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英语竞赛,促进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

2019-02-17李吕华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英语专业

李吕华

摘    要: 第二课堂的建设对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专业综合改革中受到广泛重视。针对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作者对近三年的英语竞赛指导和一年半的英语竞赛组织积累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通过系统分析后得出依托英语竞赛直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英语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改变本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现状,促进第二课堂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英语竞赛    英语专业    第二课堂

一、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背景

英语专业课堂教育中一直存在如何平衡学生英语能力教育和专业知识能力教育的问题,在这两年专业教学改革中,英语专业开始逐步注重第二课堂建设,希望通过第二课堂的建设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内,利用组织英语系学生参加英语竞赛的机会,通过对部分英语竞赛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的访谈的形式,了解到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缺乏系统性;英语教师指导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经费紧张等。因此,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需要有更系统的方式和明确的目标。

笔者通过近三年的英语竞赛指导和一年半的英语竞赛组织积累了一些英语竞赛的参赛经验与教训,并通过这些经验与教训进行系统性分析后得出,依托英语竞赛能够直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英语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改变我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现状,促进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发展。

二、英语竞赛对于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促进作用

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生早在所著《高等学校管理》(1983)中就对“第二课堂”进行了定义,指出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以及有酬性的活动等就是所谓的“第二课堂”(王晓如,2011)。丁丹和王芝华在其研究中指出:“第二课堂活动是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开展的一系列开放性活动。”(2008:103)因此,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英语竞赛则是这一延伸与补充的直观表现方式之一。

1.英语竞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巩固英语实践能力。

根据D?觟rnyei(2005)提出的外语学习动机框架,学生外语学习动机呈现出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情境层面的三元结构。在D?觟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框架概念模型中,语言层面的动机直接影响学习者层面动机,预测力为58%,学习者层面的动机又会进一步影响学习情景层面的动机,预测力为66%(周颂波,何莲珍,2011)。因此,通过对该框架及概念模型的研究可以看出,语言层面的动机起着最初的推动作用。

英语竞赛的组织与参与不但能让学生在第一课堂之外得到进一步的英语语言能力训练,还能直接通过潜在的赛事结果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动机,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英语专业大部分学生当前为了专业被动进行英语学习的现状,推动第二课堂的建设。

同时,二语习得理论认为,提高外语交际能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语言应用性的实践练习,要求课堂内教学与课外语言实践的比例至少为1:4(李红梅,2009),因此通过英语竞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英语教育能够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2.英语竞赛促进第二课堂管理的系统性。

首先,通过英语竞赛为学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提供支持管理基地。2012年我校外国语学院在校教务处和学工部的领导组织下成立“外国语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现更名为“民航英语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基地全面负责学校英语类竞赛的组织,并在过去两年中已经成功举办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翻译大赛及辩论赛等全国性或全市性竞赛多次,取得不错的成绩,发挥积极的作用。基地在竞赛组织过程中会积极联系学校教务处、学工部及指导教师和相关教室进行沟通与交流,商讨第二课堂活动的具体实施计划与流程,比如各类型英语比赛的具体组织形式,选手参与方式,赛事负责人员、协调人员等,整个过程的逐步完善为第二课堂管理体系的形成提供基础,促成英语系第二课堂管理的系统性。

3.英语竞赛为第二课堂建设提供稳定且专业的师资队伍。

我校英语专业“依托专业优势,培养具有民航特色的英语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英语实践与创新能力上有明确的进步与提高,因此各类写作、演讲、辩论等输出型竞赛的举办成为必要保障。

之前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组织过程中,英语系得到团委老师的大力支持。但是这些活动大多数为培养学生公共能力而举办,很少有能够直接强化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活动。这两年来,随着学校及学院对学科竞赛重视的加强,英语系及大外部教师已经积极参与竞赛的培训与组织中,联合团委形成具备专业性与公共能力培养性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师资团队,便于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与推行。

三、依托英语竞赛开发第二课堂活动指导的新思路

第二课堂的活动主体是学生,但综合管理第二课堂并推动第二课堂系统前进的主体则是教师。因此在整个英语系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活动指导思路决定第二課堂最终的呈现形式与结果。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英语竞赛的指导过程中多按照教师个人英语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指导的随意性较大,并未针对各类英语竞赛的比赛特点及变化进行有目的性的专业指导。近年来,在新的英语竞赛平台的依托下,英语专业开始实行专业导师制与专项英语竞赛辅导团队制相结合的制度,不仅通过导师利用竞赛对学生第二课堂英语学习进行监督,还通过专项英语竞赛团队的周期性、多样性的赛前辅导对学生进行单项竞赛赛前指导。近两年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国家级、市级英语类竞赛,通过专业指导教师讲座式指导、网络平台指导及个性化指导等多种指导方式的实践,我校学生已经连续三年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英语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对过去几年的赛事成绩实现突破,取得华北赛区二等奖和全国赛区三等奖的好成绩。

1.集中讲座式指导。

针对例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等笔试性竞赛,指导教师在竞赛辅导过程中一般采用集中讲座式进行指导。以学院实验室为依托,对参赛学生进行赛事系统性教育,让参赛选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整个赛事有全面完整了解的同时,通过讲座让学生熟悉每一种题型的总体特点与规律。

此外,借助讲座的集中性,将所有英语学习优秀选手聚集在一起进行英语单项技能学习的经验分享,以学生讲座的形式呈现,这对于具体赛事的选手来说更具操作实践性。今年已经完成的大学生英语竞赛和英语辩论赛分别邀请赛事里表现突出的选手对英语专业其他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讲座,现场效果明显。

2.网络平台指导。

根据现在学生信息接收的便捷程度和手机APP应用的普及,指导教师在进行系统性线下竞赛指导的同时,通过BB平台、官方微信、百度云盘等进行同步线上竞赛指导。

网络平台指导一方面使得学生更加机动灵活地支配第二课堂的时间,另一方面直接增加学生信息接收的来源与数量,是线下培训的最佳结合方式。此外,网络平台的使用还能够更加规范选手的组织与管理,便于赛事的顺利推进。这两年针对英语专业学生举办的竞赛均设立对应的微信官方平台、微信群或QQ群,所有赛事相关信息直接通过网络发送至每一位参赛选手手机上,信息传递与接受率达100%。

3.个性化指导。

在各类英语竞赛中,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是最能直接显示出选手个性特点的两项比赛,指导教师则应根据学生个性特征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在赛事中充分利用自身个性优化英语表现力。如:整体性格外向、多言、积极乐观的学生较适合在演讲时选择慷慨激昂性、表现张力大的演讲稿,在辩论时担当一辩;而对于整体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在符合参加比赛的基本条件下可以考虑让其选择较为温婉的、心灵鸡汤式的演讲稿,或者作为辩论赛的总结陈词的选手,利用其性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四、依托英语竞赛强化第二课堂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此前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由于专业教师参与度的不够,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目前已有各类英语竞赛由于对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要求日益提高,因此通过学科竞赛,学生在短期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上述能力的系统性学习与锻炼。

例如在对“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的参赛选手进行培训时,指导教师反复提醒学生的一点便是如何在上千篇作文中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在符合赛事规则的前提下,保证文章观点与思路的创新性。因此指导教师在对选手进行赛事培训中一直会进行创新思维的启发训练,保证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观点选择与思考。这种能力的培养取得的直接成绩就是我校选手在天津市写作复赛中曾多次斩获一二等奖。

在筹备“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充分调动个人的思辨能力,并将之与英语口语能力相结合,在团队中出色发挥。单枪匹马或者思绪单一都会成为辩论赛中的致命敌人。辩论赛的参与不仅能够迅速扩大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口才,还能有针对性地对选手的思辨能力、观点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培训与考核,是当前英语类竞赛中学生能力培养最为综合的项目之一(王璐,孙晓爽,2007)。

五、结语

我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实施,意在协助第一课堂实现民航行业的专业型、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能够为行业做出实际贡献。而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发展必然缺少不了英语类竞赛这一平台的依托。英语竞赛通过对学生英语基本功的巩固和学生综合能力,如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的培养,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同时,为第二课堂的完善与进一步发展培育良好的学生、教师团队,并创建可依托的硬件环境。

参考文献:

[1]Csizér, K. & Z. D?觟rnyei.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anguage choice and learning effort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5, 89:19-36.

[2]王璐,孫晓爽.开辟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J].林区教学,2007(8-9).

[3]李红梅.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实践的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

[4]王晓如.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1).

[5]周颂波,何莲珍.教育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结构的建模与验证[J].现代外语,2011(3).

[6]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7]丁丹,王芝华.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103-105.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英语专业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以BP制辩论为牵引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