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写作中词汇层面的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

2019-02-17满丽静王议杨欣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英语写作

满丽静 王议 杨欣

摘    要: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通过对学生英语作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母语是如何影响学生的第二语言或其他外语的。本文总结了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在词汇层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母语负迁移    英语写作    词汇    研究综述

语言迁移问题一直是二语习得中的焦点问题。“母语影响”一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被引入二语习得领域,自此语言迁移开始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语言迁移理论成为辅助语言学习和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年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语言迁移的研究和探索,成果丰富。本文对英语写作中词汇层面的母语负迁移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对未来的展望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负迁移理论

国外对母语负迁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学者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产生影响,主张对这一过程深入研究,从而了解学习者学习目的语时由于第一语言的影响产生的困难。根据这一观点,Lado在1957年出版的著作《跨文化语言学》中提出了所谓的“对比分析假说”的理论基础。在这本书中,Lado指出: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那些与学习者母语相似的元素对他来说很简单,而那些不同的元素对他来说将会很困难。虽然这不是一个带有创新色彩的建议,但Lado是第一个提供比较全面的理论的人,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进行语言的对比研究,即通过分析对比母语与目的语,预测差异造成的难点,从而在教学中采取预防性措施,建立有效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在对比分析理论中,对两种语言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它们的结构差异和相似性,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越大,越有可能出现负迁移。1989年Odlin给迁移下了一个广泛被接受和认可的定义。

国内关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起步较晚。王文宇,文秋芳(2002)年采用有声思维、回顾、访谈等方法研究了二语写作过程的特性,指出语言迁移研究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刘媛媛,李宁(2009)从词汇、语法和语篇三个方面分析了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王婷(2012)从跨文化背景出发,分析汉语母语思维及习惯用法对第二语言英语的干扰,特别是母语负迁移在写作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这些研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母语负迁移研究的深入。

二、母语负迁移在写作中对于词汇方面的影响研究综述

1.词汇搭配层面。

“写”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最终目标,在培养方面是不可小视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不能避免对于英语文化中固定搭配词组的记忆和背诵,大多数同学以强硬背诵记忆为主要方式,却没有深刻地理解其蕴含的意义及具体文化背景,更易产生词汇搭配方面的错误。很多学者对此做过研究,赵艺潮、郭泉江(2018)从独特角度出发,更加清晰地说明了学生在不能理解词组内在含义时混乱搭配甚至自行换词,导致乱搭配,从而难以顺畅理解文章的典型问题。陈新(2011)在其研究报告探讨措辞时指出,中国考生对于英语文章中具体词汇的使用,由于英语受多种语系影响深远,词组往往有深刻意义,因此学生对如何辨别同义近义词组、选择准确表达词汇往往束手无策。

2.词汇冗余、遗漏层面。

马琳(2018)在浅谈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时指出,由于英语语言体系中对于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广泛使用,加上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往往是难点所在,因此构建词汇时,词汇冗余是一种惯常现象,这往往是强行套用中式语法的具体表现。张燕燕(2016)在其论文中表明,主述体结构上的迁移、写作者意识的迁移都会一定程度上产生词汇冗余现象。在句子结构发生变换时,为了填补句子中缺失成分的空白,各部分词汇被客观进行转换。崔淑丽、温艳荣(2015)在初中英语词汇中母语负迁移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大量抽样调查归纳总结,发现由于在汉语中我们很少谈到所谓的固定搭配,甚至对于同一种表达含义我们会有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较为灵活多变。但英语中语言程度相对精细,对于一种专用名词的说法是不可旁支的,因此学生用中式思维思考问题时,会由于搭配没有牢记而犯错,自行造词也是一大弊病。

3.词性误用层面。

庞雨婷(2017)在期刊文章中曾指出,中国学生在词性误用这一方面常犯的错误与英汉双语的词汇性质息息相关。汉语名动词性差别不大、同一个词的字面形式完全可以表达双重含义,甚至有时完全相同,英文则恰恰相反。面对这一重大差别,学生在不能对双语词性有明显辨析的情况下便会常常犯错。康宁(2010)在关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中首先提到了学生对于词性的误用,汉语由于其灵活的字形字义转换特点,常常可以多方位地充当句子中的不同成分,同时保持同一外形。因此,中国学生面对英译汉或汉译英的情况时,大多数采取一字对一字的方式,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下译出来的词句,动词译成名词也就不罕见了。曹慧玲(2017)则直接通过具体设计实验对英译汉、汉译英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在词性误用方面的情况及具体表现。

4.词义理解层面。

掌握单词后,如何正确地理解、运用该词汇,也是学生和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英语时,大多在字典上寻求到英文单词相对应的最浅白的中文对应词义,而不是借助英英互译词典进行词语解释,造成学生对于词汇含义并没有完全理解的后果。对于词意的错误理解是母语负迁移在写作层面的具体表现。王熙(2011)指出,英文单词由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同中文词汇一样,除却本身的字面概念含义之外,往往带有特定环境下的环境意义、交际意义,甚至关乎说话人的内心情感。我們记忆背诵时,汉译意义往往不能将这样复杂的含义表达出来,使用时自然不会顾虑到。王琳琳(2012)在母语负迁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中提出词汇“内涵意义”这一概念。在差异迥然的文化背景下生长起来的不同的人,对于同一词语的理解自然是不同的,因为这受到太多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

5.文化背景层面。

上述在谈到母语负迁移对于写作中词汇影响的具体体现时,都有对于词汇相应文化背景的提及,毋庸置疑,了解词汇来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理解记忆词汇的用处是不可小视的。法小鹰(2010)指出,在学生无法设身处地地在英语国家中尝试了解其文化时,更需通过多种途径解析词汇含义,例如很多词汇包含的神话典故等。时时注重输入和输出的比对,分析其对应的汉语意思有哪些没有表达出来的方面。何静秋、杨劲松(2007)认为,由于本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我们往往难以真正做到接受外来文化及其带来的截然不同的思想影响,若想真正理解词汇的背后含义,我们需要本着自愿的态度去学习、去比较,从而真正掌握。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并不缺乏了解外国文化的途径。

三、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综上,各位作者通过寻求新角度探求母语负迁移现象在写作中对于词汇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深入探讨,但仍旧缺失对于具体试验方法探究对象的深入考察。以上对于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现状评估可以看出在这个学术问题研究上我们仍旧有一段漫长的路途要走,而它的发展前景值得深思。

1.研究方法呈现多样性。

现阶段,母语负迁移的研究多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取一定量的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未来研究将会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个案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使母语负迁移相关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得以检验和发展。

2.研究语料的丰富性增强,研究内容深入展开。

国内母语负迁移理论到90年代才开始研究,并且发展缓慢,相关研究屈指可数,可查阅的论文少之又少,实践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随着21世纪的到来,研究对象的年龄段将会扩大,随之语料的丰富性将极大体现,研究内容方面将不仅局限于词汇层面,词句的衔接、语篇和语言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也会以阅读、听力、写作多种方式呈现出来。

3.语言的文化背景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

语用学方面的负迁移将成为研究重点和热点,指的是已经存在的语用知识对要学习的语用知识的阻碍作用,不同于词汇、句法、语法的研究,这一方面研究将会侧重于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将哲学与心理学相关学科交叉运用,达到研究的目的。

4.基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错误建立错误语料库。

通过大量实验和定量分析,剖析母语负迁移理论,建立错误语料库,补充国内语料库在这一方面的缺失,考察母语负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客观影响,同时将极大地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在错误经验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学习。

四、克服词汇层面母语负迁移的方法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写作中词汇层面的影响颇深,由此如何克服母语负迁移的不良影响,成为学者们研究讨论的重点问题,以下是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1.加强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异同。

为了有效地克服母语负迁移在二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阻碍,我们必须通过对两种不同语言的深入对比和分析,找到异同之处,更清楚地把握二语的本质特征,重视两种语言的差别,正视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努力克服母语负迁移对二语学习的阻碍。

2.加强对基础词汇的理解和掌握,体会文化内涵。

在学习外语时,一定要理解词汇基础的意义,在地道的语篇中对词汇的含义进行理解和掌握。学会记忆英语的解释,而不仅仅背诵母语的翻译,只是机械地记忆对应的汉语词汇翻译,无法准确地理解词汇的内涵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视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文化内涵可以使二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门外语,同时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二语词汇的输入和输出练习。

加强与英语材料的阅读与分析,扩大词汇输入量,掌握地道自然的语言表达,推理分析词汇的构词法,可以使二语学习者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律,培养语感。还要用已掌握的词汇解释理解新的词汇,掌握地道的表达,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同时大量进行语言的输出练习。

4.改变固有母语的思维,体会英语的思维。

思维和语言是紧密相连的。在逻辑思维上,英语的表述经常将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而将描述性的语言放到后面,汉语则是将描述性的语言摆到前面。所以,中英文思维的转换成为英文写作中一个重要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就是在大量地道的英语材料阅读中适应英语思维,掌握英语表达规律,贴近英语文化,再选词造句,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将有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母语负迁移作为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阻碍了语言学习,其中在词汇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我们对外语学习过程的深入研究,由于母语负迁移引发的语言方面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一领域仍需要学者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2]刘媛媛,李宁.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5).

[3]王婷.跨文化背景下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3(12).

[4]陈新.母语负迁移对学习英语写作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31).

[5]马琳.浅谈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J].才智,2018(08).

[6]张燕燕.英语写作句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06).

[7]庞雨婷.母语负迁移现象在英语写作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7(09).

[8]康宁.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中词汇运用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

[9]曹慧玲.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词汇搭配习得的影响力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01).

[10]赵艺潮,郭泉江.英汉翻译中词汇内涵意义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J].现代语文,2018(05).

[11]崔淑丽,温艳荣.初中英语词汇中母语负迁移的实证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06).

[12]王熙.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词汇应用的影响及对词汇教学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1(21).

[13]王琳琳.母语负迁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14]法小鹰.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及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10(04).

[15]何静秋,杨劲松.论母语负迁移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制约及其对策[J].中國科教创新导刊,2007(13).

[16]李莲.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上),2013(04).

[17]李阳.英语思维负迁移对专业英语写作的影响研究综述[J].前沿,2013(20).

[18]王佳.母语迁移在二语写作中应用和发展的研究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2).

猜你喜欢

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英语写作
中职生英语写作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与教学对策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