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教育”的入心、入行

2019-02-20芮子艺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公共事务内化礼仪

芮子艺

文/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和顺第二初级中学

初中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友善是我国社会文化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推崇的。在日常的学校教育中,作为教师团体要充分将友善价值观教育渗透到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共事务,提高学生共情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增设礼仪课程,以行润心,以心慧行,既可以达到强化学生行为,增强认识,已达到学校“善教育”理念入心、入行的效果。

一、初中生友善价值观缺失的原因简析

1.社会因素

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上出现较多破坏正确价值观导向的事物。再加之,QQ、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虽然在空间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在心理上,新时代的人们更为孤立、更为冷漠了。其次,网络文学和网络直播的流行,其中部分内容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判断,易被青少年群体模仿。

2.家庭因素

家庭方面来分析,部分家长友善价值观缺失,不能在自己子女面前起到榜样作用。部分家庭的教养重点,主要关注在子女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其道德品质的教育。现代家庭,子女人数偏少,更易受到来自长辈的疼爱,与同龄人相处时间较少,缺少了友善价值观实践锻炼的机会。

3.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学校应试教育的风气尚在,难免大部分老师会有分数导向,忽视价值观教育。虽然大部分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资金投入大,但最终的内化效果,却未得评估。学校的大型活动也缺少精神之骨,大多活动有发起,却少有总结。

教师的课堂在价值观教育、渗透的主动意识和程度明显参差不齐,缺少融合学校教育发展理念。

4.个人因素

初中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不成熟,其发展水平正处在科尔伯格的习俗水平中的三四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该水平的青少年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他们通过社会规则去判断。初中生由于认知水平较成年人低,在当社会规则与事实不符合时,他们会违反规则,引发破坏规则的行为。

二、提升初中生友善价值观的学校教育途径设想

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也涌入了除主流文化的来自多方面的许多亚文化。作为学校教师要做好功课,了解当今初中生价值观的多元化、新异化,就要深入了解当今社会文化发展,以尊重、接纳的姿态去看待,以成熟的道德判断力去甄别,以耐心的育人态度去引导。

1.社会行动法

社会行动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参与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说,大家基本容易形成一种观念——学校的事情是学校的事情,我的事情是我的事情。对于社会行动法来说,就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改变周围环境,而且还要求学生关心公共事务,树立“公共人”意识。教师,尤其是作为德育队伍的主力军——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学校大型活动,引导他们发现身边存在的现象、问题,进而提出改善方案,并设计执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会体验到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进而更愿意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并表现出友善的行为。

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许多课程可以加入社会行动法,既锻炼能力,又提高意识。如在培养初中学生关心集体这一课题中,要事先引导学生关注目前班级状况,发放简易调查问卷,进行随机访谈。将调查结果班内公布,鼓励同学提出建议,讨论出合理方案。根据方案分布执行,全员参与行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讨论,使学生就参与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社会行动法注重团体,注重行动。

2.礼仪课堂,浸润友善观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其中学习人际交往礼仪,也是友善价值观的践行。初中生接受礼仪教育,也是道德内化、规则内化的一个教育过程。礼仪素质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受教育者对礼仪行为规范、礼仪意识和礼仪精神内化的过程。

学校“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善德、善行、善学”的优秀品质。“行”为第一步,“德”为核心体现。课件我校特色教育发展理念也正符合价值观教育的规律,也突出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转变,关注学生,关注成长。

目前,我校在礼仪教育上注重升旗礼、开学礼。但学生也都还期待有更多系统的礼仪教育课程。结合友善价值观的内涵意义以及学校特色发展理念,可以开设如:个人礼仪、社交礼仪、重大场合礼仪等课程。

猜你喜欢

公共事务内化礼仪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社区冲突: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路径研究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筷子礼仪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文写作水平途径研究
礼仪篇(下)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分析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