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等”和“等等”偏误分析看影响第二语言习作的因素

2019-02-17肖兰芳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

肖兰芳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40名中级班留学生关于旅游的作文中“等”和“等等”多处使用不当,并根据中英对译分析其偏误的来源,同时总结出一些影响二语习作的因素,包括交际能力、元认知、外语写作焦虑、文化差异、母语写作能力及外语水平等。

关键词: “等”    “等等”    二语写作    偏误分析

一、“等”和“等等”偏误类型分析

二语写作在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难点,也是留学生比较苦恼的问题。要找出解决的方案,就要找到其中的原因,更要对他们的习作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对一篇来自英国学生的作文,通过对译分析,发现其偏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遗漏

(1)我去过各种各样的地方,北京、上海、广东、昆明(等)。(此处应加上“等”)

I have been to different kinds of places:Beijing,Shanghai,Guangdong,Kunming .

通过对译可以发现英文中的列举完成以后可以不用“等”即“and so on”,所以在中文的习作中,也会自动省略“等”。

(2)对那儿的旅游名胜,人情世故,风俗,语言,文化(等)我都有一定的认识。(此处应加上“等”)

To the tourist attractions,I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of the world, customs, language, culture.这个跟上面提到的是一个方面的错误。

(3)這个跟许多方面有关系,比如教育背景、文化水平、西方或者东方不同的文化传统(等等)。(此处应加上“等等”)

This is also related to many aspects, such as education background, cultural level, western or eastern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在英语中,说了such as以后后面一般不用and so on或者是etc,所以这名留学生在中文写作中自动把“等等”遗漏了。

(二)标点误用

(4)本次列车开往深圳,途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等地。(此处逗号应该删掉)

The train is bound to Shenzhen, Shijiazhuang, Zhengzhou, Wuhan, Changsha, and other places.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英文中and连接的最后一项可以没有标点符号也可以有标点符号,所以有学生就负迁移到中文中出现“长沙,等地”的用法。

(三)误代

(5)我还去了长白山,西安,重庆,上海,等等。(等地)

I also went to the Changbai mountain,Xian, Chongqing, Shanghai and so on.

在英文中,最后表示没有列举完成就用“and so on”,这个词组的中文意思是“等等”,导致学生犯下这类错误。

(四)误加

(6)起床以后打扫院子、跑跑步、吃早饭以后看看书等。

After I get up,I clean the yard, run and after breakfast I do some reading.

二、“等”和“等等”偏误原因分析

综合以上例子分析,可以看出习作中“等”和“等等”的使用不当的偏误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母语迁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并没有严格地区分“等”与“等等”的用法。如:“There are apples, pears, bananas etc.”

(二)目的语的规则泛化

二者之间没有实质的差异,但在使用频率存在一些比较细小的差异,这就导致学习者经常将二者混淆。为此笔者在此对“等”和“等等”做了简单的区别:

1.语体风格

“等”常用于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一些书面语体,在生活口语中用得较少,表达一种庄重严肃的风格。与此相反,“等等”多用在日常生活口语和口语化的小说或剧本中。

2.韵律节奏

双音节在现代汉语中居多,运用“等等”使音节语气更缓和,音节更和谐。这也是“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3.全粘着与半粘着

“等”是全粘着助词,不管在句中位置如何,只能附在列举项后面使用,不可单独使用。

江阴、昆山、张家港和常熟等(*,等)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并列第一名。

“等等”是半粘着助词,不仅可以直接附在词或句子的后面,而且可以在停顿之后跟在句子后,独立存在和使用。

近两周来调控流动性过剩的政策频出,上调存款准备率、新股发行节奏加快、H股回归、港股直通车筹备,等等。

在购买轿车的时候,我们会很在意它有没有安全气囊,车身是否结实,等等。

4.“L等”后面大多有概括词语(可含确数),列举项的性质、范围和数量等。但“L等等”后面也可以有概括词语,但不能是确数,且出现的概率较低,

这学期我选修了外国文学史、古代文学史、当代文学、《红楼梦》研究及全校通选课“统计学概论”等五门课。

如果本文的分析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当我们把语调、轻重音等因素考虑进去的时候,只会使我们描绘的蓝图更加细致,不会根本改变这个蓝图的轮廓。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等等”前如果有停顿,那么不可有概括词语,而仅以“等等”结尾。

军营内部环境,培养大学生的思路,军人待遇,等等(*问题),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5.“等等”可以构成短语“如此等等”

这种用法一般表示得出一定的结论,表示列举和总括。

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一个民众大会,主要应注意动员民众到会和提出恰当的口号,如此等等。

6.标点符号方面。

“等等”前若有停顿,可以加逗号、分号。“等”之前没有停顿,不能有标点。

社会学者以其学科为工具提出很少由教育家能提出的问题,例如社会利益、主流阶级的价值观重塑、学校与其他社会和政治机构之间的关系,等等。

我们国家的巩固,由于经济措施根本上是正确的;人民生活是稳定的,并且逐步有所改善;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的政策,也是正确的,等等。

三、影响二语写作的因素

(一)交际能力

20世纪70年代,Hymes针对乔姆斯基的观点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获得语言规则的能力,还包括在实际社会环境和言语交往中合理使用语言的能力。有些学生在写作时,写出来的句子是正确的,但是意思表达得不明确,行文别扭,并不适合用于交际。所以,写作者既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又需要具备理解与表达交际意义的能力。

(二)元认知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实质上是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通过计划、监控、评估等方面对认知过程的调整或自我控制。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非常重要,随着学生在写作中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的习惯的养成,外语写作教学就不再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外语写作也不会再乏味和漫无目的。

(三)外语写作焦虑

写作焦虑(writing apprehension)是制约外语写作的重大情感障碍。外语写作焦虑与一般的外语学习焦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外语学习中一种特定技能学习产生的焦虑。经研究发现,低焦虑者作文得分和流畅性都比高焦虑者要高,而且低焦虑者的作文字数远多于高焦虑者。所以,焦虑必然给外语写作带来反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写前准备和重写过程、转变教师角色等行为帮助学生降低情感过滤,尽量避免焦虑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文化差异

外语写作对于学习者来说,是用其他国家的语言进行书面表达,其中必然会关涉到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也会给外语写作带来影响。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差异会明显表现在篇章组织结构特点上。如英语文章的特点往往是开门见山、观点明确,汉语文章往往讲究迂回、婉转、起承转合。所以,在指导学生利用外语进行写作时,一定要培养对不同文化特性的把握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写作。

(五)母语写作能力和外语水平

有些研究证明母语写作能力對外语写作成绩和思维过程有显著帮助,但这样的观点在另一些实证研究中并未得到验证。但是外语水平对外语写作的总体评分和准确度有着显著影响。母语写作对外语写作的影响会受到被试的外语水平和写作任务难度及话题开放度等因素影响。

四、结语

关于第二语言写作的理论和教学研究都日益增长,可是仅仅将二者分开研究是不能提高学习者二语写作习得水平的,用理论知识指导教学活动,为教学活动寻找理论依据,或者根据某一理论指导实践,研究其教学效果,将二者结合起来,更科学地研究第二语言写作。

参考文献:

[1]陈宝莲.列举助词“等”与“等等”辨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

[2]付淑霞.几组容易用混的字词辨析[J].黑河教育,2009(8).

[3]李昌标.情境语境与书面表达的文体选定[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

[4]李美,彭建武.国内概念隐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11).

[5]李悦.国内外外语写作焦虑研究综述[J].读与写杂志,2009(2).

[6]王宗迎.母语写作能力与外语水平对外语写作的影响[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9).

[7]易明.元认知型学习策略在外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9).

[8]邹哲承.助词“等”与“等等”的作用[J].语言研究,2007(4):33-36.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
越南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留学生使用成语的偏误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