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模式下道德与法治讲评课有效课堂展示的研究

2019-02-20郑永东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郑永东

文/佛山市顺德区桂凤初级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科教学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和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也不例外。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同时也应努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努力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讲评课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课型,是综合复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试卷的讲评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讲评课课堂展示环节仍比较低效,主要表现在:一、主体重教师轻学生,老师为了争取按时讲完,毫无针对性地逐题详细讲解,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个课堂缺乏活力;二、内容重答案轻方法,老师讲解重答案轻方法,讲评课变成听写课或者重复默写课;三、过程重批评轻激励,老师存在对学生批评过多的现象,把试卷讲评课变成对学生的批判课,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对本学科的厌学情绪。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质问题,笔者把教学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总结了讲评课有效课堂展示的策略,如下: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不再一言堂,在讲评课的导学案设计上展示出试卷的所有答案。老师让学生在课前十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对错题进行相互交流,互帮互学,组内解决,对于一些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请求教师帮助解决。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老师总结分析大多数学生不懂的问题并重点讲评,从而提高讲评课的效率。

二、规范讲评课展示内容与方法

内容方面,对于选择题,答案的更正通过组内讨论完成,要求学生重点展示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对于问答题的展示,也尽量分组分工解决,再选择探究性强、得分率不高的题目进行班内大展示,老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的答题方法、总结、感悟等。这样的展示过程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讨论分析、纠错、归纳总结,最终解决问题。不仅让学生明白答案“是什么”,明白失分“为什么”,也让学生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反思自身不足,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在最后的课堂小结展示以学生反思为主。讲评课必须引导学生对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反思总结。学生应上升到理性高度来认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导致出现差距和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知道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才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导学案中设计测试反思表,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丢分的原因,并制定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这样的课堂小结比老师来讲效果更佳。

在道德与法治讲评课展示方法方面:

对选择题的展示不能仅仅停留在只讲ABCD,也不能拖拉表达,没有中心。笔者要求学生一念正确答案,二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三根据排除法排除错误、无关选项,回答要简短精炼。

对问答题的展示中,为了避免只是优生唱独角戏的尴尬和低效,同时减少由于书面展示导致的时间浪费,我们优化了问答题的教学思路,形成一定的答题步骤与方法,即“审—联—判—构—答”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有效展示提供了帮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一步步地解题,每个同学都有点可写,有话可说。而在分步讲解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正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生成点。当然,在运用的初期,是较为耗时的,一个课时可能只能完成一道题的操作、呈现与过关,但是久而久之,随着学生对策略的熟悉,答题速度也相应增加,对学生提高问答题分数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优生逻辑推理能力、审题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程度的帮助。

三、完善讲评课有效课堂展示评价机制

适当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课堂展示水平的提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所以为调动学生的展示欲望,小组评价必不可少,教师的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这要求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规范得分标准:不同的层面展示得分值不同;一个小组展示时,其他组要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勇于挑错,谁挑出错误或提出有价值的疑问,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加分;哪个组提出疑问或错误,由提问题的小组指定由其他小组的某位成员回答,把挑战和竞争引入课堂,可根据表现进行加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第二,做好统计和跟踪工作:在课堂上,要求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坚持做好本组同学课堂展示情况统计工作,以便落实周汇总周评价。小组评选本组优秀学员,由任课教师和同学评选优秀合作小组。每一位同学参与课堂展示的次数,展示的表现,都要计分,并将得分计入每小组的总分里。

第三,允许错误,积极鼓励:在平时的课堂中,老师喜欢让学生答对,对于偶尔答错的同学不是横眉冷对,就是讽刺挖苦。久而久之,学生展示的积极性受到遏制,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举手发言,老师埋怨现在的学生不积极主动……这究竟是谁的原因,老师还是学生?一位特级教师这样说:“教师有时为了引起争端,需要小组内的‘学习弱者’参与,需要宽容不漂亮的展示,让课堂返璞归真,用争辩完善课堂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展示中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中得到反馈,了解到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的欠缺和不足,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第二次备课;也给予其他同学讲解、纠正、对抗、辩论的机会,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理,在对抗中学习。所以,作为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允许学生答错,甚至故意让学生答错,及时进行鼓励,引发学生的讨论、探究、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