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优化研究

2019-02-19齐芸杰

山东纺织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内审国有企业监督

齐芸杰

(新疆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0 引言

许多大型央企的优质资产整体上市,提升资产证券化率或者推行员工持股等激励措施,为一成不变的国企注入新的活力。在国企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国有企业的内审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2018年3月1日起施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范了许多企业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国有企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国有企业中大多有人员冗余,员工缺乏竞争意识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企业内审人员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这篇文章在肯定内审重要性的同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揭示了国企内部审计体系已体现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制度的建立。

1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概述

1.1 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同时是提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作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相应的应用系统以及匹配的规范方法,评估和提高风险管理控制,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1.2 公司治理的定义

公司股东向职业经理人授权,同时,也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监督,对职业经理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划分,并进一步形成权利的制衡,以期公司达到治理体系完整高效,最大化地完成公司盈利。

1.3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

公司治理旨在努力实现企业高利润,进一步使企业效益增加,最大化地实现股东利益,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监督、鉴证的重要途径,在企业中充当“纠察员”的角色,为公司治理纠错把关。同时,内部审计也具有评价反馈功能,通过各项财务指标为公司治理提供依据。

1.3.1 监督作用

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各项职能的基础。内部审计有揭露失职、保障财务安全的作用,更有整肃市场竞争环境,提升企业声誉,保护国家和公司的权益的作用。在国企变革的今天,市场竞争不能缺乏必要的监督。此外,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限于监管,更重要是事前的预防和控制,防患于未然。在公司治理中,给予管理者权利的同时,同样需要有力的监督,这样对维护企业利益是很有益处的。

作为管理者,为了企业长足的发展,也为了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公司上级会要求各分公司提供该公司的经营成果、各项经营指标、高层离任审计等资料。以确保审计的各项指标正确、真实。明确各公司的审计责任,经营状况,对总公司评价公司盈利情况,把握公司整体形势起到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其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监督功能。

1.3.2 协调和参谋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现在涉及到不同部门、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在某种程度上说有效率的沟通可以促进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此外,内部审计在风险控制的各个环节,也发挥了调节作用。内部审计应当作为独立的监督机构,站在高处筹划全局,加强各方面的沟通,为公司领导出谋划策,帮企业纠正查弊,做企业领导的帮手。 审计并不单单局限在出具审计报告等基本职能上,要根据审计的各项指标,经营状况,为公司领导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法,为公司治理提供信息,帮助公司改进经营治理。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内部审计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

1.3.3 经济评价作用

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经济评价职能也表现得日益重要。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公司的各项经营成果、经营指标、管理绩效等的真实性。为企业的管理层提出各项对策提供证据,可靠的财务数据与内审指标是企业迈上新台阶的基石。

2 公司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 内审的范筹不适应公司治理的需要

公司治理不仅仅停留在各项财务指标的达标,更涉及企业风险的把控、战略管理的把关、解决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的代理问题以及对企业预算的监督,就需要内审的范畴不仅仅停留在财务的审计上,更需要对国企决策的把握,对企业管理者的监督,将预算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应当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报告的披露,而这些很多企业并未重视。然而当下单一的内部审计范畴不能适应当代企业飞速发展下的管理需求,也无法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范围主要包括评价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各项工作的绩效水平,人员分工是否合理以及离任领导的责任审计等等,这些审计内容于公司治理而言十分重要,但还远远不够,比如监事会是否起到了监督的职能,以及企业高管是否履职等也应当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对公司各部分的审计不应只局限于财务的审计,比如对离任领导的审计,应当是全方面的,包括决策审计、管理审计、廉洁自律审计、内控审计、在任业绩审计等内容。此外,内部审计除了监督作用,在时下的环境中,评价及咨询活动也十分重要。公司治理需要内审的结果作为依据,保障内审强有力的运行,促进企业内审范畴发展完善,就需要内部审计范围拓展并且与公司治理的需要相契合。

2.2 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内审机构无法保持独立性

国企中常常存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而内审机构在这种环境下,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公司治理需要缓解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的代理问题,制衡管理者的权力,同时对企业有监督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基本要求。内部审计机构若无法保持独立,就无法为公司治理提供依据。内部审计机构的经济利益是受限于企业自身的,其工作范围需要经过管理部门的授权才允许进行。内部审计机构置于管理层领导下,内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难免受到限制,尤其是牵扯到与领导利益有关的领域,内审人员很难不受到干扰。国有企业,贪污腐败是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将这样重大的任务交于领导层管制下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监督,会很难进行。

2.3 行政干预影响国有企业内审机构发挥效用

国有企业改制后,国家持有的股份占绝对优势,国家股不允许上市流通,这个制度更是保证了国家股在股权结构中的优势地位。在改制前,国企隶属于国资委,受国资委的行政管辖。改制后,国资委与企业管理层属于委托代理关系,国资委不应当进行过多行政干预。过分的行政干涉会淡化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类似于自身调节机制,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绩效和市场变化进行反馈。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应当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作用,过多的行政干涉是对市场规则的漠视。行政干涉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制度等,对于散股而言,没有参与治理的权利,却要承担行政干预带来的决策风险,是不利于市场规则运行的。

2.4 内部审计工作没有达到信息化水平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各行各业都体会到科技发展的红利。在传统纸质凭证的时代,会计工作任务繁琐,工作量大,对审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企由于缺少匹配度较高的设备和软件,同时由于国企内部内审人员平均年龄较大,很难完成内审信息化的知识更新,使得国企很难完成内审由纸质凭证向电子账套再向信息资源整合的转变。同时,高度信息化会使从业人员大幅减少,会导致大规模的下岗裁员或者分流再就业,这不符合国企员工的期望,所以内审人员更新知识的积极性并不高。然而,内审工作信息化水平较低,不符合公司治理的高效规范的诉求,无法为公司治理提供有力依据。

3 公司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优化方案

3.1 拓展内部审计职能范围与公司治理目标相契合

公司治理多元化的要求,不仅仅需要财务上的审计监督,也需要对管理者制衡有效、缓解代理问题,更需要对风险管理、战略管理把关。要符合公司治理的多元化发展,要扩展内审职能范筹,并与公司治理目标相契合。规范董事会职能,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促进监事会的履职情况。在公司进行内审之前,拿出事前签订的合同,以合同明确审计标准,严抓公司高管的履职情况。同时,除了基本的监督职能,当代企业内部审计更应当重视内部审计对各项指标的评估功能,在管理的层面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将内审的目标不仅仅停留在“对”与“不对”,更应该上升到“好”与“不好”的层面上,使内部审计达到治理的效果。将内部审计的要求由“合规”变为“高效”。同时,注重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关注社会责任、环境报告的披露,将绿色治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日常。

3.2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增强国有企业内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依据,同时,又对公司的经营效果有监督评价功能,内审机制有效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与保障。

完善公司治理的各项机制,实行国企高管的去行政化,将国企高管的选聘推向市场,将国企高管的身份转化为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同时,需要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中的地位,在机构设置上使内审机构保持独立成为可能。制定切实有效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内审人员有据可依,在制度层面保障内审的独立性。

外聘一部分内审人员是十分有力的解决手段。因为内审人员的工作包括对报表的合法性,资料的完善性的审计和对公司发展策略的探究与提供建议两个方面。对于第一种作用,可聘请外部人员,他们更具有专业性,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保证会计信息更具说服力,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第二种,由于负责内审的专业人员更加了解公司的各种实际情况,通过外部人员反馈的具有信服力的各项凭证公司经济管控的建议,必须由负责内审的专业人员承担建议职责。

3.3 避免行政力量过分干预,推进内部审计业务市场化

国家大力提倡内部市场化,将外部风险机制、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的内部,可以提升企业内部人员活力,起到降本增效作用。推进企业内审业务市场化,将外部的市场风险、市场竞争应用到内部审计的机制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国有企业而言,发展内部市场化,实现内审业务市场化,有利于企业从“行政指挥”向“市场竞争”转变,减少国有企业内审缺乏活力的现状。内部审计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将内部审计单独看成市场的主体,将内部审计的量化标准实施到内审流程的各个节点,时时监督,时时评价,保障内审结果高效精准。随着市场的高速发展,市场各项机制越来越完善,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减少行政干预,使企业自负盈亏,是大势所趋。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内审市场化的有力途径,有利于提升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3.4 按公司治理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内审信息化流程

《审计署关于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企业应多学习,多借鉴。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流程是保障公司治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第一,内审机制需要依靠高效有力的制度保证。国有企业由国资委进行出资,对国有企业有监督、评估的权利。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国资委不应进行过多的干涉。过分的行政干涉不利于企业市场化的改革,也使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充分发挥评估、参谋的作用。第二,要科学地设计内审步骤:事前准备,要面面俱到;事中实施,要高效;得出结论,要重点突出;事后跟踪,要完善改进。在内审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内审后续的完善解决问题的步骤。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只是手段,完善改进才是目的,企业应当重视内审的后续跟踪。第三,加快内审信息化进程。内审信息化是内审发展的趋势,借助数据联网,充分利用信息整合的便利优势,大幅度减少内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全面的会计凭证,快捷的获取途径以及高效的资源整合,大幅度提升企业内审效率。建立内审信息化的关键:一是找到合适的设备以及匹配适合企业模式的软件;二是提高内审人员更新知识的积极性。市场上的专业公司可以提供设备及软件的购买、安装、甚至后期维护。对于内审人员应当施行竞争上岗并且配套施行激励机制,使拥有相应知识的内审人员获得更多的薪酬或奖励。

4 结束语

在本次关于企业内审的课题探讨中,本人选择了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索,以此探究我国企业内审的审计问题及优化路径。国有企业因其背靠国有资本,企业内部人员大多稳定,缺乏斗志。在国有企业改制的大环境下,内部审计机构也应当在各方面提升自身能力,适应公司治理的需求。这就需要内审机构扩展内审职能,不局限于传统的监督和财务审计功能,更要体现评价咨询的价值;需要在制度和流程上保证内审的独立性;需要将企业推向市场,减少行政对内审的过度干预,加快企业内审信息化,以期达到公司治理的要求。

猜你喜欢

内审国有企业监督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