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9-02-17亓岩勇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兴趣培养学习兴趣

亓岩勇

摘    要: 学习是一个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种种困难,特别是学习过程中的枯燥、烦恼,学习也是苦差事,每个人必须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需要刻苦努力,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乐趣,不断开发潜能,获得不断超越自己的学习乐趣。学习兴趣是在不断求知的过程中培育出来的,学习兴趣越浓,求知欲越高,准确做事的成功概率越高,正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兴趣培养    教学思考

1.小学生学习兴趣现状

1.1小学生的学习意愿情况。

小学生的天性是玩,对学习概念并没有正确的认识,更谈不上学习兴趣。有的人说孩子很聪明,对任何事情都很感兴趣,还能背诵“三字经”,能够跟着电视播报天气预报,但是为什么大多数孩子在上了小学之后,又逐渐忘记了孩童时期的记忆。这就说明,小学生学习兴趣并没有真正养成,而是对某种事情感到很好玩,自己也跟着学,多数小学生对学习是不感兴趣的,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学习思想观,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作为引导,上了小学之后,大部分孩子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命令,完成老师的任务,把学习当成表面现象,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愿意动脑筋,对学习感到乏味,随着年级不断提高,知识面越来越宽,学生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感到厌倦,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

1.2课堂氛围影响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兴趣的培养存在诸多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室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教师一般采取“满堂灌”的形式,简单的上课方式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谈不上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无论多么有趣味的学习都让他们感到乏味,面对枯燥的课堂,学习兴趣不浓厚。

1.3家庭父母影响情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断提高,物质生活不再是困难,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更上一层楼,为父母争光,为家族争光。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拼命给孩子加课,周末没有休息,都是在外面上课,小学生无奈学习,被动学习,没有主动学习,没有学习意愿,根本谈不上学习兴趣。

1.4社会方面对学生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条件社会关系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自己想要的,父母都能够满足,出现了学习无用论,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思进取。

2.小学生学习兴趣现状情况分析

2.1学生目标不明确。

小学生大脑正处于成长阶段,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思想不成熟,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思想受到外界的冲击,不断建立新的概念,然后才能慢慢变成自己的思想。最初阶段,他们不能回答为什么要学习?为了谁学习?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那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2.2小学生学习方法没有充分掌握,才艺展示空间受限。

部分小学生上学后没有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特别是家校沟通,部分家长存在“孩子小,不懂事,等长大了就好了”这种溺爱心理,部分老师因为没有坚持,最終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兴趣就不会产生。小学生能否正确掌握听课方法,能否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家长能否在家访过程中认识到这个问题,都影响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校课外活动单一,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开展课外活动,造成学生不能够劳逸结合,学生的一些才艺得不到展示,更得不到老师和学校的关注,会产生厌学情绪,从而难以培养学习兴趣。

2.3教师的授课方法及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部分教师一味采用“满堂灌、照本宣科”的做法,这种做法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学习效果差。教师的用语有时候只能顾及教师本人或者少数同学,语言表述不清;授课方式存在单一,信息化教学较少,学生容易因为枯燥而感到学习没有兴趣,积累时间越长,学生学习兴趣越弱。

2.4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影响。

每一次测试,每一次成绩点评,每一次家长对学生的谆谆教导,都会对学生造成压力。对于抗压能力较小的学生,或者没有抗压能力的学生,学习兴趣会越来越弱,甚至产生负面的抵触情绪,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日积月累,自然打消学习兴趣,最终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2.5知识无用论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逐步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部分家庭比较富裕,从小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缺衣少穿,这种现象往往在学生心目中产生,认为上学与不上学都无所谓,在他们眼里,任何时候需要什么,父母都能满足他们,物质生活没有压力,精神生活空虚,因此缺少斗志,没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

3.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

3.1通过学习目的和学科意义及励志教育,帮助小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规划人生,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常工作中,教授基本课程的同时,我们要经常加强学习目的和学科意义教育,只有当兴趣与小学生的人生目标、远大理想结合起来的时候,他们才会有自觉性、方向性和稳定性,对学习才会有更大的推动力量。主要做法:一是利用主题班会、学校每周国旗下讲话、鼓励学生参与黑板报、广播站、手抄报等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法、习惯教育;二是经常进行名人教育,通过讲解成功人士的故事,帮助小学生树立理想,使他们认识到学好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学习的远大志向;三是加强与家长沟通,实现家校联合教育,父母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论语讲:“子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在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中,家长要与学校联系在一起,不能站在孩子的一面,更不能与学校相抵触,任何一名老师、任何一所学校的教育都是积极向上的,学生目标明确了,学习兴趣自然浓厚。

3.2准确把握课堂,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呆板滞后,教师讲述,学生静静听讲,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演题,消极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时间长了,导致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新奇,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有效利用图片、模型、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探索,学生的想象由抽象变具体,教得生动、学得活泼、练得扎实。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让学生会学、爱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3.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可以天生,也可以后天培养,课堂气氛好坏决定师生关系的好坏,教师课堂语言丰富,风趣幽默,能够时刻与学生互动,学生就会喜欢这个教师,就会喜欢这门课程,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很高。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合作、亲密真诚的关系,教师用公平负责和友爱的态度了解、尊重所有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就会迁移到喜欢他教的课程,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浓厚。

3.4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和父母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习兴趣。

父母首先要和孩子保持親密关系,通过父母的爱,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有了感恩、有了回报,学生就会有目标,学习兴趣自然会浓厚。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谈心交流,关注孩子的变化,更要做到“严父慈母”。时刻帮助小学生摆脱厌学情绪,使小学生树立认真学习的快乐自信。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生的素质会逐渐得到提高,学习兴趣会逐渐提高。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能够指导小学生正确、主动地学习。小学生学习兴趣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家长和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小学生营造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的良好氛围,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森森.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心得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

[2]贾玉瑞.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5(19).

[3]苏桂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J].经贸实践,2015(11).

[4]高鸿.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基本对策[J].读与写杂志,2011(12).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兴趣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