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跨文化生活适应度的调查

2019-02-17安婷婷张娟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留学生

安婷婷 张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江苏大学留学生跨文化生活适应度的问卷调查及书面采访,考察留学生跨文化生活适应度,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互动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旨在帮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便于学校对留学生进行更完善的管理。

关键词: 留学生    跨文化生活适应度    江苏大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开放,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也在逐渐深化,“同住地球村”这句话再也不是只存在于歌曲中的现象。其中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吸引了大批留学生来中国求学,当来华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时,他们来华后的跨文化适应顺其自然地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留学生虽然身处汉语环境,却依旧生活在自己的交际圈内,在学校里很少看见他们与中国人交流,各种校园活动中也很少看见他们的身影,一些留学生虽然来中国一两年,但口语能力仍未提高。那么如何帮助留学生提高跨文化的适应能力,打破跨文化交流壁垒,早日融入中国的校园环境,不再游离于校园主流文化之外,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J.W.Powell将“文化适应”定义为来自非本族文化者对新文化中的行为模仿所导致的心理变化。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是指留学生在留学国家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与交际能力的过程[1](19)。Ward及其同事提出跨文化适应应从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文化适应能力两个维度加以探讨,这是目前大部分学者比较认同的跨文化适应分类,其中社会文化适应能力指留学生对留学所在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与当地中国人交往的能力[2](179)。生活适应性是文化适应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查了解留学生的跨文化生活适应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不仅能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早日融入校园生活,而且有利于提高中国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营造包容开放、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环境。

一、调查内容与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及走访的方法,问卷调查分为纸质问卷发放和网络电子问卷发放两种方式。主要对江苏大学大一至大四年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留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留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国籍、性别、专业、学历、来华留学时间、汉语掌握情况、来华留学目的及对留学生活的期望等。第二,日常生活适应度调查,分别从衣食住行及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了解留学生来华后的留学生活及适应程度。同时,我们与留学生进行了短暂的面对面采访活动,以弥补调查问卷的不足,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留学生个人基本信息。

笔者用五个月的时间对江苏大学校内的留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问卷语言是汉语(附带英文翻译),最终收回问卷154份,问卷回收率为96%。154名被试包括男性70人,女性84人,年龄、来华时间、汉语水平等情况见表1。此外,还对数名留学生进行了短时间的采访。

2.日常生活。

(1)对宿舍的满意程度

宿舍无疑是留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它在学校生活中充当着家一样的角色,大学生至少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因此,对住宿条件的满意程度是最根本的。根据统计数据,大多数留学生对本校的留学生宿舍还是很满意的,见表2。

有56.25%以上的留学生对住宿条件表示满意,31.25%的留学生表示一般,只有12.5%的同学表示不满意。这12.5%的人提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住宿费用太贵、设施不完备、公共空间卫生清理不及时、管理不合理等,有个别留学生也提起宿舍管理人员种族歧视的问题。

(2)对学校食堂的满意程度

民以食为天,留学生们能否适应中国的饮食是跨文化生活适应中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根据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留学生对学校食堂整体上是比较满意的,有56.25%的留学生选择“经常在学校食堂用餐”,另有25%的留学生选择“自己做”。关于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不少留学生认为食堂的“大多数饭菜不合口味”,一个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女生说道:“中国的大多数饭菜有很多油,味道很重。”也有一部分留学生认为食堂的卫生需要加强管理。关于在校外用餐,不少同学表示很喜欢学校附近的“后街”和“小后街”,食物种类丰富多样,也有一些特色餐馆,满足了他们的口腹之欲。

(3)对镇江交通购物的满意程度

在交通购物方面,大部分留学生都表示满意(见表3),只有12.5%的人在“购物是否满意”的问题上选择了“不满意”一项。根据后期采访,大部分留学生表示在中国购物很方便,淘宝上的东西种类很多也很便宜,物流也很快。也有留学生表示选择不满意的原因是学校附近没有大型超市,学校内部的超市物品价格与外面有差异。一位巴基斯坦的学生笑道:“我觉得学校超市有些东西贵,后来中国朋友告诉我,他们都把学校的超市叫‘小黑超。”

3.学习生活。

江苏大学的留学生主要分布在医学、汉语、人文预科等专业。在关于学习动机的调查中,“想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这一项数值最高,有62.5%,这表明中华文化对留学生很有吸引力。其次是“學习经历对日后工作有帮助”、“所学专业水平高”、“留学费用低”等项,分别是“56.25%”、“43.75%”“37.5%”,“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中国政府的奖学金等优惠政策”等选项的数值也较高,可以看出我国为现代化和国际化所做的努力没有白费,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国际上的肯定。

从调查数据上看,83.75%的留学生对学习生活现状很满意,10%的学生表示一般,只有小部分留学生选择了“不满意”(见表4)。关于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56.25%的学生选择了“实践活动少”这一选项,有25%的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事后,我们采访了解到,有留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多给一些讨论和自由发挥的时间,也有的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过于循规蹈矩,缺乏新意和趣味。

4.人际交往生活。

人际关系,即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讲,人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出于安全感等因素的考虑,会在第一时间寻找同国或同族的人,慢慢地,人际交往圈子就固定了下来。那么如何拓展交际圈,融入校园生活当中,是留学生们初到中国需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根据调查数据,大部分留学生虽然与其他留学生同学相处融洽,但是在与中国学生交际这一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见表5),“交往频率低”一项所占比例最多,在采访中留学生们多次提到,虽然老师会安排语伴,或者在参加活动时交到中国朋友,但是见过一两次面之后就不联系了,平时也不怎么聊天。除此之外,“渠道有限”和“话题少”两个选项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校园活动方面,“偶尔参加”一项数值最高,有43.75%的同学选择,其次是“很少参加但是很想参加”,占37.5%的比例,只有12.5%的留学生选择了“经常参加”。由此可见,大部分留学生还是游离于学校主流文化活动之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很少参加校园活动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明确的信息来源,不知道有哪些活动”,占比81.25%。“语言不通”和“活动形式单一”各占25%和18.75%,由此可见,留学生之所以游离于校园主流文化之外,主要是因为学校或者校园活动组织没有一个明确的针对留学生的公布校园活动信息的公示板或者网站、公众号等信息来源地,在这一方面,学校和各相关组织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相关的问题。

三、对策

当蜜月期的兴奋之后,留学生便会进入危机期,领略到所谓的“文化冲击”的滋味,如何帮助留学生度过文化危机期并进行自我调整,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有所作为,促进留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跨文化适应期。

1.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加强校园管理。

针对部分留学生提出的有关宿舍食堂卫生等问题,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校园内各个地方的管理,杜绝例如宿舍管理人员种族歧视等现象,完善校园内部的基础设施,不仅为留学生也为学校全体师生营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学校应建立一个关于留学生管理的体制,及时收集留学生们在留学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做到有责必问、失职必究,切实做好来华留学生学习和生活服务支持工作。

2.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能力。

文化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以本国的民族文化看待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当其他国家的文化行为与他们的道德文化价值标准不同时,就容易产生误会和冲突。当留学生缺乏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只用本国的民族文化评判中国人的行为时就不能理解,不知道应该如何与当地人沟通交流。在来华前或者在来华初留学生们应该多了解中国文化,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跨文化交际培训或者有关中国文化、人际交往的讲座等活动,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开放的、包容的态度对待文化上的差异,做到入乡随俗。此外,学校还应提前做好宣传,让留学生在留学前就对所要学习和居住的地方有大概的了解,做好心理准备,更快适应留学生活。

3.完善留学生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完备的留学生管理团队。

留学生的管理工作与中国学生的管理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学校不能全盘照搬管理中国学生的体系,依照以往管理中国学生的经验管理留学生,如何了解此中差别,进行更加妥善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应对留学生生活中可能产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这就要求学校拥有一个较完善的留学生管理体制和专业的管理团队。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能从不同文化角度全面地考虑问题,而且在日常管理中能主动了解留学生的需求,采取一定的措施满足这些需求。

4.尝试实行中外学生“混住”制度,推进中外学生的人际交往。

虽然将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分开住方便了学校的管理,但是这样恰恰使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更加泾渭分明,给中外学生的交往制造了壁垒,留学生希望多与中国学生交朋友,在采访中也表达了想和中国学生住在一起的想法,学校应该及时收集海外留学生的想法,采纳各方的意见,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在住宿方面进行中外学生同楼或者同室的“混住”制度的尝试,为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提供更多的跨文化交际机会,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应积极推进中外学生的人际交往,完善校园的社团管理制度,推进中外学生社团和类似于“牵手走世界协会”等学生组织的合作,尽可能让外国留学生参与各种学校文化娱乐活动,为留学生了解校园活动提供一个平台,在通知中国学生的同时不忘通知留学生,解决留学生游离于学校主流文化的窘境。

5.发挥对外教师在跨文化适应中的作用。

作为留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引导者,学校的对外汉语老师不仅要在汉语教学方面进行创新,按照留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有意识地在授课过程或者课外实践活动中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使留学生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虽然语伴制度一直在施行,但“交往频率低”和“话题少”两大障碍使该制度没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对外汉语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每周布置一个简单的小任务,让留学生和语伴共同完成,这样既解决了“话题少”这个问题,又保证了留学生与语伴至少一周见一次的频率。

参考文献:

[1]陈小明,欧青,王祖嫘.在京留学生生活适应性调查与分析[J].国际汉语教育,2015(1):19-32,198.

[2]王月.在京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跨文化适應研究[J].考试周刊,2018(5).

[3]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35-142.

[4]陈慧.在京留学生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5]王记华.中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

[6]秦晔.高效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7]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8]陆钛栋.在沪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留学生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用《论语》教留学生学汉语的新探索
《教室留学生》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来华留学生汉字分解加工能力实证研究:以新疆地区留学生为例
“最严考勤”难留学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