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到今生读已迟”作者毛俟园传略

2019-02-18汪维华

卷宗 2019年34期
关键词:生平作品

摘 要:“书到今生读已迟”是毛俟园的残句,多被误传为苏轼或者袁枚的诗句。毛俟园的著述已经散佚,通过整理仅存的散见于其部分师生朋友诗文当中的相关史料,从生平轨迹、诗作残句和交游酬答等三个方面,为毛俟园在金陵科考、任教期间行状作简要传记,并澄清他对“书到今生读已迟”的著作权。

关键词:毛俟园;生平;作品

南怀瑾先生曾多次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句,如在其《论语别裁·不问苍生问鬼神》[1]《金刚经说什么·文字般若》[2]中都有援引,并提到这句话出自苏东坡的诗。林清玄先生在其《三生石上旧精魂》[3]中则说此句乃袁枚所作。事实是: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载了“书到今生读已迟”句,并且交代了诗句的作者是毛俟园。

毛俟园的生平始末颇不详备,从现有文献来看,唯有从他在金陵参加科举考试开始,继而于此间执教直至失官而卒这一时间段的相关史料尚存,且皆散见于他的师生朋友的诗文当中。

1 生平

毛藻,字俟园,泗州盱眙人,以贡生科名参加乡试,中式,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次年,会试中式,乾隆三十七年(1772)贡士;同年,进士落选。乾隆中后期至嘉庆初年,在江宁府上元县(今属南京)担任教职,时间不少于十四年。曾监理钟山书院。嘉庆前期,失官而卒。其后人集其诗作曰《客山堂诗集》,今佚。请证之: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第二六则:“泗州选贡毛俟园藻,辛卯秋赴金陵乡试……榜揭,毛获隽。”[4]袁枚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卒于嘉庆三年(1798),这期间及左近的辛卯年,分别是康熙五十年(1711)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从《随园诗话》中袁枚称呼毛俟园“毛俟园广文”“俟园”“毛俟园学博”“毛俟园”来看,毛俟园年辈当后于袁枚,据此推断,其中举时间在后一个辛卯,即乾隆三十六年(1771)。甘熙(1797-1852)《白下琐言》卷六中的记载是一旁证:

胡心斋师云:“上元教谕毛俟园先生藻,泗州人,其时艺取法天崇,国初而参以制科体格,为举业正宗,尝监理钟山书院,姚惜抱山长、康茂园方伯极推重之。邑人士从游者多所成就,邓嶰筠制军其尤著者也。”先生乾隆辛卯举人,壬辰会试已入魁选,房考力争元,竟至摈落,自是遂绝意公车。信乎!文章遇合,命实为之也。[5]

甘熙是晚清南京著名藏书家、地方志专家。胡心斋,姚鼐的学生,甘熙的老师。甘熙在《白下琐言》中引用胡心斋的话说:毛俟园是乾隆辛卯举人,在次年会试中得中会元,但在进士考试中落第惜败,且在此之后放弃了进京应试。胡心斋褒奖毛俟园所作八股文效法天聪、崇德年间的体例并参考制科(博学宏词等)的格局,“为举业正宗”,毛曾监理钟山书院,书院山长姚鼐和江宁布政使康基田都很推重他。胡心斋还说,上元人士中跟从毛俟园游学者大多有所成就,以邓廷桢最为知名。以毛俟园“监理”身份和邓廷桢“从游者”身份推断,毛俟园与邓廷桢应是师生关系。

管同《客山堂诗集序》载“:泗州毛俟园先生司训上元。”[6]袁枚在《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中称毛俟园“广文”;姚鼐、陈用光、张五典在各自的著作中称他“学博”;甘熙引胡心斋言称毛俟园“教谕”。广文、学博、教谕,皆教职称谓。[7]其中,广文、学博为代称;教谕为正式教职之名,清代教职普通称之曰教官,等级分为教授、学正、教谕、训导。[8]

毛俟园在金陵担任教职的确切时间段未见记载,约略推算如下:

张五典《荷塘诗集》卷十四有《酬毛俟园学博》。[9]该卷收录乙巳至丁未年即乾隆五十年(1785)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近体诗;该诗位于《呈袁丈简斋二首》等张五典与袁枚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在夏秋之间频频倡和诗作之后[10],紧随其后的又是两首作于秋天的诗,可知此诗亦应作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

《酬毛俟园学博》从称呼上反应毛俟园已担任教职,这是可以追溯到的毛俟园明确担任教职的最早时间点,即乾隆五十一年(1786)。

管同,毛俟园的学生,他为毛俟园诗集《客山堂稿》所作《客山堂诗集序》,相对来说,是有关于毛俟园生平完整性较好的一段文献。全文如下:

客山堂诗集序(道光七年代):当乾隆、嘉庆之间,海宇承平,民物安阜,江南大吏督部如书文勤、孙文靖方伯、如陈东浦观察、如方坳堂,诸公皆乐育人才,主张风雅。而卢召弓、钱辛楣、姚惜抱诸先生,前后为山长,上下文采之盛,亦遂彪炳于一时。迄今思之,何其盛哉!何其盛哉!盖江南为文物之邦,而我朝重熙累洽,天下文明,于斯為盛。是以人材角出,文教勃兴,而诸君子者,又幸而同逢其会也。于时,泗州毛俟园先生司训上元,其才为诸大吏所知,其诗文尤为诸先生所重,倡和之作载于集中矣。某时以江宁诸生从先生学科举文字。每试,书院辄为诸公赏拔先生之学与其所以教人者,此小事,未足言。而即此殆亦可以觇其梗概也。与其后,先生失官而卒。又后二十余年,某以兵部侍郎巡抚安徽,而先生诸孙奉其诗曰《客山堂稿》者属序。先生之诗蚤为诸名公所重,其佳妙之境,无俟某言。独忆从先生时,年裁二十许,今乃五十有余矣。往岁,以事归江宁入诸官舍,徘徊书院之前,追忆少年知己,诸公都成异物。而行将以公事过泗州,吊先生故庐,访其子姓,手泽依然,吾师何在?古之人所以闻邻笛而兴悲,抚孤子而凄然涕下者,于今乃深识其情也。已是为序。[6]

管同(1780-1831)卒年五十有二,序言中他自称“今乃五十有余”,可知序言撰写时间正当其逝世之年或前一年。他在诗集序言中写道,跟从毛俟园“学科举文字时”,自己“年裁二十许”,据此推算,时间当在嘉庆五年(1800)后。序言中说,“先生失官而卒。又后二十余年,某以兵部侍郎巡抚安徽”。“失官而卒”之事,始末未详。从上文来看,以管同身在安徽时期逆推二十余年,是毛俟园“失官而卒”的时间。

据姚鼐门生方东树《考盘集文録》卷十《管异之墓志铭》载,管同中举后,被邓廷桢延请授课其子:“同邑中丞邓公,廵抚安徽,延君课其子。后六年,偕邓公子入都道,卒于宿迁旅次,年五十有二。”[11]

管同中举的时间是道光五年(1825),离世的时间是道光十一年(1831),邓廷桢擢为安徽巡抚的时间是道光六年(1826),1826至1831年,就是《墓志铭》中所载“六年”的时间段。据此推算,毛俟园“失官而卒”的时间当在1806年之前。管同“年裁二十许”的时间段是1799至1808年,“又后二十余年”逆推二十余年的时间段是1805年至1797年。这两个时间段的交集是1799至1805年,即嘉庆四至十年,这也就是毛俟园“失官而卒”的时间所在。

结合前文所证:毛俟园中举时间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明确担任教职的最早时间点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可知:毛俟园确切担任教职的最短时间段是乾隆五十一年至嘉庆四年(1786-1799),计14年,可能担任教职的最长时间段是乾隆三十六年至嘉庆十年(1771-1805),计25年。

2 诗作

现在可以搜采到的毛俟园诗作皆散见于袁枚《随园诗话》和《随园诗话补遗》。其中,有题名有诗句的作品共1首,无题名有诗句的作品共3首,有题名有残句的作品共2首,无题名有残句的作品共4首,总计10首。依次排比如下:

《随园诗话》卷二第二六则:泗州选贡毛俟园藻,辛卯秋,赴金陵乡试,主试为彭芸楣侍郞。其友罗孝廉恕,彭门下士也,寓书索观近艺,戏为催粧俳语。毛答以诗云:“月影空濛柳影疎,秦淮水涨石城隅。小姑独处无郎惯,争似罗敷自有夫?”榜揭,毛获隽。罗往贺,入门狂叫曰:“今日小姑亦嫁彭郎矣!”一时传为佳话。[4]

彭元瑞(字芸楣),乾隆三十六年(1771)江南乡试主考官。毛俟园于当年中举,和罗恕成为同门,皆属彭芸楣门下,所以罗恕在祝贺时引用毛俟园的谐谑诗句“小姑独处无郎惯,争似罗敷自有夫”,戏谑他道:今天小姑也嫁给彭郎了!

《随园诗话》卷四第二七则:谚云:“读书是前世事。”余幼时,家中无书,借得《文选》见《长门赋》一篇,恍如读过;《离骚》亦然。方知谚语之非诬。毛俟园广文有句云:“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4]

“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袁枚明确记载此话出自于毛俟园。这两句话部分反映了毛的声名观与读书观,即:声名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读书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随园诗话》卷六第一零六则:邓英堂秀才偕妻陈淑兰,各画兰竹数枝,赠毛俟园广文。毛谢以诗,曰:“闺中清课剪冰纨,夫写筼筜妇写兰。料得图中爱双绝,水精帘下并肩看。”未几,英堂无故自沉于水。越三月,淑兰殉夫自缢。毛追忆诗中“双绝”二字,“水精帘”三字,早成诗懴,叹悔莫及。余作《陈烈妇传》,兼梓其诗。[4]206

陈淑兰,袁枚女门生,在丈夫邓英堂自沉于水后自缢而亡。邓陈夫妻生前曾赠画给毛俟园,毛作诗答谢。邓陈身后,毛俟园叹悔在诗中使用了谶语一般的词语。

《随园诗话》卷十二第八八则:余以雍正丁未年入泮,今又丁未矣,戏倣重赴鹿鸣故事,作《重赴泮宫》诗,云:“记得垂髫泮水游,一时佳话遍杭州。青矜乍著心虽喜,红粉争看脸尙羞。梦里荣华如顷刻,人间花甲已重周。诸公可当同年看,替采芹香插白头。”……和者百余人;如毛俟园广文云:“久于馆阁推前辈,又向宫墙领后生。”[4]

雍正丁未(雍正五年,1727),袁枚十二岁,当年春夏之际,他以髫年应童子试,入泮成生员,闻者争来道贺。乾隆丁未(乾隆五十二年,1787),袁枚七十二岁,当年夏天,他作《重赴泮宫诗》以示纪念,众人唱和。庆贺类诗词酬答,多溢美之辞。袁枚二十四岁得中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七岁以知县用;三十三岁托病辞官、归居随园,但依旧保持着与文官阶层往来,同时广纳弟子。毛俟园所作“久于馆阁推前辈,又向宫墙领后生”,算是公允之词。

《随园诗话》卷十三第七九则:蒋?门观察招饮,珍羞罗列,忽问余:“曾喫我手制豆腐乎?”曰:“未也。”公即着犊鼻裙,亲赴厨下。良久,擎岀,果一切盘餐尽废。因求公赐烹饪法。公命向上三揖,如其言,始口授方。归家试作,宾客咸夸。毛俟园广文调余云:“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祈尤似易牙调。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三折腰。”[4]

袁枚性爱美食,著有《随园食单》,为了学习心仪的烹饪豆腐的方法,他不惜向后生作揖。毛俟园为此写了一首打趣袁枚的诗:唐代郇国公韦陟厨房里的美味,齐桓公宠幸的厨师易牙调制的豆腐,都不如您求赐的豆腐烹饪法。陶渊明由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挂冠的随园老人竟然为了学习烹饪豆腐,而向蒋戟门观察行了三揖之礼。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第六则:近又得俟園《游邢园》一绝云:“一溪春水一桥横,宠柳娇花夹岸迎。侬自过桥闲处立,放开来路让人行。”此所谓诗外有诗也。俟园因余爱诵其诗,故见赠云:“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又云:“谁云智慧能消福,不信穷愁始著书。”[4]

邢园,即邢氏缘园,位于随园边上,袁枚任江宁知县时,曾在邢园宴会新进诸生。《游邢园》是毛俟园唯一一首保留完整的诗作,写春游邢园之景,亦传达了其闲适豁达的心境,袁枚评价“诗外有诗”,并将其与另外两句并录一处,盖皆寄寓之作也。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第六二则:毛俟园咏《临帖》云:“窗开浓绿里,纸展硬黄时。”《把钓》云:“为贪临水去,不羡得鱼归。”[4]

乾隆五十六年(1791)夏,袁枚闲居随园,作《消夏》诗,共计十二题,众人唱和。毛俟园《临帖》《把钓》为其中二首。

3 交游

毛俟园的交游对象,上文已兼有涉及,包括学生邓廷桢、管同,好友罗恕以及邓英堂、陈淑兰夫妇,文友张五典,前辈袁枚、姚鼐等。

邓廷桢(1775-1846),字嶰筠,江宁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曾任两广总督、安徽巡抚,早年亦从姚鼐学,鸦片战争名将,民族英雄,著有《双砚斋词》等;管同(1780-1831),字异之,上元人,道光五年(1825)举人,古文家;罗恕,孝廉;邓宗洛,字英堂,庠生;陈淑兰,字惠卿,江宁人,著有《化凤轩诗稿》;张五典,字叙百,陕西泾阳人,乾隆十七年举人,官上元知县,有《荷塘诗集》。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唐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有《小仓山房集》等。袁枚对毛俟园颇为赏识,毛俟园也知道袁枚“爱诵其诗”。因为现存毛俟园相关史料皆在他人诗文当中,所以呈现出来的社交网络大体也表现为以他人为中心,例如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第六则:“乾隆庚戌(1790),金陵风雅,于斯为盛。吾乡孙补山宫保为总督,沧州李宁圃翰林为知府,泾阳张荷塘孝廉宰上元,辽州王柏崖廪生为典史,西江陶莹明经为茶引所大使,盱眙毛俟园孝廉为上元广文,随园唱和,殆无虚日。诸公诗,《诗话》中已采入矣。……俟园因余爱诵其诗,故见赠云……”[4]

孙补山:孙士毅,字智冶,一字补山,浙江仁和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五十四年(1789)冬任两江总督,谥文靖;李宁圃:李廷敬,字景叔,号宁圃,直隶沧州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历松江、江宁、苏州府,升苏松太道,有《平远山房集》;王柏崖,辽州人,廪生,典史;陶莹,西江人,明经,茶饮所大使。

姚鼐对毛俟园亦青睐有加。据姚鼐《惜抱轩诗文集》文集卷六《复东浦方伯书》:“鼐诗集近亦刻成,谨以一部呈教。此间可与言者,仅毛俟园一人。其言诗文贵‘当者立碎,果为名论。”[12]姚鼐对陈东浦说,当时身边可以相与谈论自己诗集的,只有毛俟园一个人,并夸奖他关于诗文以“当者立碎”为贵的论点。

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别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工古文,与方苞、刘大櫆为桐城派三祖,自乾隆庚戌至嘉庆庚申(1790-1800),主讲钟山书院,凡十一年;陈东浦:陈奉兹,字时若,号东浦,江西德化人,乾隆庚辰(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官至江宁布政使,有《敦拙堂诗集》。

《惜抱轩诗文集》诗集卷四有诗《金麓村招游莫愁湖偕浦柳愚毛俟园陈硕士醉中作歌》《三月九日郑三云通守邀于隐仙庵看牡丹竟日翌日雨毛俟园复邀同往赋呈两君》和《金麓村招同浦柳愚毛俟园宗棠圃饮莫愁湖亭作此呈诸君》。[12]

金麓村:太仓人;陈硕士:陈用光,字硕士,江西新城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姚鼐所器重之弟子,其《太乙舟诗集》卷十有《和毛俟园学博咏牡丹次韵》;郑三云:郑辰,字薇北,别字三云,慈溪人;宗棠圃,事迹未详。

《惜抱轩诗文集》诗集卷九有《登清凉山翠微亭下重入隐仙庵看桂偕浦柳愚山长毛俟园倪健堂两学博》《毛俟园用仆看桂前字韵作诗见贻因复答之》[12]和《毛俟园倩朴山道人设素食于隐仙庵见邀同袁简斋浦柳愚金麓村陶让舟王柏崖马雨耕门人朱珏同游其时桂花甫谢率咏一首》[12]。

浦铣:字光,号柳愚,嘉善人,乾隆乙酉拔贡,山长,有《柳愚诗存》等;倪健堂:任有教职;王朴山:隐仙庵道士;陶让舟:南昌人;朱珏:姚鼐门人;马雨耕:马春田,字雨耕,桐城廪贡,工诗,有《乃亨集》四卷。

又,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卷九有《甲寅初夏陈东浦招同姚梦谷张雪鸿毛俟园马雨耕黄书厓徐芷庭燕集瞻园赋诗》[13]。

瞻园,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是明中山王徐达府邸的一部分。张雪鸿:张敔,字茞园,又字虎人,号芷园,园亦作沅,又号雪鸿,又号木者,本籍桐城,后移家金陵,书画家;黄书厓:黄模,字相圃,号书厓,钱塘岁贡,著《寿德堂诗集》八卷;徐芷庭,事迹未详。

又,民国杨锺羲《雪桥诗话续集》卷七载:“李嶟瑞苍存,为渔洋弟子,弟嶫瑞霄邻,有归来稿。毛俟园教谕藻,邓嶰筠为镌遗诗。”[14]

李嶫瑞,盱眙人,李嶟瑞弟,徐州府睢宁县教谕。毛俟园和邓廷桢共同为李嶫瑞刻印遗诗。

依据上引资料,毛俟园相与往来者,多功名官禄之人,例如两江总督孙补山进士、苏松太道李宁圃进士等;从后世声名来看,以袁枚、姚鼐为显著,此二人亦为好友;与袁、姚相关联者众多,如邓廷桢、陈用光是姚鼐弟子,陈东浦是姚、袁之友,朱珏为姚鼐门人,等等;另有属地官僚和教职同仁,如上元知县张五典、典史王柏崖、茶饮所大史陶莹,山长浦柳愚、学博倪健堂、教谕李嶫瑞;亦有书画家、贡生等文人墨客和道士等方外之人。

综观毛俟园生平,基本借助他人著述勾勒框架,因史料所限,无法进一步详切言之。毛非名流,以与袁枚交往为例,简斋先生一生遍交海内人士,广纳随园弟子,是乾嘉文坛的领袖人物,与其相与往来的文人及唱和诗作,《随园诗话》录之者众,毛俟园之于袁枚的交友网络实属边缘。虽非显要,然正本清源理所应当。“书到今生读已迟”所属诗文现已无法究其本末,借《随园诗话》得以流传至今已是幸事,本文之探索,是为毛俟园整理传记,也算是恢复小人物的著作权。

参考文献

[1]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97.

[2]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

[3]林清玄.林清玄散文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126.

[4]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甘熙.白下琐言[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7:111.

[6]管同.因寄轩文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53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48.

[7]梁章钜.称谓录[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400.

[8]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33.

[9]张五典.荷塘诗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38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31.

[10]郑幸.袁枚年谱新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523.

[11]方東树.考盘集文録[M/0L].中国基本古籍库.

[12]姚鼐.惜抱轩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3]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504.

[14]杨锺羲.雪桥诗话续集[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467.

作者简介

汪维华(1982-),女,江苏南京,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古籍整理。

猜你喜欢

生平作品
傅忠诚教授生平
曾巩生平
包何生平考述
元曲三家生平新考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朱德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