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2019-02-17钟凌云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实践教学

钟凌云

摘    要: 高等院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既是教育部提出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又是新时代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落实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内在要求。本文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的方式、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创新五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    教学探究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第一课的重要地位,是高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核心课程”、“灵魂课程”[1]。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对消化理论知识、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改革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并使之常态化、机制化,对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利进行非常重要。本文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的方式、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创新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践教学的价值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学习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法治思维,成为推动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建设的积极力量;三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劳动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三大学习任务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学生在大学里无非就是学习两样东西:一是学会做人,二是学会做事,二者之中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正所谓要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从三大学习任务和学会做人这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阵地、重要途径的思政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固然需要外部灌输,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或缺,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单纯的理论说教显然难以满足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教学需要。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弥补单纯理论讲授的不足,将理论说教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外因转化为内因。一方面通过开展课堂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中走出来,通过情景模拟、参观体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并转化为情感认同,进而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完成三大学习任务,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所以,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获得感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从另一个角度看,学校的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则是考核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项目。尽管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在积极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但总体上仍无法摆脱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教育到大众型教育的转化,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备受各高校的重视[2]。高校思政课更应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使实践教学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場、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即实践教学活动必须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重在帮助学生消化课堂教学理论知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有可能没有摆正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致使实践教学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实践教学徒有虚名。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牵强附会,致使教师和学生都把实践教学当做一种负担,消极应付,敷衍塞责,缺乏搞好实践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将实践教学反客为主。重视实践教学,轻视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反而成为实践教学的补充。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主次关系,正确理解教育部关于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践教学不能错位、越位,不能因此淡化理论教学,使二者关系本末倒置。

三是过度强调理论教学,放松甚至放弃实践教学,致使实践教学名不符实、名存实亡,实践教学失去应有的地位,步入可有可无、有而不实的境况,彻底沦为理论教学的装点,甚至返回到不开展实践教学的老路上。

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正本清源,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才能使实践教学活动常态化、机制化。

三、实践教学的方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特点,在注重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一种是校园内课堂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一种是校园内课堂外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一种是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三种不同的方式可以结合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校园内课堂上实践教学,主要由学生通过故事讲述、情景剧表演、PPT展示、短视频(学生自己录制)展示、问题辩论、模拟法庭等方法进行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可以称之为讲演展示式实践教学;校园内课堂外实践教学,主要方法是由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进行,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可以称之为素质拓展式实践教学;校园外社会上实践教学,主要由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础、开展社会调查等方法进行,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可以称之为体验感悟式实践教学。

四、实践教学方案

开展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严谨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方案则不可或缺。实践教学方案应当至少包括但不限于这几个方面:

一是实践活动主题。主题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中心,必须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才不至于偏离实践教学的定位。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时,必须围绕实践活动主题进行。

二是实践活动方式。在制订实践方案时要明确实践活动方式,活动方式一要与实践主题相适应,有利于表现出实践主题的思想;二要与学生学习特点相结合,应当是学生适用,并为学生所喜欢的方式。

三是实践活动目的。在实践方案中,要说明为什么开展这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能获得什么,让学生明白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实践教学。

四是实践活动安排与要求。在实践方案中应当明确实践活动要求,需要学生搜集哪方面的资料、准备什么材料、几个人一组等,活动计划在什么时候进行、如何进行、什么时候结束等都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五是实践活动的评分规则。本次实践活动由谁主持、评委由哪些同学组成、评分细则等都要在实践方案中一一明确。

六是实践活动总结。在实践结束后,应当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先由学生谈实践活动的体会,再由教师对每一组实践活动进行点评,最后公布每一组实践活动得分。

严谨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方案是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防止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关键,在实践活动进行前必须提前一到两个星期告知学生,并在课堂上进行解读,指导学生按时按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五、实践教学的创新

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与教材修订同步,尤其对实践教学活动主题在实践教学层面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比如,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教学内容“板块化”更加明晰,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五个板块,同以每个板块重点难点为核心的专题化教学相结合,按理论教学板块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块,延伸拓展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消化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促使理论知识入脑入心,让学生在实践中身临其境体验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和行动[3]。这种理论教学板块化与实践教学模块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Z].教社科〔2018〕2号,2018.

[2]郑云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经濟与社会发展,2013(3):217-219.

[3]胡硕利,余永梅.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J].读与写,2015(21):6.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实践教学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