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初探

2019-02-17包文婷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四位一体积极心理学

包文婷

摘    要: 随着积极心理学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生了新的改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通过对大一学生自我成长分析报告的分析,发现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良好,但普遍在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等方面有所欠缺。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力。

关键词: 积极心理品质    高职新生    积极心理学

2018年7月4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文件在指导思想中明确“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同时在基本原则中强调“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1],充分说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应重视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通过对234份大一学生自我成长分析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高职新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整体良好,表现为正直、感恩、乐观等优点,但普遍在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等方面有所欠缺,进入大学一个学期后,一些学生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急需调整。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力,帮助高职新生更全面地认识到自身的潜能与优势,塑造积极乐观的心态。

一、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加强自我培育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既依赖后天环境教育,又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通过对234份大一学生自我成长分析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一些高职新生对自我认知不够客观全面,缺乏自我发展规划。要形成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在积极的自我认知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挖掘自我潜能,增强积极心理品质。一是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一些高职新生认为自己属于高考失败者,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否定自我,加上经济压力、社会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备受自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困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可以帮助高职新生看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分析和反思中提升自我,从文本分析可知,受社会审美观念的影响,一些女生对自己的身高、体重、容貌不满意,而一些男生则调侃自己无钱无势,难以获得社会认可。高职新生应加强对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的关注与探索,可通过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分析他人的评价和反馈、认识评价自己的行为等途径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二是积极悦纳自我。积极悦纳自我能够让高职新生增强价值感、自豪感和满足感,增加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同时,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有缺点的,学会接纳自身的缺点。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用积极的心态分析和解决问题,利用生活中小的积极事件增强自信心。三是有效管理自我。高职新生应尽快确立生活目标,制定自我发展规划,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学会有效管理控制自我,从容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家校合作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通过对234份大一学生自我成长分析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多来自农村地区,家长的教育方式较为传统,亲子交流互动较少,父母对子女的关心更多地停留在生活、学习层面,对子女的内心需求关注不够,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子女,尊崇打击式批评教育。家长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一是树立积极的家庭教育理念。加强亲子互动,多角度全方位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倡导积极正面的教养方式,变压抑、拘谨的家庭氛围为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关注孩子潜能的挖掘,让孩子在家庭中养成独立、自信、诚实、感恩等积极品质。二是建立积极的亲子沟通渠道。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读大学了,家庭为孩子提供物质保障,孩子的学习、心理成长理应由学校负责,与孩子的交流日益减少。家长需要认识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作用不可替代,始终是学生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之一,高职新生刚入大学,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的症状,家长理应为学生提供情感、经济支撑,缓解学生的情绪困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三是倡导家校合作。家长在重视家庭氛围熏陶、亲子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还需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了解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助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三、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强化学校教育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体验与其所在的学校情景特点有关系[2]。因此,学校应当优化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造有利于高职新生积極情绪体验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一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主课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作用,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积极认知方式的培养、积极情感的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的发掘和培育设计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体验式教学法、认知调整法、集体探究法、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法等[3],通过课程学习,切实提高高职新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二是重视校园渗透的作用。在全校营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网络,遵循“面向全体、全面渗透和全程进行”的原则,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发挥课堂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环境各渠道对培养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引导他们学会体验积极的情绪,重视学生潜力的开发,鼓励学生建立全面客观的自我意识,积极悦纳自我,有效管理自我。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社团活动、校园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积极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知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积极情绪,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加强自我管理。

四、创造积极的社会氛围,形成社会支持

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的教育,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4]。由此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对全社会积极心态发展的重视。人是社会中的人,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中,高职新生也不例外,积极向上的社會氛围有利于推动社会成员积极心态的建立,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倡导及培育社会成员的积极心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培养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一是政府要优化文化舆论环境。新闻宣传部门应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在新闻宣传报道过程中始终弘扬国家主旋律,注重正面教育,在社会成员中传递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发展迅速,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相对于传统媒体,高职新生更多地从新媒体获得信息,网络新媒体上的信息纷繁复杂,一些负面消息可能对高职新生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新媒体平台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平台信息进行审核,坚持向社会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念,政府应在加强新闻宣传主渠道监管的同时,重视对网络新媒体的引导,营造积极乐观向上的网络氛围。二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可以组织各类公益性活动,为高职新生提供实践机会,如经典诗词比赛、非遗进校园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问题,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807/t20180713_342992.html.

[2]AlanCarr,卡尔,丁丹.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段元梅.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0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四位一体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