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论信息技术史中的“二律背反”现象》有感

2019-02-18余丹丹

卷宗 2019年34期
关键词:思考信息技术

余丹丹

摘 要:近期在老师的推荐下,细读了张辑哲教授的《论信息技术史中的二律背反现象》一文,文章中提出“信息技术史中存在一种速度、效率递增而信息确定性、可靠性递减的二律背反现象”,且认为它是“质”“量”互逆规律的一种体现。并在更高理论层面上给出了三点无法定论的深层次问题。为此,笔者对张辑哲先生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二律背反;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泛滥成灾也是个不争的事实。面对每天被迫接受的海量信息,难免会有不适应感。早在2002年,张辑哲先生就在《档案学通讯》上发表了《论信息技术史中的“二律背反”现象》一文。文章指出人类信息技术史中存在着一种速度、效率递增而信息的确定性、可靠性递减的“二律背反”现象,这一现象在电子技术占主导的当今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严重程度至少在理论上可能将会是灾难性的,但却并未引起世人足够关注。读后感到《论信息技术史中的“二律背反”现象》一文中有些观点颇值得商榷。借此,有必要探讨一下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在信息技术发展史中,信息处理速度、效率递增而信息确定性、可靠性递减的“二律背反”现象是否符合规律?二是,信息内容的确定性与可靠性是否只能通过其物质载体的恒定性与耐久性来保证?三是,电子信息技术是向信息技术史前状态的倒退还是对其的否定之否定?在此就张辑哲先生文章中的这些观点提出几点思考,望批评指正。

1 信息技术史中存在一种速度、效率递增而信息确定性、可靠性递减的二律背反现象”,且认为它是“质”“量”互逆规律的一种体现是不符合逻辑的,更谈不上有规律可循

首先,就信息技术史中的“二律背反”而言。张辑哲先生在论文中指出“信息技术史中的二律背反现象是一个确定的客观事实似乎也足信息及信息技术发展史中的一个规律性现象。对这一现象本身及相关因素的理论分析与思考,虽不能改变这一事实,更无法改变这一规律。”[1]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在经历了几千年发展,人们的信息处理速度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然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没有增加,却呈现出相反的发展趋势。笔者却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符合逻辑,更无规律可循。因为信息的时效性并不一定跟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走向和趋势。举个例子来看,在合肥若想要捎一句话给北京的朋友,古代人估计要舟车劳顿十天半个月也不一定能送到,即使用唐玄宗送荔枝的速度估计也要几天才能到达,而且不一定能保证这句话的质量。在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坐高铁也就几个小时功夫就能见到自己朋友本人。若是用手机,那就是秒传了,不仅速度提高了,而且效率也提高了。由此看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速度、效率递增,然而信息的确定新、可靠性却不一定递减,二者不存在完全的必然规律性。所以说,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率与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之间并无太大关联,更不呈现所谓的相反的发展趋势,也无规律可循。

其次,就信息的“质”与“量”方面。张辑哲先生认为由于信息的“数量”与信息的“质量”存在着一种互逆的关系,若要追求信息质量就必须降低信息数量。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一方面,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的相对概念,并不能绝对化。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有“爆炸”趋势。且随着信息的急剧膨胀,相同的信息大量重复,相似的信息鱼目混珠,错误的信息得不到即时更新、删改,再加之信息空间的广域性、使用信息的边际成本增加以及信息壁垒存在前提下,使得信息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因此产生了信息数量的绝对过剩与信息质量的相对贫困这对矛盾对立体,这种信息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称之为互逆。但是,这种互逆现象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绝对存在的。另一方面,用实例说明。在浩瀚的信息里面存在着两种信息,一种真的信息和一种假的信息。在信息量一定的情况下,若增加真的信息数量,信息的质量则会相对提高。若增加虚假的信息数量,信息的质量则会降低。所以,在讲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时候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当然是尽可能的在浩瀚的信息中增加真实的信息,去粗取精,提高信息的质量,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为我们所用。

2 信息质量与物质载体的关系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方面,张辑哲先生在论文里提到:“信息虽然不是物质、能量,但其自身内容的确定性与可靠性还只能通过其物质载体的恒定性与耐久性,或说只能以建立起内容与其物质载体可见的一对应的固化关系来保证。”[2]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欠妥当。信息物质载体仅仅只是一个信息的传播媒介和信息保存工具,如果说对信息内容的确定性和可靠性有一定的作用,那也只能说是产生某些方面的影响[3]。信息内容的确定性与可靠性即信息的质量并不仅仅通过其物质载体的恒定性和耐久性来保证的。因为,虽然在远古时代以至电子信息技术发明之前而言,信息内容大都由信息载体存储、保存,并且有一定的一一对应关系。但其信息确定性与可靠性并不是像张辑哲先生所说的那样只能通过它来保证。用作为信息载体之一的纸为例,纸作为信息载体有着许多缺点,譬如:纸张本身的脆弱性,使得其易受潮,易变型,或说易受人为与外界因素影响而改变,其恒定性和耐久性更比不上金、石之类,其载有的信息内容的确定性和可靠性难以说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但在现在国家大多数的馆藏资料和历史文献等都是由纸质载体形式保存的。由此可见,忽视物质载体其他特性(优缺点)以及其他客观现实条件而谈物质载体的恒定性与耐久性对信息内容的确定性与可靠性的保障作用是欠考虑的。

另一方面,张辑哲先生提到:“因为从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及其功能限度上看,信息内容一旦脱离其物质载体即解除与物质载体之间可见的一一对应的固化关系,其确定性与可靠性就无法得以保证。而电子信息技术恰恰使信息迈出了这危险的一步。”也就是说,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內容与信息载体分离失去一一对应的固化关系,信息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实质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纸质信息载体一家独大的现状,但纸质载体依然存在而且作为电子文件的辅助保障更加保证了信息内容的确定性与可靠性。从长远看来,相信这种并存的关系也会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被另一种更高级的信息载体或者介质所代替。从电子信息的缺点来看,虽然电子介质上的信息内容的确定性与可靠性会受到一系列网络信息安全因素的影响,但并不能说明信息内容的确定性与可靠性只能通过其物质载体的恒定性与耐久性来保证。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并不是不可攻克的难题。各种病毒威胁都能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而成功解决,这也可以说是那些纸质载体或者说是恒定的物质载体无法做到的。并且由电子信息技术催生出来的电子文件由于其具有信息存储量大、成本低、易查阅和易管理等一系列优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纸质等物质载体的一系列难以攻克的缺点而被广泛采用。

猜你喜欢

思考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