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思考

2019-02-17丁晨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思考传统文化

丁晨

摘    要: 如何提高对外汉语传统文化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留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途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找准切入点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    传统文化    教学思考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积淀着数千年悠久的文化遗存:苏州古城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水巷风貌、古典园林、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百戏之祖”昆曲、苏州评弹、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精细雅致的传统手工技艺(如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御窑金砖)等。长期以来,因其在江南地区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吸引了众多海外留学生前来学习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

在学院的课程设置中,中国传统文化课通常安排一个学期,供中高级汉语水平的长期汉语研修生和本科生选修。一般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每班40人左右,每周2课时。由于课程内容具有范围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学生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学习需求和汉语水平存在差异性,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要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必须意识到对外汉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应该与国内传统的文化教学有不同的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此有一些思考,现加以阐述,求教于方家。

一、转变教学理念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是培养留学生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高校为留学生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通常是由一位教师主讲,偶尔穿插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比如讲完饮食文化跟学生一起包饺子喝工夫茶;讲传统节日时带着学生贴福字写对联;介绍完传统曲艺教学生画脸谱……一学期下来,学生浮光掠影地被动接受了一些碎片知识,肤浅地了解了一些表面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体验,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面向留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应打破“碎片知识+文化活动”的传统授课模式,抓住一条主线,分层次按专题地进行拼盘授课。

苏州古典园林追求雅逸脱俗,与民俗文化相互渗透,融摄了中国文化中文学、哲学、美学、画学、书学、戏剧、雕刻等艺术门类及建筑文化、植物学、山水文化学、生态美学等最精华的内容。我们利用地域优势,尝试以一个古典园林为主线,从园林的物质要素、其体现出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及从中反映出的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三个层面,分成园林选址、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园林里的动植物器物符号、园林里的诗文戏曲、园林里的书法绘画、园林的文化主题、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在园林艺术里的反映八个专题。根据专题内容选用实地探访、问题式、任务式、探究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三个层面八大專题互为关联,层层深入。在每个专题教学中,始终以园林开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专业进行知识链接,以点带面,这样既保证了所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又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以园林里的诗文戏曲专题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关注园林里的木雕。“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园林中的雕刻有时与文学直接融为一体,在梁柱、门窗裙板上以单个的故事片断或者连环画的形式大量雕刻取材于文学名著、传统戏曲故事的图案。网师园“击鼓骂曹”、“孔明出山”、“草船借箭”、“古城相会”、“黄忠请战”、“单刀赴会”等木雕,怡园“过五关斩六将”木雕,拙政园“凤仪亭”、“遇艳”、“解围”、“报第”木雕,陈御史花园“武松打虎”、“宝玉黛玉读《西厢》”、“妙玉独行”、“赖婚”、“听琴”、“拷红”、“送别”等木雕,留园“大闹天宫”木雕等均取材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西厢记》。然后给各学习小组分配任务:①认领一本书或一部戏;②通过电视剧、电影、说表艺术等渠道了解整部小说或戏曲的故事梗概;③搜集相关的木雕图案,判断木雕图案的内容;④介绍其中某一人物及你们对他的评价;⑤将小组学习成果汇总成PPT,在课堂上展示,和其他小组成员分享。老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自主学习成果,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部小说和一部戏曲进行详细讲解。木雕图案既渲染了建筑的意境,又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大家整堂课都沉浸在文学与戏曲的艺术氛围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为前提,实现各得其趣、各悟其妙。

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专业性等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形式和学习环境的多样化。

经验证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与教师堂上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满堂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强化教与学的效果。课前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人或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比如:看视频学唱一句昆曲;参观某个博物馆,将主题展品拍照做成相册并配文字说明;游览某个园林,找出老师给你的表格中所列出的动植物图案和器物图案;走一圈环古城健身步道,在图上标出八大城门的位置和名称,等等。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专题背景、主动进行知识储备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各自汇报学习成果,比一比谁学的昆曲最像、谁找到的文化符号最多。老师只负责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比较。因为学生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所以课上总能提出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诸如为什么这些动植物符号有祥瑞之义、为什么那些器物符号可用来表达文人风雅、为什么有些符号意义相对稳固得以延续而有些符号意义却在不断叠加或者变化、为什么现在昆曲没有京剧那么流行、古琴如何表达自我心意,等等。教师对这些问题的答疑解惑过程正是引导学生从理解文化的物质层面向理解文化的精神层面深入的过程,让学生“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教师的角色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课堂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讨中国文化如何通过生动的共性的东西阐释,并引导学生将中国文化和本国文化进行比较。比如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专题,讲完园林景观设计的几大要素,让学生比较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和欧美古典园林、日本园林在景观设计上的不同,并试着找出形成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

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多元评价方式。我们用调查报告、图文展示与表达、资料汇编、论文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计算课程总成绩时,增加课堂参与、课后任务(个人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的比例。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轻松氛围、课后的自主学习让不同汉语水平、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各尽其兴、各享其乐。

三、拓展教学途径

整合社会资源,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吴文化展示窗口和苏式生活体验地去实践体验。比如,到社区活动中心跟老苏州一起聊聊老底子大户人家的生活习惯;去职业技术学校跟那里的学生学习刺绣、微盆景制作等手工技艺;去观前街老字号选购特色商品;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工作室采访,等等。大家在课堂上相互介绍体验和感受,每个人都能体味到浓浓的“中国风,苏州情”。

邀请专业艺术人才和民间手工艺人走进课堂。比如,请苏州昆曲学校的学生来为同学们展示上妆、配假髻、着装、走步,介绍记谱方法,让学生面对面听赏,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昆曲之美。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間。建教学微信群,定期推送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章和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同时可以在这个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讨论,让课堂上未尽兴的话题在课后继续。推荐合适的APP和微信公众号及网站提供的其他教学资源。总而言之,运用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及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起整个课堂。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

在学生看来,受欢迎的文化课教师博学多才、谈笑风生、重于启发、善于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联想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确定这门课的横向纵向坐标,即选取哪些内容、从哪个点切入、希望学生达到哪一层面的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在讲解每个文化专题时能够找准切入点,带学生一起深挖,探究各文化现象背后深层次的东西(比如自然观、宇宙观、思维方式、政治环境、民族心理、文化心态、审美情趣,等等)。

讲到“昆曲之美”时,因为语言的障碍,教师暂时抛掉曲词的文学性,单纯从音乐性这个方向介绍这门艺术。在课堂导入环节,老师手拿鼓键子,请一位同学量一量长度,随即抛出问题——猜一猜为什么一定是七寸六分长,然后板书“七情六欲”一词,告诉学生,在昆曲舞台上,鼓师的地位相当于交响乐的指挥,掌握整场戏的节奏,他使用的鼓键子长七寸六分意为打出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七情六欲。接下来老师边描述场景边打鼓点,让学生熟悉的人物一一出场,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鼓点的快慢轻响必须与戏曲场景、人物的情绪配合得严丝合缝。让学生懂得,在人物未出场前就把人物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昆曲的细腻之处,也是其成为“百戏之祖”的原因之一。从鼓点节奏这个点切入,瞬间打消了留学生的畏难情绪,也让接下来的教学环节能够顺利进行。

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转换“由自身特定视界出发去关注他者”的视角,体味细腻深远的中华文化,了解文化差异,减少文化误读,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曹林娣,王兵,齐慎.图说苏州园林·木雕[M].合肥:黄山书社,2010.

[3]王雪松.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层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6).

[4]林娟娟.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5]李颖.传统文化因素与对外汉语教学[J].枣庄学院学报,2010(03).

[6]刘畅.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语文学刊,2016(23).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思考传统文化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