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心脑血管疾病三级诊疗服务装备构建及评估

2019-02-21聂振军赵霄潇汪玉玲刘雷彭晶晶许翠平屈艳梅杨晓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使用率心脑血管医疗

聂振军 赵霄潇 汪玉玲 刘雷 彭晶晶 许翠平 屈艳梅 杨晓梅

国家卫计委在2015年出台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的医疗服务目标,并阐述了“基层首诊、双向诊疗、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内涵[1-2]。通过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搭建分级诊疗平台,为基层医院提供全面的医疗资源网络共享中心,提供远程诊治智能服务平台,可广泛提高国内各级医院诊疗水平,持续完善心脑血管病相关数据资料,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升基层医院医生的疾病诊治质量[3-4]。本项研究构建了基于三级诊疗制度的新型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服务装备,在下级社区健康卫生中心进行示范应用,并致力于推广至国内不同省市地区医疗机构,旨在全面完善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6月,北京市上地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联合北京丰盈环蚀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构建三级诊疗新型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装备,选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及其下属古城、苹果园、老山与模式口4个社区卫生中心进行示范应用,评估平台应用前后医疗设备与数据资源使用情况,观察诊疗水平改善效果,并调查应用平台期间患者的满意认可程度。

1.2 方法

1.2.1 基于三级诊疗制度新型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装备的构建目标 构建诊疗服务装备时严格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并主要设定以下几方面的构建目标:(1)达到设备与诊疗数据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目标:以上级医疗机构带动下级医疗机构的方式,通过建立信息化互联平台来消除诊疗数据资源差异,海量更新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数据库及相关知识数据库,从而积极促进不同级别医院在数据资源方面的互联互通,加速医疗资源下沉并达到资源共享目标。(2)达到上下级医院诊疗服务联动的目标:建立云端协同的可解释性智能治疗平台,完善网络智能化医疗服务体系。患者可根据居住地情况自愿选择最具便捷性的医疗服务单位,接受相关心脑检查措施,不同级别医院应用三级智能平台的辅助来完成诊断过程,并通过会诊等方式建立适合的治疗方案。(3)达到制度完善、监管有效的构建目标:构建三级诊疗新型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装备时,明确各成员方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保障患者的隐私权益,确保正确、稳定的长效运行机制。利用服务装备提高医患交流并促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断整合诊疗数据以形成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

1.2.2 基于三级诊疗制度新型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装备的示范应用 基于三级诊疗制度新型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装备主要以疾病诊断与治疗作为切入点,将临床病例数据与诊疗平台相结合,通过信息化技术达到医疗资源共享化与诊疗服务同质化。分诊平台主要包括数据管理、诊治服务与会诊报告等模块,依次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下属古城、苹果园、老山、模式口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平台示范应用,由软件维护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终端安装,由相关医院协助进行去隐私、伦理学等操作,上下级医院设计诊疗设备包括心动图、脑电图、监护仪、颈动脉超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心血管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设置可靠、完善的质量保证机制,要求上下级医疗机构医学诊疗数据均能够满足检查质量与技术同质化。对云端协同的可解释性智能诊疗平台进行推广应用,评估并不断完善人机协同智能诊疗技术,并通过微信、社区电子屏等信息技术对智能诊疗服务进行大力宣传,以促进患者对疾病及三级诊疗的认识程度。

1.2.3 基于三级诊疗制度的新型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装备的示范应用效果 分别记录4个社区卫生中心应用平台前后的医疗设备与数据资源使用情况,评估平台应用对诊疗水平的改善效果。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应用平台期间患者的满意认可程度,其中,患者对临床诊断结果与治疗效果均高度认可为非常满意;对诊断结果或治疗效果有一项高度认可为满意;对诊断结果与治疗效果的认可程度均不高为不满意。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医疗设备与数据资源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示范平台应用前后社区中心的医疗设备与数据资源使用情况

以2017年7—12月为示范平台应用前的观察阶段,此阶段4个社区中心的医疗设备使用率为58.53%,数据资源使用率为70.99%;以2018年1—6月为示范平台应用后的观察阶段,此阶段4个社区中心的医疗设备使用率为84.55%,数据资源使用率为90.29%,应用示范平台前后4个社区中心医疗设备使用率与数据资源使用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示范平台应用对社区中心诊疗水平的改善情况以及应用期间患者的满意认可程度

示范平台应用后,4个社区中心的诊疗水平均得到提高,应用前患者的诊疗准确率为69.93%(4 496/6 429),应用后患者的诊疗准确率为91.96%(6 081/6 613),应用前后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 031.395,P<0.05)。应用示范平台过程中,患者表示非常满意3 906例,满意2 512例,不满意195例,满意率为97.05%(6 418/6 613)。

3 讨论

目前,我国国家级协同诊疗服务模式及其相关评价体系仍处于缺失状态[5],受到多方面原因影响国家医疗资源的协同难以在大范围、多地域间广泛开展[6],导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所提供的临床诊疗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异[7]。本项研究由北京市上地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与北京丰盈环蚀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提出,针对以往难以完善的医疗资源协同化问题建立了新的智能诊疗服务装备,主要依从于三级诊疗制度,面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临床常见病与高发病[8],疾病罹患人数众多致使患者接触医疗机构等级不同[9],对该疾病患者采用适合的三级诊疗制度能够保证诊治服务水平的同质化,进而促进国内心脑血管疾病诊治的全面发展[10]。研究中应用三级诊疗服务装备示范平台后,4个社区中心的医疗设备使用率提高,并且其数据资源使用率亦上升,同示范平台应用前的医疗设备使用率与数据资源使用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出采用信息化技术联合服务平台的方式将上级医院诊疗业务延伸,促使基层医院对设备与数据的使用率不断增加,进而体现了“基层检察、上级诊断”的平台核心观念[11-12],也保障了诊疗服务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应用示范平台后4个社区患者的诊疗准确率均获得了提高,其患者满意认可度高达97.05%,也体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构建基于三级诊疗制度的新型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服务装备可提高基层医院医疗设备与数据资源使用率,改善基层医院诊疗水平,从而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积极作用。

表1 示范平台应用前后4个社区中心的医疗设备与数据资源使用率比较

猜你喜欢

使用率心脑血管医疗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