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思维构建的作用课文的样式范例对

2019-02-20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作文题传统节日家乡

文/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

课文的样式范例指的就是对每篇课文的基本思路进行解构,把握文章表情达意的基本技巧,从而形成思维导图。那么如何运用这种“样式范例”呢?

首先一定要让学生重视课文,重视课文的审美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领悟每篇文章“感悟之道”。

在上完文言文单元时,备课组出了一个题目,题目是这样的:寄一叶扁舟,挟一轮明月,品一壶美酒,苏试游赤壁发出“浩浩乎”“飘飘乎”的豪情,感悟到“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穷尽也”的人生哲理;过阿房,睹废墟,知兴亡,杜牧感慨“秦人一炬,可怜焦土!”你又游过哪些山水景观,触动了哪些情思呢?这题目的意图就是你在这单元里到底把握几种创作的触发点,游一处地方就应该有一些独到的感悟,这种感悟就是你在文中必须学会的。

其次,解构文章的创作思路,在把握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对每篇文章的思路了然于胸,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明晰的创作思路。

每一篇文章的基本思路是学生最应该把握的,这与“庖丁解牛”的原理是一样的。文章也一样,要有自己创作的规律,即如何观察,如何思考的问题。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运用的是抚今追昔,而他在观察事物时是这样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远近高低,天上、地下、水里,形成立体的结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的是“月色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而且还分别写到:荷叶、荷花、荷香以及荷韵。思路相当清晰,构思的要点井然有序。那么引导学生进行构思时就跟他们讲清楚文章思路所能涉及的点。

例如以期中考的作文题为例:最近一组航拍饶平夜景的图片在网上走红,很多在外的游子重新认识到饶平的魅力,充分认识到自己家乡原来可以如此的美丽。是的,家乡之美就在于你用心去发现,就在于你多角度去挖掘,更在于“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根脉之情,依恋之情。谁不说咱家乡美?家乡永远是最美的,请用文字把你家乡最美的地方展现出来。该题目的要求就是写出家乡之美,家乡是大的范围,学生写的时候只能以小见大,这样才容易把握。譬如写黄冈城,选好观察角度,从棲云山俯瞰,可选择白天黑夜,晚上最璀璨的是灯光,那么可写黄冈河,沿河两岸,可描写横亘在河上的那几座桥等等,可适当引导学生写出“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凤江。”

相关体现的作文题还有:喜欢传统节日的人都会觉得哪怕平安夜、圣诞节里圣诞老人身上的霓虹灯再璀璨,也难以比拟在寒冷的冬至夜里那一碗暖烟氤氲的汤圆;情人节里那娇贵无比的红色玫瑰终究会在除夕夜的爆竹声中黯然凋零……

传统节日几千年传承,总有一份沉甸甸的寄托,总有一份刻骨铭心,总有一份魂牵梦萦。而属于你的传统节日又是哪一番样子,请以某一传统节日为载体,记下当时那些人,那些事。

第三,把握文章内在的创作逻辑,注意题目与文章内容的联系,这样才能掌握创作的条分缕析。

每一篇文章的内在逻辑是作者创作的灵魂,学生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与其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以作文题为例,林清玄说:“情感是我们心的眼睛,智慧是其中的一只,慈悲是另一只。”蒙蔽我们双眼的,往往不是眼前的障碍,而是心灵的枷锁。为心灵点一盏灯,我们的心就会明亮,为心灵点一盏灯,我们的心就会灵动。请以“为心灵点一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要求文体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在讲解时,先分析题目本身的几组关系:为,为谁,谁为,怎么为;心灵为何需要“灯”,因为它暗无天日,因为它受遮挡,受蒙蔽等等;灯,什么灯,暖灯、冷灯,照亮还是取暖。弄清楚这些关系后让同学们一起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进行内在逻辑解构。

《再别康桥》首尾形成呼应,紧紧围绕“别”构思,逻辑严谨;而对于康桥,在行文中,作者始终都做到点题、扣题。从康河河畔的金柳,康河的波光,康河的青荇,水草,再到康桥旁边的拜伦潭等等,都始终围绕题目,这样文章整体性就非常严谨。

文章是最好的样本,学生能入于其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自然就能出于其外,成为驾驭文章的能手,所以,好好重视课材的文本指导意义,好好体会文章的样式范例,作文的创作思维一定能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作文题传统节日家乡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各省高考作文题汇总: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难写?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