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霸权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

2019-02-17陈雪贞陈斌敏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东方文化邦德女郎

陈雪贞 陈斌敏

摘    要: 本文从东方主义视角对007系列电影中的霸权主义进行分析,指出其在构建话语权威与实施文化霸权方面具有不可小觑的威力:一方面,影片通过塑造手持杀人执照、单枪匹马维护世界和平、英雄救美的邦德形象宣扬西方世界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影片通过无视东方世界普通民众生命安全,对东方文化断章取义,贬低东方文化彰显东方世界的落后性,凸显西方世界的优越性构建西方话语霸权。

关键词: 东方主义    007系列电影    西方霸权主义

一、007系列电影

作为一部经典的英国谍战电影,007系列电影是以紧张激烈的惊险动作为核心的动作片。从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上映以来,至今仍风靡全球,经久不衰。历经各个演员的演绎,007这个角色已深入世界各国影迷的人心。虽然很多评论家对其程式化的故事俗套恶评如潮,并猛烈抨击其错误的政治倾向,但仍然挡不住影迷们走进电影院观看。

二、东方主义和霸权话语

1978年,随着其代表作《东方主义》的出版,爱德华·萨义德成为后殖民批评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指出,东方主义作为一种话语方式,从文化层面甚至意识形态层面上表述并代表了该组成部分。对于东方主义的定义,萨义德认为可以有三个层次的理解。

第一层次的东方主义指的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学科;第二层次的东方主义指的是一种基于对“东方”与“西方”的本体论与认识论之差异的思维方式;第三层次的东方主义实际上指的是强势的西方对弱势的东方进行统治、重建和话语权力压迫的方式。萨义德认为,应该将东方主义作为一种话语考察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启蒙时期之后,欧洲文化是如何在政治、社会、军事、意识形态及科学技术等领域控制、甚至“发明、创造”出东方的[1]。

总之,东方主义实质上是西方世界企图主宰、控制东方的一种政治性霸权话语。东方主义表述的是西方世界对于东方世界的支配关系与霸权关系[2]。东方主义的具体表现是通过自己生产的文化产品,展示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体现西方世界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东西方世界的人民,让他们也认同这种西方霸权话语。

三、西方霸权话语在007电影中的主要表现

作为历史上殖民霸主英国精心打造的影视文化产品,007电影无疑是西方文化的代表作,其中蕴含的以东方主义为核心的西方霸权话语体现得淋漓尽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宣扬西方世界的优越性

影片宣扬西方世界的优越性,潜移默化地说服观众:西方世界具备掌控、主宰世界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随意使用杀人执照天经地义。

邦德手中拥有一张杀人执照。在已发行的24部007电影中,随处可见邦德用各种手段结束某个“反派”的生命,而无须承担任何法律后果,因为他在使用杀人执照“替天行道”。例如在最新一部007电影《幽灵党》中,电影开场5分鐘,就看见邦德射杀对面建筑物里的若干人物。以往既定的剧情发展告诉观众,邦德射杀的一定是坏蛋。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保护英国安全,如邦德这样的00特工们手中都有这样一张杀人执照,他们可以在世界各国杀人,只要他们认为此人可能影响英国或者世界的安全。

这张“杀人执照”事实上就是西方世界处理国际事务的态度的真实写照。他们认为这合情合理,因为他们维护国际和平,可以利用手中的“杀人执照”杀掉这些可能影响他们国家甚至世界安全的人。

从东方主义的角度看,这张杀人执照反映出西方世界绝对的话语权威:邦德代表的西方世界就是正义的化身,能够在全球事务中扮演好“仲裁”的角色,决定谁该杀,谁不该杀。

2.个人英雄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

007系列电影故事情节相对比较简单和公式化:邦德一人单枪匹马,深入虎穴狼窝,英雄救美,摧毁意图破坏世界和平的反派,阻止惊天大阴谋。这是007系列电影亘古不变的主题内容。在所有影片中,邦德总是冷静沉着地应对不断翻新的危机和困难,但结局总是千篇一律:邦德突破重重困难,完成任务。在这样的叙事模式中,邦德的个人英雄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致。邦德总是以英雄和救赎者的身份出现,解救了“公主”——邦女郎,屠杀了“恶龙”——邪恶的反派。

007的个人英雄主义传达出了强烈的东方主义话语权威,即强烈的欧洲中心论思想。作为西方世界的化身,邦德在影片中为人类、国家顽强拼搏、克服万难,传达出西方世界具有他们所说的“正义、创新、冒险”等高贵品格及“西方世界是受上帝眷顾的宠儿”这样一种族优越信念。

3.女性配角烘托邦德魅力无限。

007电影一大看点是在每一部007电影中,无一例外,都有一位邦女郎(Bond girl)。这些邦女郎可能是反派的帮手,或女爪牙,也有可能是帮助邦德完成任务里的同伴或搭档。邦女郎大都美艳动人,但几乎都拜倒在邦德的西裤下。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邦女郎越来越足智多谋、冷静沉着,甚至在关键时刻救007一命,如《幽灵党》中的邦女郎,在火车上邦德与大块头反派搏斗时,差点被反派杀死,关键时刻是邦女郎从背后一枪,救了邦德;在《明日帝国》中,杨紫琼扮演的中国特工林慧几次救邦德于水火之中。但是这些邦女郎无论智慧、身手如何,仍然笼罩在邦德的光环之中。在电影中,如果这些邦女郎坚持己见,不听从邦德的劝告或指挥,就极有可能陷入危险之中,最后仍然需要邦德出来“英雄救美”,例如《明日帝国》中的林慧坚持单独行动,在实验室中险遭遇害,幸而关键时刻邦德出手相救。但是邦女郎的作用仅限于协助邦德完成既定任务,辅助作用显而易见。

此外,在007系列电影中,007从不掩饰其风流本色。在每一部电影中,除了美艳动人的邦女郎外,007还有其他伴侣,可以是他的同事,也可以是他执行任务中需要打探消息的来源,甚至可能是黑帮老大的夫人。

电影中这些女性均无法抵挡邦德的魅力,并在邦德完成任务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衬托并成就了邦德这个充满男性魅力且机智果敢的形象。从东方主义角度来看,在男权仍然稳稳居上风的西方世界,男性魅力也是西方霸权话语的一个重要的宣传点。

(二)彰显东方世界的落后性

系列影片在提及东方世界时,真正的东方文化却被片段化或片面化成支离破碎的形象,不公正地遭到了忽略或贬低,往往不是其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而是壮美迷人的异域风光、光怪陆离的神秘习俗或秀色可餐的美女[3]。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东方并不是狭义指代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而是与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世界相对应的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及其他地区等130多个发展中国家。

1.对东方世界普通民众生命视若草芥

007系列电影以紧张激烈的动作场面吸引大批观众。这些动作场面包括追逐、救援、对抗、巨大而壮观的灾难、搏斗、逃跑,以持续的运动为标志,使人目不暇接[4]。

为了增强电影视听效果,许多007打斗场面安排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这些场景经常发生的地点就是在第三世界国家。例如最新发布的第24部007系列电影《007:幽灵党》,电影一开始就是在人群集聚的墨西哥广场上,邦德与反派在盘旋在广场上的飞机上打斗,飞机有几次都差点坠落在人口密度相当大的广场上,完全不顾底下民众的安危。

这些惊险的场面就是最吸引观众的亮点之一,几乎每一部007电影中都有类似场景出现。但是通过影片中邦德对这种场面的判断和认知,可以反映出西方世界处理国际事务时的态度,为了杀死他们所谓的“穷凶极恶的坏人、恶徒”,必要时无须考虑别国普通民众的安全,甚至牺牲他们的生命。从东方主义视角来看,这种视其他国家人民生命如草芥的态度,反映出西方世界将东方世界的人视为与之相对立的“他者”,是西方霸权话语的真实写照。

2.对东方文化断章取义、鄙夷不屑

东方主义强调西方与东方的对立,代表西方的邦德是正义的、智慧的、文明的,与之相对应的,在影片中描绘的代表东方世界的人物必然是邪恶的、愚蠢的、未开化的。

邦德是正义的化身,与之对立的敌人自然就是邪恶的缩影。在开篇之作《诺博士》中,007大反派的开山鼻祖诺博士就被设定为一个身着中山装的中国人。后来的第5、6、7这三部影片中的终极大反派——魔鬼党党魁布罗菲尔德也始终身着中山装示人。第11部《太空城》、第13部《八爪女》和第18部《明日帝国》中的大反派也都穿着中山装出现。中山裝(以孙中山名字命名),具有浓烈的中国文化色彩和政治色彩,却三番五次地出现在007系列电影中的反派人物身上,成为邪恶的象征,明显反映出西方霸权话语故意歪曲中国文化,刻意贬低东方文化。

在系列影片中,除了那些推动情节发展而轻易丧命于邦德手中的反派小喽啰外,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作为邦德陪衬的对手——来自东方世界的恶人犯下愚蠢的错误。在《择日而亡》中,邦德单身匹马闯入朝鲜的军事基地假装进行交易,未料被大反派文上校识破,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邦德成功逆袭,不但顺利逃脱,还炸毁了军事基地里的多个军械库,并让前来追击他的文上校随车掉入悬崖,生死未卜。从这些鲜明的对比可以让观众轻易得出结论:代表西方世界的邦德智慧沉着,代表东方世界的敌人则愚蠢鲁莽。

另外,与完美的外表、得体的衣着、绅士的言谈和无懈可击的礼仪这个“文明”的邦德形象相对照的是东方世界的野蛮和未开化。例如在《八爪女》中,在印度新德里的街头,与西装革履的邦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群、衣衫褴褛的乞丐、牲畜混行的混乱状况。西方世界的文明与东方世界的野蛮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以上例子及分析可以看出,影片对东方文化断章取义,无端贬低,在贬低东方的基础上凸显西方的优越性。

四、结语

007系列电影创造了电影史上的奇迹:历时50多年仍长盛不衰,是英语电影史上寿命最长的电影。它表面上是一部电影,实质上是西方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通过故事情节的“正义性”、顽强拼搏的“奋斗性”、上帝眷顾的“优越性”和东方文化的“丑陋性”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思想。这种东方主义的话语中渗透着一股强烈的欧洲中心论思想。只要西方掌握着这种话语的优势,东西方的文化关系将会维持现状[5]。

参考文献:

[1]Said, Edward. Orientalism[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9:4.

[2]朱丽.西方视野下的东方[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刘洢菡.《木乃伊》系列电影的文化解读[D].重庆:重庆大学,2014:31.

[4]胡黄河.007系列电影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3.

[5]吴端明:詹姆士邦德回归:东方主义延续——对007电影的后殖民主义研究[J].电影评介,2007(21).

猜你喜欢

东方文化邦德女郎
邦德牛奶
多样解构
帕米尔女郎
涩女郎
沙滩女郎
大众期刊内容转型的实证分析——以《东方文化周刊》为例
邦德语录
邦德系列主题曲
谁还能成为封面“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