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中后期肥水管理技术研究

2019-02-20孔令岱

新农民 2019年2期
关键词:营养物质籽粒灌浆

孔令岱

(成武县农业局,山东菏泽 274200)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从拔节到灌浆过程中需要施加较多的肥料和水分,因此在这个阶段阶段中追加较好的肥料给玉米,适当施加水分,能够使玉米形成最大颗粒和饱粒。

1 玉米发育中后期营养物质运输

1.1 从拔节后到大喇叭口期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从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其营养物质在运输过程中会从叶片转为茎杆,再运输到生殖器官中,在这个过程中处于雌穗小穗的状态,是玉米小花阶段的分化期,生长速度较快,而且雌雄穗分化比较旺盛,因此需要外界输入更多的营养物质。同时根据研究发现在这个阶段中给玉米输入更多的营养物质,能够影响其最终形成的果穗大小,同时也会影响最终所产生的粒子颗粒数量。此外还需要追加合理的穗肥,进一步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得到足够的肥水,以满足其实际生长需求,能够使玉米中上部叶片实现更好的光合作用效果,使果穗的营养成分得到充分满足,极大程度提高玉米结籽率以及玉米粒的质量。

1.2 抽雄阶段

当玉米进入出行之后其体内的营养成分会从营养体直接进入生殖器官中,使籽粒在生产过程中得到足够的营养成分,然而还需要从土壤中获取一定量的氮和磷元素,以确保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据研究发现,玉米粒中将近有80%是需要通过后期叶片光合作用来形成产物,并将这些产物进行积累。因此,在玉米生长后期土壤往往会出现肥料缺失的问题,表现为部分植株存在早衰和脱肥现象,直接影响最终的生产量。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及时给玉米施加粒肥,在缺乏营养的土壤中给予充足的力肥,则会有效避免在生产中出现早衰的问题,也能够使光合效率提高,最终使营养器官中的养分能够逐渐转移到籽粒中,

2 玉米生长中后期对于水分物质的需求

2.1 拔节孕穗期阶段

玉米从生产开始到处于拔节阶段中及生长过程进入了鼎盛时期,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玉米的茎和叶的生长速率逐渐提高,进而能够使雌雄穗出现分化和形成,其他物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并且玉米处于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的并发期,各个方面的生理活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玉米叶片的蒸发量逐渐提高,这种情况下对于水分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处于这个阶段中,对于水分的需求量达到总水量的25%。尤其在出现抽雄的前15d,基本上雄穗已经处于成型阶段,而雌穗不断进行小花分化和小穗加速形成。因此,也需要给予大量的水分。处于这个阶段中,如果水分供应不足,则直接导致小穗和小花形成的数目减少,进一步使形成的籽粒量减少,甚至出现卡脖旱的问题,导致在受粉和抽雄中有一定程度的生产延迟,最终整体结实率大幅度降低。

2.2 灌浆成熟阶段

当玉米进入蜡熟和灌浆后期时,需要更多的水分进而保障其能够实现生长发育。处于这个阶段中需水量比较大,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也是玉米形成高产的关键期,如果能够给予充足的水分,将水分作为溶媒条件,能够确保玉米的茎、叶中的营养物质实现更好的运输。在灌浆后便进入成熟期,在这个阶段玉米的籽粒基本完成定型,其指出中细胞分裂和生理活动减弱,逐渐进入了干燥的脱水,其虽然是需要脱水,然而还需要外界进入水分的补给,需要总需水量的5%,作为该阶段中维持生命活动的条件,应当确保最终籽粒能够进入成熟阶段。

2.3 灌水以及追肥阶段

从整体上来看,玉米在对于水分和肥料的需求上,在拔节和孕穗期需要观察玉米给予的水分和肥料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最终形成的穗长和小花数量,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整体的生长发育。如果部分玉米存在先天不足问题,那么即便后天给予了充足的营养成分,也很难改变,穗小粒少的问题,最终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因此,在对玉米进行重着培育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拔节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施肥料,确保玉米在生长中能够获得充足的拔节水,通常在拔节时还需要进行第一次灌水,第二次灌水在玉米的抽穗期,在灌浆过程中如果遇到阴雨天,降水量较好,则可以不需要人工进行灌水环节,而如果天气长期处于干旱,则需要根据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水分补给和肥料补给。

3 玉米出现秃尖的原因和措施

3.1 产生玉米秃尖的原因分析

在玉米生长发育中从内部因素上来看,玉米的籽粒败育可能会出现未受精和不完全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常见的是子粒败育情况。如果从外部因素来看影响是比较复杂的,首先,不充足的无机养分,通常在中低产田地中这种情况较多,且主要是由于玉米在生长中缺乏必要的钾磷等元素,使得籽粒在发育到一半时将停止生长,整个玉米果穗顶部籽粒增多,或者出现秃尖的问题。在种植玉米高产且密度较大,而植株所获得的光照量不足,也会使起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品种不一样,在种植时也会存在不同的问题。一些品种对于种植密度敏感,比如种植密度大会使玉米无法获得充足的光照,影响其生长,在种植时不充足的水分也会使玉米在抽雄后由于干旱和高温而表现出秃尖的问题。在开花授粉期,处于高原干旱下,玉米抽穗会有一定程度的推迟。此时,花粉生长的盛期已经过去,但玉米雄穗顶部花丝没有授粉也会表现处秃尖的问题。在授粉过程中,如果长期处于阴雨天气无法分散花粉,在遇到水后花粉理会破裂甚至出现死亡,雄穗花丝无法授粉而出现秃尖的问题,外界温度较低时处于16℃,或者籽粒灌浆期会由于较低的温度而使物质积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表现为秃尖。

3.2 有效防止玉米秃尖的方法

针对目前玉米在生长中出现的秃尖问题,在中职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首先,从品种选择上应当采用一些不秃尖的品种,确保种植密度,使其能够处于最佳密度种植状态,在玉米种植时还需要考虑其生理和品种特性,根据不同的信息来确定最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每一个玉米个体能够得到充分的发育,减少出现秃尖问题。在抽穗前十天,即大喇叭口期到抽雄后一个月内,是玉米生长中对于水需求的最高峰。因此,在这个阶段中需要为玉米提供充足的水分,确保所生长土壤中水分高达16%,而如果长期遇到干旱情况时,需要在早上,晚上进行浇水,确保在灌浆和开花散粉阶段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补给,在施加肥料时还需要确保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平衡,适当增加一些钾肥和磷肥的施加。

除此之外,需要合理进行肥料的施加,玉米在拔节和抽雄穗吸收氮肥和磷肥,所占氮,磷元素的50%,而钾肥吸收占据75%,吸收钾氮磷元素的速度在八岁到抽雄期是最快的,且依次为氮磷钾,表现为三个高峰期。首先在拔穗前后直接影响玉米生长的营养体。其次,在拔穗后影响生殖体生长,最后在灌浆到成熟期影响粒重的形成。我们需要围绕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实际生理特性再追加肥料,需要做到前轻,中重,后补足。在前期需要适当加入一些肥料,而在拔节后到抽穗前需要施加较多的肥料,在灌浆之后需要根据施肥多少和长势情况进行灵活的改变。针对一些充足基肥田来说,在拔穗前需要集中进行追肥,而不充足的田结合出雄穗分期进行两次追加肥料,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有研究发现从拔节到出穗前单位面积内昼夜可增加5万g的鲜重。

4 小结

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需要做好肥料和水分的施加管理,根据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以及在生长中存在的问题,合理控制各种肥料元素的施加以及水分的控制。

猜你喜欢

营养物质籽粒灌浆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水是刚断奶仔猪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大面积超厚层灌浆料施工工艺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无盖重固结灌浆在乌弄龙水电站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生物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
小满过麦畴有感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