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教考分离制度的探讨

2019-02-18陈红艳

卷宗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教考分离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摘 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考分离,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管理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本文从教考分离制度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教考分离制度的优势和不足,最后结合高职实际,提出了完善教考分离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考分离;教学质量;对策

在职业教育日益与市场需求接轨的过程中,高职教育出现了等一系列新问题,如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考分离等。这一列问题解决的程度,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高专教育的新模式完善和发展。本文仅对高职院校交考分离这一问题作出初步的探讨。

1 教考分离制度的内涵

教考分离制度,作为现代教学管理重要手段,改变传统的由课程任课教师自己出试题、自己评卷的做法,而由学校教务主管部门委托教研室,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本专业的教师建立规范的依纲(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扣本(紧紧扣住课本内容)的试题库,每次考试则由试题库组合成符合要求的试卷,并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阅试卷。

教考分离由于引入了合理、公平的竞争和评价机制,授课教师在教学和命题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得以有效避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部门所获教学反馈信息的可信度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改善。因此,高职院校普遍采用教考分离制度。

2 高职院校实施教考分离制度的利弊分析

2.1 实施教考分离制度的积极作用

1)强化了考试命题的严肃性,避免了随意性。命题工作是实行教考分离的关键。考试命题以教材、教学大纲、各专业的基本教学计划和考试大纲为基本依据,学校对此严格要求;在考试结束后,学生、教师和教务部门三方共同评估试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这就要求命题教师熟透教材、反复钻研大纲的基础上,才能科学的命题,这就避免了由任课教师独立命题考试可能出现的随意性。因此挑选责任心强且水平较高的教师参与命题,有利于增强命题的严肃性,强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进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增大了阅卷评分的公正性,减少了主观性。公正性是实施教考分离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阅卷过程中。命题的同时制定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学生在考试结束后,试卷密封装订成册,阅卷实行流水式作业,每个教师只负责部分试题的评卷,评分标准上较为稳定,减少了宽严失当的情况;减少了阅卷过程中由于阅卷教师风格偏好、性格差异、专业水平不同及情绪心境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人为偏差;避免了阅卷过程将学生印象等情感因素带入而可能出现的“同情分”等不良现象;并经复核、抽查等工序,减少了由于工作态度不同所造成的误差,使阅卷更为公正合理,较好地实现了同答案同分值,一视同仁的原则。

3)增大了考试成绩的可比性,减少了不可比因素。教考分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可比因素,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实际的教学质量。由于统一命题、统一阅卷、评分,学生考试成绩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在此基础上,结合试卷对成绩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有利于教师和教务部门准确地总结经验,加强对教师进行质量评估和教学研究,为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为择优晋升和遴选人才提供有力的依据。

4)增强了贯彻教学大纲的自觉性,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教考分离不仅能促进教师形成好的教风,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巩固好的学风。教考分离的考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教师之间易形成竞争的良好氛围,促使教师更加自觉地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在教学中下更多的功夫,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使命感和责任心大大增强。同时,也可使一些学生消除抱着侥幸过关心理的不良行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2.2 实施教考分离制度的消极作用

1)影响教师教学内容深度的拓展。教考分离实行,可能出现教师和学生都是“考”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以前的“教”为中心向以“考”为中心倾斜,导致师生都为考出理想的分数而片面的注重教材、考试大纲,而忽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深挖,甚至有可能导致教师放弃对知识新成果、新发展及不同观点、不同学派的介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度的拓展。

2)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训练。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应用性的人才,注重学生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注重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开发。而教考分离制度,追求命题标准的统一性,参考答案的一致性,出现了舍弃众家之说,保留一家之言;有可能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变为简单性应试性教育,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更多的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来进行培养,这可能与教考分离制度不相统一。

3 完善高职院校教考分离制度的对策建议

3.1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宣传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职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逐渐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考核观和人才观。一要转变办学思想,高度重视。在高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学校领导要迅速转变办学思想,要将实施教考分离作为一項重要任务来抓,切实转变教学管理思想、机制、方式。二要加强宣传。学校从上到下统一认识,整体筹划,层层推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积极宣传教考分离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三要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内涵,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要及时修订。同时要结合学校实际,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发展阶段及师资力量,系统规划好管理体系、考核内容、形式,对实行教考分离的课程给予科学合理地安排。

3.2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加快试题库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社会、市场及用人单位所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单一化的闭卷考试则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背离。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考分离中,命题要注重专业能力、关键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考核,命题题型要多样化,采取诸如開卷、半开卷、闭卷、口试、论文、操作技能测试、设计、实践考核、听力测试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让学生真正懂得在学习期间应该学什么以及如何去学,考试形式应根据教学的不同种类、对象、内容、阶段、要求等不同采取一种或几种形式,要凸显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建立完善的试题库教是考分离的关键。目前,高职院校由于人员、条件等的限制,完善的试题库基本上都没有建立起来。建立试题库,首先,必须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并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还要对企业当前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管理现状充分了解,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难以培养出职业素质高、实践技能强、用人单位满意的学生。其次,组建命题小组,有科学的组卷方案。命题成员应该有任课教师和长期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工巧匠或行业专家组成,组题前要求先对收集的试题进行筛选和修改,坚持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命题原则,试题要有代表性,难度适中,有相对的独立性,属性齐全,量充足。再次,试题库必须是动态的。试题库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有计划、分步骤、不断完善更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题库系统与要教学计划等要有机结合,在题目模块设置上要体现出全局性特点,要有试题生成、维护、修改、导入导出、学生自测练习、答疑、试测、网上考试、项目分析、贮存等多个模块。

3.3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

教考分离不仅仅是考核形式的改变,而是教学管理体制的变革,覆盖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实施教考分离,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在修订、完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要制定《推行教考分离实施方案》、《命题说明书》、《试题审查报告》等,同时要建立考试工作专家库、命题教师库、阅卷教师库,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公平、公正。二要规范各操作流程。每学期开学初,系部确定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并上报教务处,教务处审核通过后,由教务处牵头,系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命题、建立试题库、试卷印刷、阅卷、评卷、分析阅卷情况,进行命题评价与学生掌握情况评价,评价由学校、任课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共同参与,通过评价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找出教学中存在差距和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不断完善。

4 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实行学分制,教考分离制度是保证学分制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考查学生学习结果是否满足个性需求和满足社会需求。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实施教考分离是高职教育考试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学校应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不断实践与探索,必能使之逐步完善,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新华.谈“教考分离”教学管理新模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0).

[2]卢丽笋.教考分离的实践与思考[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8(04).

[3]王鹏.对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认识与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4]朱军,杨万清,代晶.教考分离——高校考试改革的必然趋势[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

[5]李兴富.“教考分离”制度:回溯与反思——以英国考试制度为例[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6]龙文祥,龙陶陶.对高校“教考分离”制度合理性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02).

作者简介

陈红艳(1969-),女,湖南祁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考分离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电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