所示。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是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疾病类型种类繁多,涉及到外科、内科、妇科等多个科室,管理工作也非常艰巨[7]。急诊护理工作能够反映医院整个护理质量,所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是对急诊科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以此降低患者发生危险的概率,提高预后效果。急诊科护理工作比较复杂,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因此,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时,要以科室具体情况为基础,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风险意识,让其配合护理风险管理工作[8-12]。护理风险主要指在抢救患者时,由不确定因素引发的护理事故,包括技术原因、服务原因、人文原因等,一旦发生事故,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影响,加重患者病情。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急诊科实施风险护理措施,与常规管理措施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达到95.0%,与参照组的77.5%的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方面,实验组基础护理、护理技能、护理文书、三级考试等方面的评分均要比参照组高。这充分说明,实验组的管理方法很好,其优势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在医院急诊护理管理中,使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分析(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分析(分,±s)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护理技能 护理文书 分层考核实验组 40 96.02±3.15 93.58±5.91 95.41±4.51 93.71±5.76参照组 40 79.31±4.98 81.87±4.36 82.54±4.36 83.65±4.75 t值 - 17.934 8 10.084 1 12.975 9 8.522 0 P值 -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情况对比分析[例(%)]

猜你喜欢

急诊科科室风险管理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爱紧张的猫大夫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