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职院校教师 “工匠精神” 的培育

2019-02-17彭秀川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双师型师资队伍工匠精神

彭秀川

摘    要: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直接影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高职建筑装饰专业为例,剖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建设。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师资队伍    双师型

1.背景与现状

1996年5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1]。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第68条规定:“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进一步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1999年1月,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至此中国职业教育正式走上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之路。部分职业技术学院由之前的中专升格为职业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管理上存在先天不足,教师职业教育理念不清、职业教育手段、方式方法不适应市场、教师专业不对口、教师没有一线企业生产经验、在教师继续教育培养学习上滞后。

近年来伴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市场对人才的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远远高出对于所学专业的要求。市场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严峻,职业院校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这些年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技术人才[2]。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上提道:“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些政策的推进对职业技术学院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

2.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电脑电子信息即将步入人工智能的今天,教育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国家由过去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到今天的制造业大国,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具“工匠”的教师。所谓“工匠”就是将“精细、严谨、耐心、敬业”的内涵素质贯穿到工作中,将这些优良的精神传承给学生,使大国制造再上一个质的飞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奠定了教师的楷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谓育人的重要性,作为职业教育它是支撑大国制造人才培养的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工匠”师资队伍的建设更需要将“工匠”内涵发扬和传承。

2.1教师师德的建设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5],教师首先应具备优良的品质,才有资格教育他人,才能让他人信服,成为他人学习和信服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其知识结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一言一行都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只有在道德修养、人生境界等方面不错的教师才能树立标杆,才能对学生起到示范和导向的作用。建立综合考评机制:(1)建立评教体系;(2)建立记录体系。

2.2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设

教师的职责有“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向学生传授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品质,授业是向学生传授专门的学科知识,解惑是在学生学习中遇到困惑和疑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与点拨。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具备“博学”“慎思”“明辨”“笃行”[6],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教育的职责。“工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将自己的“经验”“严谨”传授给学生,缩短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差距。教师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好差,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导师,专业能力水平是重中之重,不仅影响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影响职业态度的认知。

3.高职院校“工匠”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学院的发展因地域、因待遇、因内部稳定、因各种关系等因素的需要造成各种人才挤进教师队伍,专业师资队伍混杂,导致现行专业中非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偏差,所以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必须拥专业对口的教师。

3.1师资队伍的来源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来源主要由专职教师、行政兼职教、外聘教师构成。专职教师是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外聘教师是临时聘任上课的教师,如成员主要有在校的硕士研究生、在职公司的技术人员、有教学经验的退休人员;行政兼课教师,如在教学行政岗从事某行政管理人员,专职辅导兼任专业课人员。现行条件下专职教师承担了教学主力,长久的教学缺乏实践经验;行政教师更加缺乏专业经验;而外聘任课教师除了经验不足外还有职称的硬性要求。在外聘教师队伍的来源中绝大部分是在校的大一、大二的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很少有专业实践经验,很难在专业教学中传授专业技能。往往有实践经验的公司技术人员不具备高校要求的职称证书,课时费的计算按职称兑现,这就造成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外聘教师不愿意兼任教师,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在师资队伍的来源上必须保证专业内外的交流,保证既有专业一线实践经验又具备教学能力的人才担任专业教学。

3.2教师专业对口

以某高职建筑装饰专业为例:有非专业转专业教师,专业跨度很大,如以前学物理、化学专业等现在从事建筑装饰教学的;教师的专业基础相同方向跨度比较大的,如之前学服装专业、美术教育专业、油画专业等现从事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的等。所学专业的不同对从事现专业教学的理念会有偏差,对从事专业课程教学中“知识点”的度掌握不准,容易出现“懈怠”、“不严谨”的现象。现行条件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来源应该遵循两个方面:(1)所学专业与从事专业必须对口;(2)应有从事本专业的实践经验;从专业站位的高度严格把关,高质量的输入人才,才能打造成“精细、严谨、耐心、敬业”具“工匠”精神内涵素质的高职院校专业师资队伍。

3.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双师型教师概念,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现已经积累了以下几个初步的认定标准[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其标准共有四条,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2)近些年有两年以上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实践实训活动。(3)近两年主持技术研究,成果已经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些年主持或参与两项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內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高职院校专业“双师型”教师更需要一线企业工作的经历。

3.1“双师型”构建

这些年“双师型”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职院校特色不一样专业也各不一样,在“双师型”队伍建设上依据教育部的思路,可以不断深化适合自己发展的人才队伍策略。现行条件下有双证的教师不少,但实际部分教师没有企业的实践经验,完全将取得的证书等同于从事企业生产一线的经历是有质的差别。以高职建筑装饰专业为例,该专业教师没有参与过企业项目,深入到一线,是难以将课程的内容讲述生动、实用的,在专业建设、课程架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等上都滞后。严格“教学型双师”准入制度,不盲目地为了应对上级检查放宽标准。主要从两个方面:(1)构建必须以一线专业教师为中心的双师型队伍,实施有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的严格认定标准;(2)通过院系下企业实践活动的多种培养模式提升获得“双师型”认定的教师。

3.2“双师型”实施

“双师型”教师提出多年,已有完备的理论基础,形成可实施性的建设基础。高职“双师型”教师在专业队伍中的比例仍然偏低,而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中,“双师型”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要求达到70%以上,显然尚有差距。职业学院在推行“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应从如下两个方面:(1)从学院发展的高度制定“双师型”教师政策奖励措施或纳入学院绩效管理;(2)建立“双师型”教师的严格审查与考核标准,从而推进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推进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精细、严谨、耐心、敬业”具“工匠精神”内涵素质的高职院校一流的师资队伍。

4.结语

基于“工匠精神”的“项目驱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探讨就是要打造出高品质、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将具“工匠精神”的内涵素质“精细、严谨、耐心、敬业”引领学生、将具“工匠”的“项目驱动”内涵技能“精设计、精绘图、精施工”传承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吴岩,孙毅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R].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

[2]李克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J/OL].人民网,2016.3.5.

[3]韩愈.师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孔子.论语·述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孔子.论语·子路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子思.礼记·中庸·十九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许士群,张荣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7(03).

猜你喜欢

双师型师资队伍工匠精神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