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鸡粪肥料化利用技术

2019-02-19张昌超顾海洋

新农民 2019年7期
关键词:禽畜米糠发酵剂

张昌超,顾海洋

(响水县畜禽改良站,江苏 响水 224600)

1 前言

随着蛋鸡养殖规模的扩大,排泄鸡粪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经无害化处理后的鸡粪,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生态循环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分析鸡粪营养价值,阐述制备生物粪的技术思路。

2 蛋鸡粪营养价值

鸡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是植物生长的优质有机肥料。因为鸡肠较短,进入鸡肠道的食物,只有三分之一被吸收,经测定,鸡粪中含粗蛋白28%,总氨基酸8%,纯蛋白在13%,同时,还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为此,鸡粪用于禽畜养殖蛋白料的补充,可提升禽畜养殖经济效益。同样因为残存如此数量的优质蛋白,也为发酵有机肥或进一步调配成生物肥提供了可能。研究证实:每只蛋鸡年产鲜粪41.4kg,栏存1万只蛋鸡的鸡场年可产鲜粪414t,可制备发酵有机肥200t,鸡粪年利润在24万元左右。

3 蛋鸡粪肥料化利用技术

3.1 肥料化利用方法

蛋鸡粪肥料化利用的方法有:堆积法、有机肥的生物发酵。

3.1.1 堆积法

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转化由两个过程:一是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即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成为简单的物质,最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养分等;二是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即有机质经分解再合成,生成更复杂的特殊有机质-腐殖质。方法是收集鸡粪进行干湿分离,将干物质和菌渣、稻壳、木屑、草粉等辅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堆肥发酵后农田利用或生产有机肥。堆肥发酵有条垛式、槽式、筒仓式、高(低)架发酵床、异位发酵床等主要模式。此法成本低,易操作。优点:好氧发酵温度高,粪便无害化处理较彻底,发酵周期短;堆肥处理提高粪便的附加值。不足:由于自然散味,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

3.1.2 发酵剂制生物有机肥

蛋鸡粪发酵期间,配合加入发酵剂制备有机肥能缩短发酵时间,一般1周可完成。同时,发酵剂的使用,能很好消融粪便中恶臭化合物。另外,经发酵处理后的粪便中有益微生物成几何级增长,某些可供禽畜食用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同样被转化利用,大大增加鸡粪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用着肥源的肥效更好。

3.2 发酵剂发酵鸡粪做肥料的操作思路

3.2.1 思路原则

使用发酵剂腐熟鸡粪,能实现鸡粪的无味、无臭、无害处理。经过处理好的鸡粪,松软而呈黄褐色,通常堆积粪堆中可见灰白色的菌丝,有机质含量在45%左右。

3.2.2 操作流程

(1)干鸡粪

将鸡粪呈长条状平铺在地上,按鸡粪重的35%浇水,后翻倒两三遍,堆成高约1m、宽2m的长方形物料堆,并在堆顶打孔通气。最后用塑料布将肥堆覆盖,隔1m压一重物,使膜内既通风又避免风吹。夏、秋季节早晚要揭膜通风一次(1~2h),晴天可在第一天傍晚揭膜,次日早上覆盖。堆沤4~6d后,堆温可升至50~65℃。

(2)鲜鸡粪

在地上铺一层秸秆粉、米糠、草粉、花生壳粉、草炭等,将湿鸡粪铺在上面,按堆料重量撒入0.1%的尿素,2%的左右的过磷酸钙,1%的农菌液与麸皮或米糠等混合撒入,盖上塑料布保温、保湿、保肥。发酵过程中将堆肥翻倒两遍,注意通风换气。堆沤20d即能熟透。

对照组护理人员的常规操作评分、健康宣教评分以及无菌操作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3 注意问题

(1)制备发酵剂

取生物发酵剂菌液,每次20kg,加米糠或麸皮,每次用100~200kg。搅拌均匀后,可用干鸡粪,每次1~1.5t。

(2)调整碳氮比

鸡粪碳氮含量高,发酵期间,需加适量的秸秆、稻草等发酵效果更好。通常鸡粪的碳氮比控制在30:1,pH值控制在6~8。

(3)调整鸡粪水分

(4)控制堆粪高度

鸡粪堆积发酵,理想的高度1.5m,宽度2m,长度2~4m。

(5)注意搅拌通气

鸡粪发酵用的生物发酵剂,属于耗氧性微生物。为此,发酵期间,应加大粪堆供氧量,定期翻动、搅拌,确保通风。

(6)鸡粪发酵完成

理想的发酵状态,堆积48h后的鸡粪温度在50~60℃,第三天,粪堆温度达65℃。高温时需要再翻倒1次。正常鸡粪发酵出现65℃高温有2~3次,也需要翻倒2~3次。整个过程2~3周,当粪料脱臭、腐熟,完成杀菌灭虫,即可制备可用的有机肥。

猜你喜欢

禽畜米糠发酵剂
浅析畜禽传染病病原体在环境中的传播途径
高效、绿色、环保发酵剂——酵素菌速腐剂
给禽畜配制饲料 搭配比例要合理
病死禽畜“后事”料理不是小事
米糠贮藏时间对米糠蛋白体外胃蛋白酶消化性质及其消化产物抗氧化性的影响
米糠发酵食品的研究进展
喷雾干燥法制备直投式霉豆渣发酵剂的研究
嗜酸乳杆菌NX2-6冻干发酵剂的研究
禽畜粪便加EM液沤制喂鱼喂虾效果好
保存条件对冻干发酵剂菌量的影响及发酵剂的应用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