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深入落实审计“两统筹”工作要求

2019-02-19陈晓锋江苏省东台市审计局

审计月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成果深度理念

◆陈晓锋/ 江苏省东台市审计局

推进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要求,对于落实审计全覆盖、缓解任务繁重与力量不足矛盾、提升审计监督质效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理念、能力、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县级审计机关,推进“两统筹”工作还处于较浅层面,力度、深度、广度明显不够。本文结合基层审计实践,具体谈谈如何深度推进“两统筹”工作要求。

一、筑牢理念根基,夯实“两统筹”工作基础

(一)树立“全要素统筹”理念。“两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项目间的简单重合、力量上的简单组合,需要重新整合各类审计要素。工作思路上,要把“两统筹”工作要求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并谋划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有规划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力量调配上,不光要统筹好国家审计力量,还要强化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等其他力量的统筹;时间安排上,要围绕“一进多审”“套搭实施”等绩效目标,科学安排关联度高的项目,为多统筹、快统筹提供契机;激励措施上,要将推进“两统筹”工作要求列为优秀项目的评比标准,将对统筹工作的重视程度、推进措施、落实效果等内容纳入岗位责任制的考核重点,并与奖惩兑现、职务晋升挂钩;队伍建设上,要更多注重审计人员统筹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仅让他们在思想上“要统筹”,更在能力上“会统筹”;资源储备上,要加大非会计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运用力度,做到既能通过大数据为统筹提供方向和重点,又能借助大数据为项目实施深度统筹提供支撑。

(二)树立“全人员统筹”理念。推进“两统筹”不能靠部分人单打独斗,需要群策群力,每位审计人都应是“统筹的主人”。分岗位类别来看,综合部门应侧重于“两统筹”理念在计划制订、项目审理、推进实施、督查考评、归纳总结等宏观工作中的强化与应用,业务部门应更侧重于“两统筹”要求在方案制订、事项查证、节奏把控、成果运用等微观工作中的创新与落实。分管理层级来看,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应更侧重于强化“两统筹”工作的思考与谋划意识,其中领导干部要做到善于从全局谋和谋全局,部门负责人则应结合部门职能做到善于“谋一域”;项目主审和一般审计人员应侧重于强化“两统筹”工作要求的落实,其中项目主审要将“两统筹”要求充分谋划于审前准备、审中实施和审后总结阶段,其他审计组成员则要严格落实统筹工作的各项安排,科学高效组织推进,及时反馈效果,以便适时调整修正。

(三)树立“全流程统筹”理念。“两统筹”不仅是单个项目过程中的统筹,它在调研立项、项目分配、人员确定、组织实施、问题整改等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较大的作为空间,应覆盖于审计工作全过程。项目计划和分配环节,要注重研究,认真调研谋定中长期项目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凸显“能统筹、可统筹、好统筹”的原则导向;审计组组建环节,要充分分析项目人才需求,打破部门界限、专业界限、层级界限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围绕审计目标不拘一格统筹人员;组织推进环节,要围绕绩效审计理念,按照投入产出比,确定统筹的内容、事项、方法、手段。要围绕共享审计理念,加强与其他外部监督力量间的信息实时互通,统筹利用好多方线索成果;问题整改环节,要强化借力发力理念,统筹用好人大、政府、监察、财政、主管部门等各方优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整改合力机制,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二、坚持“全中有突”,瞄准深度推进发力点

(一)抓紧抓实两类项目。项目是统筹管理的核心,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牛鼻子”不放。当前,应大力探索两类项目统筹管理模式。一类是“同级审+”。同级审涉及对象含有数据的宏观性、全面性和高关联性等特点,为深度统筹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中,“同级审”可以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同步实施,做到项目套搭进行、资源充分共享、信息实时互通、问题相互验证、成果共同开发、整改合力作为。第二类是“经责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求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有效整合了审账、审人、审权、审资源等诸多审计业态。所以,统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空间无限,要重点打造“1+N”运作模式,做到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决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重大政策落实审计、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统筹推进,达到一点多审、一审多用的良好效果。

(二)用足用活两种手段。第一种手段是融合。统筹首先是“统”然后才是“筹”,而“统”就是要将相关项目融合起来。融合不光是狭隘的审计事项整合,而应全方位做到领域融合、内容融合、方法融合、目标融合、成果融合;形式既可以是全面融合,实行多个项目同步进点实施或一个事项多个项目同步检查,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也可以同一事项主次融合,如将“八项规定”执行、“三公”经费使用、降费措施落实等专题,常态化列为独立审计项目的必查事项,阶段性综合审计情况。第二种手段是调查。审计调查具有覆盖范围广、收集资料多、结果代表性强等优势特点,这是其他审计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调查选题可以依单个项目确定,也可以由多个项目排定;调查范围可以是部门单位,也可以是行业系统;调查方式可以是全面详查,也可以是点面结合;调查手段可以是传统延伸核对,也可以是大数据分析比对;调查人员可以是国家审计或内部审计人员,也可以购买社会中介或聘请其他行业专家;调查成果可以供单个项目使用,也可整合于相关审计项目之中。由此可见,审计调查能够有效统筹使用各方力量,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切实提高监督层次和水平。

(三)做精做优两个环节。虽然影响“两统筹”工作要求的环节很多,但其中两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决定着深度推进的力度和效果。一是方案制订环节。审计工作方案或实施方案是项目开展的纲领性文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把“两统筹”理念深度融于审计方案的制订。审计目标上必须体现统筹的价值导向,内容重点上必须体现统筹的具体要求,方式方法上必须体现统筹的技术手段,人员分工上必须体现统筹的责任落实,信息宣传上必须体现统筹的做法效果。二是成果加工环节。审计的目标是要解决问题,促进成果转化,推进“两统筹”同样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当前,要重点加大审计成果的“横向”利用。内部是不同审计项目之间,既可以阶段性汇总各个审计项目情况,从中抽出政策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权力运行、执纪执法等多个微观点进行成果“深加工”;也可以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单位或普遍性的问题在关联报告、关联对象、关联范围内进行披露,以期引起多方关注并促成问题解决。外部是不同部门之间,既要认真履行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等部门职责,及时报送重要审计成果,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审计方案;又要认真履行各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加强沟通协调,依法依规向相关部门提供审计资料,完成交办任务,在更大范围内做好审计成果统筹利用工作。

三、强化组织保障,提升深度推进设计力

现阶段,深度推进“两统筹”除了需要各层各级“摸着石头过河”,还要充分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上级领导机关要充分发挥自上而下、系统推进的指挥棒作用,切实担起谋篇布局之职,通过整体协同推进,让基层深度推进“两统筹”工作要求由事倍功半向事半功倍快速转变。

(一)强化党建引领。要将深度推进“两统筹”纳入各级审计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全面加强部署、落实和检查,及时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重点研究解决审计部门之外影响“两统筹”推进的力量整合使用、信息实时共享、数据自觉报送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其思维层次高、决策能力强、影响作用大的领导优势。要将深度推进“两统筹”工作要求列为各级审计党组织今后3~5 年内的重点工作之一,既要通过定期的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持续不断强化认识,凝聚共识,增强做好“两统筹”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又要成立专门的“两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日常沟通合作,在每一轮项目结束后定期召开研判会,专题探讨会商,强力组织推进。

(二)突出以上率下。上级审计机关在系统推进“两统筹”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无可替代,这一点在审计管理体制调整后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大“两统筹”工作的自身推进力度,不断强化要素协调,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技术手段,为基层提供更多可借鉴、可复制的专家经验。要组织开展更多上下联动的区域性审计项目,在此过程中上级审计机关要深度推进“两统筹”的做法,及时总结通报,让基层在实践中学习体会。要做好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衔接,特别是要将统一组织实施的项目计划及时告知基层,便于基层通盘考虑,深度融合于自定项目。要做好对下业务的督查、指导工作,经常性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帮助总结经验做法,协调矛盾问题,会商突破途径,组织宣传推广,做到“上有部署,下有反馈,协调推进,保证质量”。

(三)完善长效机制。要围绕用制度管理、用制度推进的工作思路,健全完善“两统筹”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审计项目融合整合机制。通过调研出台规划,明确整合的项目类型、整合的项目单位、整合的时间节点要求,特别是要分行业明确哪些项目必须推进、哪些项目突出推进、哪些项目尝试推进,做到稳妥有序。探索建立工作情况沟通交流机制。沟通范围不能仅局限于县级或只局限于审计机关,而要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全面沟通;沟通时间要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既要体现固定时间要求,又要满足基层沟通的实时需要;沟通内容不光是情况介绍,更多应是成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探索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共建机制。要围绕数据资源有效共享、培训资源充分共享、人力资源整合共享的目标,全面提高部门内外整合水平。要尽快提高数据共建水平,快速构建“数据分析先行、现场取证跟进”的垂直打击模式,大力促进大数据审计与现场审计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审计打击的精准度和效率。

猜你喜欢

成果深度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