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对机体卵巢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02-2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良性卵巢出血量

良性卵巢肿瘤为常见的一种妇科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1]。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呈现升高态势,尤其常见于育龄期女性。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出现感染、恶变、破裂等不良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常采取手术手段进行治疗,开腹手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逐渐被用于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当中,且已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旨在探析良性卵巢肿瘤实施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卵巢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良性卵巢肿瘤的诊断标准,患者均于知情下签订同意书,已经医院理论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2~57岁,平均(30.57±6.84)岁,卵巢直径1.5~12.6 cm,平均(5.68±1.21)cm,体质量42~61 kg,平均(50.78±5.82)kg;研究组年龄23~58岁,平均(30.58±6.86)岁,卵巢直径1.7~12.36 cm,平均(5.67±1.23)cm,体质量43~60 kg,平均(50.76±5.83)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患者选取仰卧位,实施硬腰联合麻醉,于腹部脐耻间做纵向切口,进入腹腔,将卵巢肿瘤充分暴露,然后将其完全剔除,实施缝合止血时使用可吸收线,将卵巢进行修复,仔细检查创面,未出现出血情况后将腹腔逐层关闭;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选取仰卧位,麻醉方法和对照组一致,于脐轮下缘或上缘实施穿刺,构建气腹,气腹压力维持于12~14 mmHg,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常规探查盆腔,沿着囊壁皮质将卵巢肿瘤剪开,直至肿瘤囊壁,用电凝钩、分离钳分离囊壁与肿瘤,然后用血管钳在肿瘤根部对其进行夹闭离断,针对肿瘤直径较大者,需吸出肿瘤内的积液,然后将肿瘤囊带切除,电凝止血,确认血液无渗出后撤出腹腔镜,排空气体,对穿刺点进行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实施引流操作,同时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出现。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及术后排气时长;同时记录两组免疫功能与卵巢功能情况,其中免疫功能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E(IgE)与免疫球蛋白G(IgG),卵巢功能包括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与雌二醇(E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出血量(91.32±8.87)mL、手术时长(41.03±10.73)min、术后排气时长(18.82±3.16)h、住院时长(5.93±1.12)d,各项手术相关指标比对照组出血量(104.86±12.05)mL、手术时长(47.98±12.46)min、术后排气时长(33.58±9.87)h、住院时长(7.98±1.37)d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意义(t=4.956 5、2.315 0、7.800 8、6.345 3,P< 0.05)。

2.2 两组卵巢功能比较

研究组E2、LH及FSH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卵巢功能对比(±s)

表1 两组卵巢功能对比(±s)

注:相较对照组,aP<0.05

组别 FSH(U/L) LH(U/L) E2(pmol/L)研究组(n=30) 20.07±1.63a 17.08±1.14a 60.03±3.61a对照组(n=30) 12.71±1.48 11.43±1.07 66.72±4.86 t值 18.310 0 19.793 1 6.052 6 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研究组IgA、IgG与IgE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卵巢作为女性十分重要的生殖器官,卵巢肿瘤的发生会对其身心健康与生存质量造成影响。良性肿瘤在全部卵巢肿瘤中约占10%~20%,可发生于各年龄层[3-4]。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手术各项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该组各项卵巢功能、免疫功能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良性卵巢肿瘤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效果优越,能减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出血量,减轻对免疫功能及卵巢功能造成的影响。分析原因在于:临床以往通常采用开腹卵巢肿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虽然能对肿瘤进行有效剔除,疗效显著,但该术式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术中出血量较大,加上患者的应激反应大,术后疼痛感较为强烈,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活动量较少,术后排气延迟,恢复速度较缓慢,且术后切口瘢痕较为明显,患者接受度不高,预后效果不甚理想[5-6]。随着微创科技的进步,腹腔镜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视野清楚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用于卵巢肿瘤手术治疗中[7]。该术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下列几点:(1)手术主要于腹腔与盆腔内实施,操作较为简便,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具有清晰的手术视野,给内环境造成的干扰较小,有利于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2)手术操作时未用手与纱布直接接触组织,术中充分冲洗患者的腹腔,可有效减少发生粘连的概率;(3)术中只需要切开小切口进行操作,可保持腹腔良好的密闭性,使其内温度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患者维持恒定的体温,加上应激反应小,术后患者恢复迅速;(4)腹腔镜可对病灶进行有效放大,对存在的微小病灶进行准确探查,有利于及时发现病灶并进行清除,降低手术残留风险,减少复发概率,同时有效避免损伤卵巢周围的组织,对卵巢进行良好的保护;(5)手术采取的是标准操作孔,能有效降低出血量,减轻腹部的疼痛度,同时选择头高足低体位,可明显降低对肠管造成的影响,且术后留下的瘢痕较小,美观度良好,患者接受度高[8-12]。受样本量和时间等原因限制,关于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并发症、内分泌指标等方面的影响,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表2 两组免疫功能对比[g/L,(±s)]

表2 两组免疫功能对比[g/L,(±s)]

注:相较对照组,aP<0.05

组别 IgE IgG IgA研究组(n=30) 121.36±28.27a 13.16±1.87a 1.95±0.42a对照组(n=30) 145.62±27.94 10.82±1.71 1.42±0.33 t值 3.343 1 5.058 0 5.434 8 P值 <0.05 <0.05 <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在良性卵巢肿瘤中的治疗效果确切,可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对卵巢功能与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可行性。

猜你喜欢

良性卵巢出血量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保养卵巢吃这些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如果卵巢、子宫可以说话,会说什么
“四个注重”让家事审判良性发展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