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课堂评价活动的实效性

2019-02-20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激励性美术情感

文/广州市越秀区永曜北小学

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中的学生作品评价,教师一般都是选出学生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打出来,滔滔不绝地讲评哪里好、哪里不好,教师是教授灌输的主体,学生被动地聆听,课堂气氛平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发。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忽视学生整体发展和美术教堂的特殊规律,促使评价标准和渠道太过简单,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评价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对作品审美的敏锐性及对美的感悟体会有所降低,妨碍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缺乏一定评价的教学是冲动的,没有评价的课程也是不系统的课程。美术课堂的评价是建立在素质教育观念上的教学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动力功能。因此,美术课堂评价的功能应由甄别与选拔转变为注重学生美术的学习,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观。

一、评价目标的激励性、发展性

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创造能力的发展,评价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一位学生个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促其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用心创作作品后,有一种满足与快乐,渴望能够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与点赞。这时,对于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真实情感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赞赏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平时极少得到老师关注与表扬的学生,鼓励更能增加他们上进的信心。所以,我们应把评价作为激励学生发展的“加油站”,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表扬美术作品优秀的学生,还要善于寻找那些有闪光点的作品进行点赞,对取得点滴进步的学生要用激励的评价语,使每一位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人人都乐学、爱学、要学。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有利于呵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鼓励性语言的激励性评价,为学生发展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发展。

二、综合整体的评价活动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全面的了解,并且还针对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进行一定的鼓励,这是进行评价的宗旨。“美术教学评价一方面需要对学生学习美术课程进行评价,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值等方面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是评价内容的一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变化也是评价内容的一个方面。这些都是评价所应当关注的问题,还应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水平,应当包括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情感与价值观。要建立评价活动整体性、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注意将自主评价、小组互评、他评、课内评级、日常观察、学生学习档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对于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给予明确的的提出。

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同时也作为评价的对象而存在,他评、互评、教师及家长参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方法更合适学生心理特点,让评价成为学生自我反思、调节、完善的发展过程。

1.自主评价。让学生以自身为比较评价标准,将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过去比,不仅是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还使学生客观地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步与发展的方向,感受成功的喜悦,品尝进步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得到潜能的充分发挥。

2.小组(他人)互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哪些地方画得好,值得自己学习;进步了多少,有哪些改进的地方;怎样去表达感情等等。做到人人参与,共同评价,互补互助,共同进步与提高。

3.教师、家长参与评价。意在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的上进心,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进行自评、小组互评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乐意分享与评价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这比老师的评价更亲切,同时还可以表现自我。学生通过互评活动,激活审美意识与情感,增强视觉分析能力,对提高学生美术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如一年级《窗花》一课,让学生把剪出的窗花作品悬挂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剪纸艺术展览,孩子们兴趣得到激发,热烈地参与自评、小组(他人)互评的活动。为学生创设接触其他同学作品的机会,有利于全体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让他们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获得肯定与发展。

猜你喜欢

激励性美术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创意美术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情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