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班风建设工

2019-02-17杨显瑜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有效策略

杨显瑜

摘    要: 班风建设作为当前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班级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辅导员以其在大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角色的特殊性,在强化大学班级班风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必须加强对辅导员做好大学班风建设工作相关理论及措施的研究,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本文着眼于大学班级建设工作现状,对辅导员提高班风建设工作的优势性和有效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辅导员工作    大学班风建设    有效策略

引言

现阶段,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特点的不断变化及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辅导员工作的质量要求和考核水平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在高校教育形势发展变化的情况下,辅导员在基本班级建设工作中面临着挑战。因此,立足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才培养需求现状,必须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改良及创新。在班风建设工作中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及主流精神,积极探讨崭新的方式和路径发展班风建设工作,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学习生活氛围,进一步推进大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及高校改革工作进程。

1.辅导员做好大学班风建设工作的优势性分析

1.1打破班级内部隔阂,提高班级凝聚力。

辅导员作为学生进入大学后在生活、日常学习、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主要引导者和负责人,在学生个人成长和班级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加强班风建设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中的重点。大学教育对学生的意义在于一个崭新的开始,这一时期班风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能够有效打破大学开始初期学生群体之间的内部隔阂,有效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为学生在大学时期的发展与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大学开始阶段,新生由于受对大学生活的好奇、向往等情绪的影响,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理想色彩。随着新生入学军训及大学正常学习与生活的逐渐深入,将有一些学生出现失望、孤独等负面情绪,表现在大学班级内部就是班级氛围低落。上述情况的出现,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继而对学生在大学时期的个体成长和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消极情绪和班级氛围的出现,极易在学生互相接触和认识的初期导致其产生距离感和隔阂,一定程度上阻碍同学之间的接近和了解,影响同学情谊的培养。或者,孤独感、失望感等情绪的产生极易导致班级内部养成纪律松散、学业荒废、贪图安逸等不良习惯,影响学风的建设与发挥[1]。由此可见,从辅导员工作角度讲强化大学班风建设工作,有效消除新生入学阶段的内部隔阂和低落情绪,培养学生对大学学习积极、正面的情绪和感情,帮助其形成对大学生活的正确认识,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良好的条件。

1.2体现高校改革及时代发展精神,促进高校教育与时代发展的有机融合。

在大学教育阶段,学生已经进入人格健全、思想成熟、情感独立等方面的完善阶段,这一时期的班风建设工作能够有效体现时代发展精神及高校教育改革主流精神,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体系,进而形成对社会、人生完整的思考,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水平。现阶段,高校改革工作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改革措施与各地高校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条件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在时代精神及其他精神力量的贯彻、落实阶段出现问题。体现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就是学生集体观念、创新思维与精神及其他意识层面的培养工作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改革與发展进程。同时,班风建设工作对辅导员个人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辅导员工作队伍身体素质的提高,为提高高校教育改革工作质量和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辅导员加强班风建设工作,能够在班级内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及我国在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保持客观而清醒的认识,有效促进高校教育与时代发展的有机融合[2]。

1.3完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建设,促进学生个体成长进程。

辅导员强化班风建设工作的优势还表现为促进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的建设与完善,从而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班风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带来的效果体现在学生身上不仅是学习氛围、生活情绪、个人能量与精神方面,更是在其生活环境完善、学习氛围营造等方面产生的良好效应。良好的班风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对大学生活的正确认识,帮助其强化处理大学专业课程学习与课余活动时间的能力,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良好的班风在班级范围内形成严格的纪律规范和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面对大型班集体活动时保持主动的积极参与性及强有力的凝聚力,增强学生参与集体活动时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3]。

2.辅导员做好大学班风建设工作的有效策略

2.1建立完善的班会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辅导员作为学生进入大学教育阶段后的主要负责人,在班风建设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主导作用。同时,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良好倾听者、管理者等多重角色的承担者,拥有建立良好班风的多种途径与机会,因此,从辅导员工作角度来看班风建设工作的开展,首先可以在班级内部建立完善的班会机制及其他形式的班级活动,积极致力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比如,辅导员要建立“一周一次”的班会制度,对学生出席率提出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充分保证班内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的习惯。同时,在班会内容上要充分保证其思想性、内涵性、教育性等多重性质合为一体,在有效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充分保证班会的教育和影响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开展班会的过程中,要合理融入班风建设工作有关因素,针对本班内部实际状况选择性地教学,有的放矢,同时充分结合当前国内发展及国际形势变化的诸多案例和影响因素,并结合时代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要求,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主动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4]。

2.2辅导员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做好班级教育工作。

良好班风建设工作的进行对辅导员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辅导员必须及时加强自身在专业素质、教学业务水平、社会责任及其他个人涵养方面的学习和自身要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起到有效的示范带头作用。从高校发展全局角度看,要针对辅导员工作队伍定期组织进行培训、进修、经验交流与分享及其他形式的再学习活动,鼓励辅导员积极关注最新时事动态、社会热点、高校改革政策变化及国际层面的相关形势变化,对并其形成客观而系统的认识,在开展班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有效应用其中,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精神和发展的全局意识。鼓励辅导员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与班级管理流程,积极开展讲演、辩论、参观访问、座谈等类型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现阶段我国发展态势及面临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为培养积极好学的班风做好准备[5]。或者,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可充分改善以往的班级建设模式,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班级内部班干部及其他活跃分子的带头和影响作用,树立良好的典范作用,通过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促进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辅导员开展班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对班级内部个体素质较差、心理发展问题突出的个别同学给予充分的关怀和引导,帮助他们消解情绪中的消极因素,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从整体上提高班级的发展活力。总之,辅导员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有效提高能够极大地为班级教育与建设工作提供动力,保证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成长与发展。

结语

班风建设在班级发展过程中占據着重要地位,尤其在高校教育阶段,良好的班风能够有效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对班级内部学生个体在心理成长及日常学习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辅导员作为大学教育阶段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负责人,积极提高专业素养与能力水平,寻求不同路径提高班风建设工作水平,不仅能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效率、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提高,而且对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易英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优良班风建设的创新方式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44-46.

[2]刘博阳,孙绪柱.浅谈大学班风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J].科技信息,2013(35):84.

[3]赵阳,赵志明,权乃承.新形势下高校班风建设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18-19.

[4]王瑞霞.浅谈建设良好班风的重要性及方法[J].长江丛刊,2018(05):99-100.

[5]王卫海.新时期大学班风建设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7(07):120-122.

猜你喜欢

辅导员工作有效策略
试析网络环境下专科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