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

2019-02-20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古诗文中华中华民族

文/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中心小学

“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塑造人的心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伟大创造,是整个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传续数千年仍大放光彩,惠及历代炎黄子孙。其中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更要把民族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孩子们的心里。

一、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创设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环境

班级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创设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舒适、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学习,耳濡目染,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素质。布置教室环境时,在教室中悬挂几幅中国诗画作品,生动鲜活的图画配以熟悉的古诗或典故,如潺潺溪流流淌学生心间。在班会课、队活动课上运用多媒体平台学习一些传统美德故事,以教育学生从小形成良好品德习惯,树立远大理想;了解民俗文化、民间手艺如:客家习俗、京剧脸谱、泥塑、剪纸、刺绣等;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电视节目,如《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那些或古朴、或精致的文物、作品,以各种形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穿越古今,让孩子们由衷感叹先人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培养孩子保护文物、传承中华文明的意识。此外,班主任可与科任老师沟通,结合各科教材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修养教育和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美术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不断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境界。

二、经典诵读,加强积累,提升素养

经典的阅读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小学生对古诗文自然不能有理性的认识,但他们是有感受的;这种感受,可以说是儿童的“懂”,主要还是要引起兴趣。班主任要联系语文老师,增加传统文化积淀,吸收经典诗文的营养;增加学生经典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以加厚学生文化底蕴。

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可选择渗透中华优良传统、适宜小学生阅读的诗词、《三字经》、名著、名人传记,如四大名著、《史记》等,使学生有的放矢;如每周末背诵一首古诗文,读一篇经典童话并写出心得。推荐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大热节目,这些节目制作精良,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内涵,有利于孩子更好地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还可以经典诗文为题材,选取其中的精彩篇章,排练以说唱为主要形式的文艺节目,旨在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反复诵读,大量积累,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学识和文明。

三、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搭建各种平台,为学生提供接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让学生调查了解这些传统佳节的风俗来历,以及节日期间拜访的礼仪和节日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或结合传统节日、国庆节、抗战胜利纪念日等开展主题班会、队会,唤起学生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

“少年强则国强”,毋庸置疑,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能很好地助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让每一名学生的精神世界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思想,这样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才能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古诗文中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