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教结合的校际合作路径选择
——以G体校与S学校合作为例

2019-02-20谭平英李梅芳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校际体教办学

谭平英 李 芳 李梅芳

文/广东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学校

校际合作是改进薄弱学校的有效措施,但在发达地区,绝对薄弱的学校并不多见,更多的是相对薄弱的学校。例如G体校在体育方面绝对是当地翘楚,而文化教学却相对薄弱,S学校则较重视文化学习,体育运动则相对较弱,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两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试图走出一条体教结合的新路。

一、体教结合的内涵

长期以来,我国在竞技体育领域,一直实行体育集训制,专业运动员都在固定机构(如省、市、区体校)进行“三重一大”的集中训练,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生活起居均在机构内部。这种模式在特定时期为我国在短期内取得重大体育训练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和文化知识培养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所谓体教结合是指将体育专业训练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而不是截然分开。美国竞技体育的主力和生力军基本上都是依托学校培养出来的,它有一套完整的“体教结合”模式。清华附中在长达20年时间里开设体育特长班的过程中,始终将“育人至上,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方向,坚持大学与中学衔接、学习和体育并重、选拔和输送一体的原则,为培养具有完整人格、良好文化素质和优异运动成绩的学生运动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校际合作的内涵

校际合作最初作为一种帮扶薄弱学校的制度得以实施。校际合作要突破一个理论瓶颈:在发达地区,所谓的薄弱学校是有其辩证性,也就是说,薄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薄弱学校并非一无是处,而是有其自身的优势,它并非一个简单的资源获得者,而是完全有可能成为资源输出者,而这个资源输出的过程即是学校品牌开发的过程。同样的,校际合作的另一方也完全可能成为资源的接受者,并在接受的过程中完成资源整合,实现本学校的品牌开发、塑造与完善。

校际合作至少包含以下三个层次的合作:人力资源交流、方法资源交流和教育对象交流,更深层次的合作还可以包括科研资源共享与硬件资源共享。

三、体教结合背景下校际合作的路径选择

(一)“差异合作”:校际合作的基本原则

1.发达地区校际合作的新形势

在目前的发达地区的教育环境中,学校间教育质量差距日益缩小,办学特色的差异日益扩大,过去那种单向输出为特征的资源共享难以充分利用各合作学校的个性化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校际合作的现实,也无法实现校际合作、资源共享的制度绩效最大化。因此,我们必须超越原来的“差距合作”的传统思维,实现向“差异合作”的转变,拓展校际合作的视野。

2.“差异合作”的内涵

“差异合作”是在新形势下,在发达地区进行校际合作的模式,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那种扶持薄弱学校的“差距合作”。“差距合作”追求的是平等,即希望通过这种校际合作,使合作学校间在师资、制度、学生等方面达到基本一致的水平。而“差异合作”则是“和而不同”,校际间通过合作,使自己的特色更加鲜明。通过“差异合作”,将学校之间的个性化差异转变为合作学校之间的公共资源,从而建立起校际合作的利益基础。然后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保障这种资源的公共性,使参与合作的学校在差异中共存和全作,并将各自特色加以结合打造出新的品牌。

3.“差异合作”的要求

(1)保持特色。“差异合作”中“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容抹煞的。一旦消除这种“差异”,那么“合作”的基础也会受到削弱,甚至不复存在。因此,实行校际合作时,“差异”不但不能消减反而要强化。

(2)整合资源。G体校和S学校的合作,是为整合双方的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扩大两大品牌的影响力。

(3)融合发展。G体校的体育教育与S学校的自主教育看似分属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方式,但在培养人的自立、自主、自决精神方面,却是相通的,二者有融合的基础,只要处理得当,二者是完全可以完美融合的,能形成“1+1>2”的规模效应。

(4)动态均衡。G体校的体育是强项,S学校的自主教育是强项,二者相互渗透才能去“弱”增“强”。

(二) 品牌开发:校际合作的基本策略

1.学校品牌开发的步骤

(1)树立品牌意识。首先,需要学校管理层尤其是校长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明晰的办学思路,并将之作为学校长期坚持的办学方向;其次,学校管理层要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使学校办学理念得到全体成员的高度认同;再次,就校际合作而言,还需要管理层之间、管理层与普通成员间在沟通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增进认同,使学校品牌建设成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定的努力方向。

(2)开展品牌设计。合作学校应当共同研究学校特色,以理念识别系统为指导,在总结和提炼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发展目标、办学理想、价值追求的基础上,确定学校品牌定位,通过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积极开展战略深入研究和系统化开发,对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等要素进行统筹设计。

(3)进行品牌传播。依靠管理培育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激发师生活力,品牌传播从方向上来说,包括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内部传播主要依赖于教师,外部传播则主要依赖于家长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高才能使学校品牌传播事半功倍。

(4)创新品牌发展。合作学校要维持好品牌发展,就必须进行品牌创新。在充分利用新兴的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等新型媒介,拓展合作学校的内涵发展。

2.学校品牌开发的要求

(1)构建共同愿景。共同愿景的构建主要依赖三个途径:一是合理的品牌定位,即确定品牌在一定范围内的地位;二是稳定可靠的品牌建设团队,品牌开发离不开学校各部门、各要素的配合;三是要有德能配位的校长,校长应当具有高尚的品格、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很强的服务意识。

(2)形成制度规范。规范的制度加上严格的执行,是坚定团队成员的信念、筑牢共同愿景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必经之路。形成制度规范主要需要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坚实制度规范的基础;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确保团队成员的利益;需要理顺管理部门关系,明晰管理人员职责,保证按章办事的程序。

(3)营造育人环境。通过渗透着学校文化的外显物或者象征物,这些物品或形象演变为符号,融入了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景,被成员们接受后,将内化为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成为留存心底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从而深层次地影响受教育者。

(三)体教结合:校际合作的基本目标

1.更新教育理念

体教结合并不是将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简单地相加,而是要在教育理念上实现更新。彻底改变那种将体育视为副科的观念,而是更加重视学生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的开展,将体育放在与其他科目同等重要的地位,贯彻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因此,体教结合是使运动员受到和同龄人相同的文化教育,在发展竞技体育能力的同时力求同步发展文化教育,而不是上午上课下午训练那么简单。

2.提高制度绩效

要实现体教结合,还必须改进制度。首先,要建立规划制度,形成短、中、长期的规划方案,避免校际合作中的短期行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科学决策;其次,要通过建立制度强化活动,积极构筑“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运动、校园运动节会”三大活动载体;最后,要通过完善制度,为校际合作扫清障碍,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3.形成学校体育文化

大力支持学校充分挖掘自身办学特色和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将“一校一品”纳入教学计划,走出一条“体教结合、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体育特色发展之路。使专项活动生机勃勃,教师、学生锻炼热情空前高涨。在“校校有体育特色”的基础上,基本形成“班班有体育活动、人人有体育特长”的可喜局面。学校体育由“一校一品”呈现的体育特色走向体育文化,学校体育更加富有魅力。

猜你喜欢

校际体教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