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幕阜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究①

2019-02-20湖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建军黄帅帅谈新洁

中国商论 2019年3期
关键词:片区文化产业融合

湖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建军 黄帅帅 谈新洁

幕阜山片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区域性的支柱产业,同时,该区域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神奇的传说,更有着红色的革命文化、绿色的生态文化和蓝色的历史文明文化等“三色文化”特色,文化产业成为该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对本地区的文化与旅游融合理论归纳和整理利于传承前人成果,便于后人进行研究活动。

1 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

1.1 片区

片区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旅游地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根据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和地理空间的邻近性,进行区域间联合与协作,通过”市场共享”和”资源共享”,以同一种旅游形象参与竞争,进而增强这一片区旅游整体的吸引力,实现各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

1.2 文化产业融合

1.2.1 产业融合的内涵

产业融合是新技术对旧技术不断替代的过程。产业融合的本质特征是,现代的数字技术通过不同网络渠道的传递和促进新旧通讯服务。产业融合不仅只在信息市场扩散,还会成为日后世界经济综合的催化剂。

1.2.2 产业融合的条件

张磊以融合视角下互联网的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半导体、软件和数字通信技术;管理创新;政府放松管制是发生融合的三个主要动力。半导体、软件和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就是技术在快速更新换代,也是产业融合的必要条件。同时管理创新也是产业融合的必要条件伴随着物联网的应用,数字化管理渐渐代替了人工管理,进一步将信息利用度提高。政府放松管制是产业融合的充分条件,它使与某一产业相关产业的部分产品或服务进入与这一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相同的竞争环境中,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1]。

1.3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模式

1.3.1 渗透型

渗透型融合对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产业融合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文化产业向旅游产业渗透,也就是以文化产业为主导,将文化元素注入到旅游产业之中,最终给消费者一个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产品[2]。第二,旅游产业向文化产业渗透,同理可得,旅游为主导,能动性的将文化元素融合到相关的旅游产品之中,最终展现给消费者一个旅游为主导的文化为辅的新型产品。

1.3.2 延伸型

延伸型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就是通过产业间不同的经济活动形成相辅相成的融合效应。从产业融合理论来讲,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可以打破原有的产业边界,通过产业间功能互补和延伸来实现产业融合,并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文化产业向旅游产业的延伸就相当于文化产业主观能动的吸收融合相关旅游元素,文化产业可以结合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相融合,典型的例子有“日本的旅游巴士”“迪尼斯乐园”等。旅游产业向文化产业的延伸,即是将旅游产业主观能动的吸收融合文化元素,旅游产业向文艺演出、影视广播、传媒出版等文化产业延伸,形成如影视基地旅游、动漫产业园景点化、创意设计园区景点化等文化旅游产品。

1.3.3 重组型

重组型融合主要是将原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价值链进行解散,然后形成一种混沌状态的价值网,这样原有产业的产业价值核心就可以单独显露出来,再根据这些价值链的核心增值环节重新整合为一条新的价值链,构筑出新型的融合型产业。这种产业融合可以打造出全新的文化旅游产业形态,这样既可提升旅游产业形象,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又可以延续继承文化遗产,有效的传播文化旅游产品。

1.4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四个层面

1.4.1 技术层面

现代产业的分类源于人类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进步将产业进行了专业分工,产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并进行不断的细化分离,但同时又将分离的产业进行融合。创新技术提供产品和服务可以支撑不同的产业。随着产品功能的改变,技术的融合使同一产业在不同行业的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合为一体,逐渐形成新型产业形态的发展过程。因此,创新是产业间相互融合的技术基础。

1.4.2 产品层面

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通过产品的形式体现,将传统习俗、民俗技艺等传统文化融入产品之中,形成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价值产业链。其过程之中,产品的整体开发,整体结合,整体销售,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密切相关。以传统眼光主导消费方向的旅游业已经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推动旅游消费活动和当地文化相结合的个性化发展,使文化成为旅游产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产品在此发挥着让两者融合的标志性作用。

1.4.3 市场层面

由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在技术,产品层面的融合,所形成的价值产业链包括了经济运转的整个过程。产业融合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旅游产业市场与文化产业市场之间融合与渗透。通过一系列市场营销的手段,将原有旅游产业的经营模式和文化产业的传播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是某一地区形成旅游与文化结合所形成的产业有自己的市场和知名度,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

1.4.4 企业层面

业层面的融合是最终实现技术、产品、市场融合的执行工具,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从外部的产权制度到内部的组织制度等方面,体现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渗透,交叉。旅游业包括旅游公司,旅游产品公司等,文化业包括历史研究业,娱乐文化企业,文化旅游业等。促进这两者产业的企业之间的融合,创新出新的价值链,适应新的市场机制,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实现产业之间的融合。

1.5 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驱动因素分析

1.5.1 企业行为

“市场是由一只无形的手和一只有形的手调节”而这只无形的手对企业的调节尤为重要,一方面企业为了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生存,所以不得不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创造出更加优质的产品;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获得利润,也要求不断的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旅游产业的产品若想要创造出令消费者“流连忘返”的产品,那就必须给旅游产品注入文化内涵,让消费者爱上文化,因此爱上这款“旅游产品”。

1.5.2 旅游者的需求

当今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从吃饱穿暖走出来了,消费者现在更多的要求是精神世界的满足,旅游不仅是简简单单的观看,游客们希望参与其中,去亲身感受。另外,消费者现在对精神消费更加注重,他们偏好欣赏音乐和民族舞蹈等文艺演出,参观当地历史文化博物馆、文物艺术品展览、民族特色风情展览等,这使得娱乐在旅游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这种消费的转变无疑给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提供了契机,它要求旅游产品应该进一步优化。

1.5.3 政府的引导

政府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运作搭建平台。《湖北省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其基本思路是“扶贫攻坚推动区域发展,区域发展联带扶贫攻坚”,幕阜山片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区域性的支柱产业;同时,该区域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有着神奇的传说,更有着红色的革命文化、绿色的生态文化和蓝色的历史文明文化等“三色文化”特色,文化产业成为该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1.5.4 中介机构的发展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并非简单层面的融合。这里的融合是要将融合进行到深处,以融合为基础带动其相关产业,由此使融合之后的产业与其中介机构相辅相成。在这里一些旅游协会、艺术社团、中介机构等。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前期、中期、后期,这些相关的产业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新产品的宣传、推广、营销,还是为融合产业供给优秀的人才等方面。

1.5.5 市场机制

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运作中,市场机制最好的反馈机制。通过市场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供给,以及不断的调节资源配置格局和调整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一定区域内小规模的进行测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当形成一定成度的旅游效应后,进而将其扩大塑造当地的文化形象。塑造片区的文化形象,必定要经过一系列的市场演变,在市场机制和政府主导的影响下,文化产业的文化元素和旅游产业的六要素便会不断地集中着这一片区内,文化形象一旦形成,就会不断的吸引消费者,进而产品不断优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也逐渐递进,最终走向重组。

1.6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

旅游与文化资源互为开发利用是产业融合发展最基础的融合。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价值,旅游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只有两者紧密结合,互通互补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1.6.1 政府主导引进比较先进的融合观念,树立全新的产业融合发展观念

在此基础上政府一方面需要引进先进的融合观念并引导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从管理机制、产品创新、协调组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另一方面政府要担负起市场的监督作用,公平公正、合理高效的市场可以给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相互渗透的环境。

1.6.2 以市场为导向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

第一,建立示范基地,在市场上营造一种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的集中性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资源合理的配置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第二,创新特色产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具体体现,所以融合之后的产品不仅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爱好更要注入相应的文化元素。第三,塑造文化形象,在以上的基础上让文化与旅游有了一定的融合基础之后,就要塑造以文化为核心的产品,也就是将文化实物化,一旦提及某文化就会想到某旅游某产品等一系列的连锁效应。

1.6.3 市场联动,站在市场的角度来思考

如何能够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效果放大到极致,那便是以宏观的角度对文化、旅游等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3]。一方面可以试当地的特色文化可以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旅游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以文化为魂可以使旅游更具有能动性,同时也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

2 研究指标的选择

2.1 研究区域的选择

选取四个区域进行评价分析:通山,通城,崇阳,阳新。本文中称为湖北幕埠山片区。

2.2 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的指标系统是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以促进片区经济发展为基础,实现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得到的协调发展所建立的体系。整个体系分为文化产业发展板块与旅游产业两大系统,分为文化与旅游的产业综合实力、产业经营收入、产业机构与从业人员6个子系统,与之对应20个相关因素。

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与可操作性,本研究中的文化产业数据和旅游产业数据来源于2010—2015年的《咸宁市统计年鉴》与《湖北省统计年鉴》。

3.2 研究方法

3.2.1 指标权重确定

本研究在计算指标权重时采用—综合赋权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是依据客观信息进行赋权,如熵值法(本文采用);主观赋权法是根据决策者对各指标的主观重视程度赋权,如Delphi法等[1]。综合赋权法得出的指标权重相对客观,可以克服各指标间的信息和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

3.2.2 产业融合测度

产业融合就是指不同产业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交互耦合的过程,产业协调度反映的是不产业之间交互耦合的程度[4]。本研究利用协调度模型计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计算融合水平。

3.3 结论分析

3.3.1 片区产业融合水平逐步提升,但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由表1可知,幕埠山片区2010—2015年融合发展指数均没有超过0.2,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几年在经济的发展,观念的转变与政府的有效协调下,历年匀速增长,也作出一定的成就。如正在修建的幕埠山生态公路,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等,但是力度不够,导致片区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始终没有突破点。

3.3.2 片区产业融合水平处于平稳状态,增长速度缓慢

2010—2015年指数分别为0.0464,0.0603,0.091,0.1197.0.145 7,0.1745,年平均增长速度在19%左右,增长速度缓慢。片区旅游项目虽多,但并未形成标志性旅游项目,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其次,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力度有限,没有打造出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因此增长速度缓慢。

4 咸宁幕阜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

4.1 重点建设幕阜山生态公路

幕阜山片区特色旅游公路全长323公里,路线呈“一主(通山县富水至通城天岳关)、一支(九宫山支线)”布局,其中主线256公里,(阳新102公里,通山73公里,崇阳52公里,通城38公里)、支线58公里(均在通山境内),均为国省干线道路。围绕幕阜山生态公路打造“一镇一业,一镇一景”的旅游大局面。

4.2 打造特色景区

虽然咸宁幕阜山片区旅游项目居多,但是一直以来没有标志性旅游项目,将重点项目打造成,谈到该旅游项目就能够想到咸宁的效果。

建设三个重点景区;九宫山景区 美丽天城(崇阳景区) 特色小镇景区。

九宫山在下一阶段的建设中应该围绕九宫山片区建设周边旅馆体验区,商业购物街,打造修身养性、体验都市的一体化旅游路线。崇阳路段“美丽天城”工程,预计将在幕阜山生态公路两旁种满了栾树,驱车在幕阜山生态公路的崇阳路段,就如同行走在绿色的画卷之中。整条公路连接陆水湖,浪口温泉度假村、星星竹海等风景区,用幕阜山生态公路将崇阳地区的众多旅游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综合全面的旅游胜地。特色小镇,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的通城路段是一段古香古色的乡村小镇,沿路可以看到塘湖和麦市两个特色农业资源小镇。

4.3 创新发展模式—产业一体化

幕阜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升级,不仅需要把握发展机遇,同时还需要创新幕阜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幕阜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通过规划,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规划一体化、发展一体化、产品一体化、服务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以及管理一体化,从而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融合发展。

根据这一模式,就要求幕阜山片区行政管理部门把眼光投向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所能覆盖的范畴,当然也包括彼此部门之间的拓展,将这些有关联的产业以产业延伸融合的方式进行融合。以此来丰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深意和内涵,从而提升两者之间的市场供给水平。 由于这种模式是通过两大产业之间的延伸方式来实现两大产业之间的融合,目前适合幕阜山片区的最佳方式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优化升级的必要因素,普通的文化旅游融合很难将文化的内涵发挥出来,而创意文化就不同,创意文化可以将文化转变成人们更容易理解的层面,从这一层面与旅游融合,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发挥旅游景点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是展现旅游地区独特文化的最佳方式。

4.4 产业重组

产业重组是指发生在那些具有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间,在利益的刺激下,使得原来各自独立的产品和服务,通过重组方式融为一体的整合过程。目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重组是幕阜山片区实现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首选,文化需要继承、发展,同时旅游也需要优化升级,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5]。在这两者利益的融合下,产业重组是二者融合的不二之选。其融合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大产业内容上的融合,这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重组的简单形式,内容上的融合就是将文化的基本内涵与旅游景点相融合;二是两大产业在商业上的融合,这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级形式。商业上的融合方式虽然效果会更好,但是融合起来比较困难。

表1 2010—2015年湖北幕阜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指数

4.5 产业渗透融合模式

是指两大产业相互向对方渗透融合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旅游产业向文化产业渗透”与“文化产业向旅游产业渗透”两个部分[6]。文化产业向旅游产业渗透:渗透意为渗入;透过液体渗透多空物体[7]。或者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这里所讲的就是文化产业逐渐进入旅游产业,也就是文化是主动的,旅游是相对被动的,也就是文化将旅游作为载体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旅游产业向文化产业渗透。

4.6 深度开发产品,丰富旅游形式

幕阜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还离不开产品的深度开发。在尊重幕阜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律和注重新意的前提下,多开发一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转换旅游形式吸引游客,将传统的游览形式旅游转化成体验式旅游,不断升级创新文化旅游商品以此来不断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幕阜山片区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深度的开发:幕阜山片区原有的文化旅游产品如民间艺术和遗迹遗址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幕阜山片区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和依托。故而深入开发和设计已有的文化旅游产品是提高幕阜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最便捷的方式。景点讲解形式、与游客互动的深度、景点景区娱乐性的开发以及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等方面进行挖掘,以此来推动幕阜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

4.7 构建保障体系

幕阜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若想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幕阜山片区区域政府需构建保障体系:该体系由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及人才保障组成。也就是从产业融合的三个条件考虑,两个必要条件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管理创新,最后政府放松管制是产业融合的充分条件,它使产业融合锦上添花,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组织保障: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服务采取的组织措施。在咸宁幕阜山片区发展的过程中,设立组织保障是保证整个幕阜山片区发展的根本保障。

第一,从机构上强化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为代表服务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保障整个片区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第二,可以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工作,及时了解在发展中遇见的一些问题,并给与及时有效的解决办法。第三,积极向其他优秀片区学习,吸取经验,可以更好更快的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

政策保障:第一,生产要素的政策保障,将重要的资源优先配置给幕阜山片区的发展工程中,给予片区发展短期的优惠政策。例如:电价政策、税收政策等。第二,招商引资的政策保障,咸宁幕阜山片区的发展仍处在并长期处在初级阶段,所以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在这一情况下,就要要求外来资金的引入。对于外来的投资商,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来吸引资金流入。

人才保障:人才保障是发展的关键。湖北是一座文化大省重视教育,咸宁地区留不住人才,导致发展一直滞后。究其根本,还是经济发展落后,可是正因为经济落后才需要人才的支持。这是一个相互矛盾的问题,因此需要从政策上鼓励人才留在咸宁发展,保障人才没有流失。第一,目前咸宁已经出台了人才扶持政策,接下来希望能够制定一些高瞻性,开放性的政策措施。第二,同时还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创业成长的环境,树立“以实绩论英雄,靠贡献拿报酬,品本事坐位置”的鲜明导向。第三,同时对于优秀的人才,应该实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保障,工作上给帮助,生活上给关心。第四,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留住人才,使他们有创业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众所周知,组织保障是引擎,政策保障是支持,而人才保障是关键。如果没有科学和完善的保障体系做做支撑,幕阜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将难以实现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片区文化产业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