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语境,搭建支架,优化语法教学效果

2019-02-17李薇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法教学语境支架

李薇

摘    要: 支架式教学理论主张教师为学生提供暂时的、必要的框架,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理解、新的概念和新的能力。高中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应在真实主题语境中展开,教师合理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以学生为主题的语境和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搭建教学支架,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语用能力,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境    支架    语法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7)(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语言知识中指出: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对于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学习要特别注意语境的创设,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特别关注语言知识的表意功能。《课程标准》在语法知识中进一步指出:高中阶段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法学习的延伸和继续,应在更加丰富的语境中通过各种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恰当运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新的语法知识,进一步发展英语语法知识。

然而,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只关注语法规则的机械传授,在割裂的语境中通过句型操练的方式或者单选题的反复训练进行语法教学,带来的结果不仅是新授课的枯燥,而且即便进行了题海战术,也很难避免学生刷题快、忘得快的低效结果。如果在语法新授课中,教师能够联系学生实际,关心学生的事,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真实主题语境中展开学法学习,学生则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活动创设中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语用能力。

二、理论依据

支架式教学理论主张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暂时的、必要的框架,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理解、新的概念和新的能力。学生一旦获得这种能力后,教师就应该撤出支架,然后开始为延伸的、新的任务、理解或概念提供进一步支持,建立新的支架(梅学芳,2015)。

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合理地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以学生为主题的语境,搭建教学支架,有利于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自然、互动的环境中更好地掌握语法,优化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践及案例分析

笔者以语法新授课——虚拟语气为例,对支架式教学法做出探討。

(一)在导入中搭建支架,引发学生共鸣。

在公开课的前一周,学生刚刚经历了难忘的春游活动。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各种生动有趣的春游照片,有效调动了学习者的兴趣并引发了共鸣。

1. 预设问题(以学生小墨和朱礼昊为例,设置问题:)

Teacher: What were they doing?

Student: They were eating a lot.

2. 呈现(通过学生的回答,呈现虚拟语气结构)

呈现虚拟语气的基本结构之一

Teacher: If Xiao Mo had eaten less, Zhu Lihao would have eaten more.

呈现虚拟语气的基本结构之二

If I didnt know you, I wouldnt understand how beautiful to stay with young, energetic and ambitious young people.

呈现虚拟语气的基本结构之三

If I should take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College, I would fight for my dreaming university.

3. 总结

(二)在活动中搭建支架。

行动学习理论认为:人要掌握一定技能,需要有10%的时间学习知识和信息,70%的时间练习和践行,还有20%的时间与人沟通和讨论(水木然,2016)。本节课笔者设计的小组活动就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操练虚拟语气的平台。实践证明,通过趣味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的操练环节更能加强和巩固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

小组活动之一:回答问题的同学在1到9中任意选择一个数字,并完成该数字指定的任务。该活动的亮点在于答题者无法预测到自己会选中什么样的问题,问题的随机呈现让参与者积极性大幅提高。任务设计中甚至还有“请把此问题交给你最好的朋友回答”诸如此类的请求,既强化了学习者对知识的操练,又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习者在和谐而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小组活动之二:在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中,贴近学习者生活及认知背景的设计毫无疑问是最有效的活动之一。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不同于一般讨论的活动:接龙讨论。笔者在课堂上同时呈现两张图片,并配文字。

图片1是现任校长照片, If I were the headmaster…

图片2是苹果手机照片, If cell phone hadnt been invented…

接龙讨论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习者的想象力,培养了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以图1为例:

学生1:If I were the headmaster, I would give no homework to all the students.

学生2:If I had no homework, I would spend all my time playing basketball.

学生3:If I played basketball everyday, I would become as tall as Dou Jun. (笑)

学生4:If I become as tall as Dou Jun, I would have a beautiful girl friend. (大笑)

小结2:趣味盎然的小组活动使生生互动成为本节课的亮点。更重要的是,讨论接龙没有固定的结论,讨论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学习者发散性思维的影响,而学习者在讨论过程中碰撞出的火花无疑是知识点熟练掌握的催化剂。

除小组活动之外,笔者还设计了欣赏文学中的虚拟语气的活动。英国文学家培根说:一些书浅尝辄止,一些书狼吞虎咽,还有一些书要细嚼慢咽。文学名著中的经典对白则是需要细嚼慢咽、细细品味的内容。

经典之一:名著节选

1.读:全体学习者通过大声朗读赏析虚拟语气的声律之美。

2.译:通过翻译,学习者将在中英两种语言中切换,感受虚拟语气传达出来的作者情感和意图,领略经典之美。如:选自《简·爱》的经典对白:“If God had given me wealth and beauty, I would make it as hard for you to leave me now as it is hard for me to leave you.”来自英国伟大作家狄更斯的“If you were a teardrop in my eye, I would never cry for fear of losing you .”再如“The word happy would lose its meaning if it were not balanced by sadness.”

经典之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的经典代表作对作者能看见光明做出了重重假设,是虚拟语气在文学著作中最为典型的运用。

听:在柔美的背景音乐中,笔者播放Three days to see的音频,在涉及虚拟语气部分设空填词。学习者需要仔细聆听,揣摩虚拟语气表達的含义。

写:I have often thought it_________ be a blessing if each human being _________) were stricken blind and deaf for a few days at some time during his early adult life. Darkness_________  make him more appreciative of sight; silence_________teach him the joys of sound.Now and them I have tested my seeing friends to discover what they see. Recently I was visited by a very good friend who had just returned from a long walk in the woods, and I asked her what she had observed. “Nothing in particular, ” she replied. I_________  incredulous  _________not been accustomed to such responds, for long ago I became convinced that the seeing see little.

读:在听写完成以后,全体大声朗诵名片美文,赏析虚拟之美。

小结:语法教学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而要将字词句融入语篇,帮组学习者构建语篇体系,在语境中运用语法,在语境中品味经典,让更多学习者走出零碎语法点背诵的困境,在经典的滋润中水到渠成。

四、结语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实际有效开展贴近学生认知的活动,才能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法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教师在导入环节搭建支架,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新授知识过程中搭建支架,更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点,使教学过程更有趣、更有效;教师在巩固环节搭建支架,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并吸收本节课内容,增强学生学习语法的自信心,强化语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梅雪芳.以创新提问为支架培养批判性思维[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7).

[3]王生虎.搭建教学支架    优化听力课教学效果[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1).

[4]沈晓红.利用提问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10).

猜你喜欢

语法教学语境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