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019-02-17秦东仁王海华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多媒体

秦东仁 王海华

摘    要: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媒体的交互、融通,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使用电脑技术,制作幻灯片,展示时间数轴,师生共同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剪辑报纸、文章、百度搜索等,师生共同搜寻史料,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和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视频、影像资料,给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画面并给予强烈的视觉冲击,培养学生科学的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是整个学习的最终落脚点。

关键词: 多媒体    历史核心素养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多媒体技术是全面整合声音、图像、放映等的整体手段,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运用。将它运用到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深化知识点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的记忆,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有效手段。当前教育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就是解决问题的本领,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品质和关键能力”[1]。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更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交互、融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历史课堂的师生共享。

笔者以人民版高中历史《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课为例谈谈看法。

一、运用电脑技术,师生共同营造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上课伊始,用电脑幻灯片打出“专题五?摇         ?摇第二节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故意设置悬念,问同学专题五的标题是什么?这样就将本节内容引入整个专题之下,揭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大背景。

接着用幻灯片展示“开辟新航路”的全景地图,电脑展示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数轴,配合文字、动画,再一次领略波澜壮阔的开辟新航路场景。通过这样设计,学生很快融入教学,从现实走进历史。

接着老师及时抛出问题“新航路开辟以后,揭开了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步伐。那么走在殖民扩张前列的有哪些国家呢?请大家自主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2]。

加勒比海盗实力排行榜:

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阅读、查找、讨论、争执、协商、查资料,到前台上网查询等,于是问题迎刃而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归纳能力、阐释能力都得到培养,解决问题的欲望和能力显著提升。

如此的情境创设还有“假如你是当时的殖民头子,会得到哪些好处”、“假如你是亚非拉的土著居民,你可能面临哪些灾难”。

通过多媒体创设恰当的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时空发生了什么,与当时的历史情境有怎样必然的联系。

二、通过剪辑报纸、阅读文章、百度搜索等手段,师生共同搜寻史料,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和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能力。

“论从史出”“史从证来”“孤史不立”是历史教学与研究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构建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运用丰富的史料阐释历史。

在教学本课时,可以运用电脑搜索史料,通过阅读权威论著拓展史料,通过视频影像还原史料。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运用历史材料解释、论证历史,从而去伪存真,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既然西班牙有无敌舰队,又怎么会被崛起中的英国团灭”、“西班牙被打败以后,海上霸主是谁?真如教材P88说的是荷兰取而代之吗”、“东印度公司的职能”、“英荷战争因何而起?谁主动出击的?荷兰为何惨败”、“三角贸易的罪恶”、“早期殖民扩张”、“重商主义”、“三角航程”、“圈地运动”等疑问和抽象的概念都将很快解决。

例如“西班牙无敌舰队”,通过多媒体可以补充以下史料:

“格瑞福兰海战……英国是故意给西班牙舰队贴金以显示自己胜利的价值,从隆美尔被盟军捧得这么高这件事来看,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知乎网)。“事实上,无敌舰队的主体是征用的武装商船,这些用于将美洲的黄金与白银运回欧洲的大帆船的作战能力值得怀疑。而与其对垒的英格兰舰队并非孱弱不堪,在船只的数量上英舰队已经胜过了西班牙人,西班牙只在火炮的数量上占优势”[3]。“西班牙的衰落,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在欧洲连年的征战。西班牙发现美洲之后,巨量的美洲黄金使它成了最为富裕的国家,然而巨量的贵金属涌入,使得国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西班牙农民在价格的飞涨中破产,更为不幸的是,这些黄金大多被西班牙贵族用于从敌人荷兰和英格兰进口商品,摧毁了西班牙本土孱弱的手工业,使国家完全靠美洲的金银续命。而西班牙对外充当天主教保护人的政策,又使不得不花费巨量的财富在军事之上”。“1588年,腓力二世派大批舰队进攻英国。不过英国人靠天气和荷兰的帮助打败并摧毁了西班牙舰队”[4]。“在后来的海战中,西班牙也是胜多败少。舰队迅速得到重建,而英荷海军也无法夺取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堡垒”。

例如在讲述“三角贸易”时,可以展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p459图141“殖民者与当地居民做交易”,“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贵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5]。也可以引用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有关叙述。在学习“重商主义”时,汉斯《近代经济史:从14世纪末到19世纪下半叶》是不二选择。“早期殖民扩张”“圈地运动”等都可以搜寻到相关的许多材料。

多媒体能提供丰富翔实的史料,达到相互印证和多角度分析的目的,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三、通过视频、影像资料,给学生生动鲜活的画面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培养学生科学的唯物史观。

例如:在学习“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时,可以通过电脑放映《大国崛起》,展示早期殖民扩张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可以阅读《全球通史》:“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6]可以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著述中,运用新的全球性视野认识到殖民扩张带来的客观进步性,殖民扩张的过程就是经济联系、物种交流、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全面加强的过程。可以引用“亚当斯密谈欧洲的扩张”,可以引用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陈曦文的《英国16世纪经济变革与政策研究》等著作的叙述,引用大量的史料,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看待历史,深刻剖析西欧扩张的原因,全面解析殖民扩张给英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殖民地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市场的拓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思维冲击,学生很容易树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及阶级分析法等唯物史观,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四、家国情怀,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落脚点。

以往的教学手段,凭平淡的说教式的家国情怀教育不易唤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能反映家国情怀的历史图片、视频、音乐等。将平淡的说教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情境,感染力大大增强,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例如在学习《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课时,可以通过电脑放映殖民者给非洲、美洲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非洲黑奴悲惨的生活待遇和被当作商品、随时死于非命的多舛人生;可以补充葡萄牙侵略我国澳门,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等历史史料;还可以补充15、16世纪中西方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从而增强学生忧国忧民、富国强兵的历史使命感。血腥的殖民扩张画面,一定会激发学生反对侵略、反对大国欺凌小国、掠夺别国的外交政策,树立反对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热爱和平的意识。当然还要跟学生讲明白,学习西方的殖民侵略史,意在引导青年学生充分认识侵略的危害,树立“珍惜和平,走和平崛起道路”的家国情怀和世界观。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小兵.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Z].2018.8.4.

[2]赖世忠.概述蒙太奇在历史情境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02).

[3]李晓泉.浅谈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失败的原因[J].海上风云,2009(03).

[4][5][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432,459,455.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例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历史复习中的应用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化学因多媒体而绽放光彩
巧用多媒体 让课堂练笔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