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强乐观背后的无奈与悲哀

2019-02-17宋晓茹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失败孤独老人与海

宋晓茹

摘    要: 1954年,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把一度被认为文才已经枯竭的欧内斯特·海明威再次推上创作的巅峰。小说主人公虽然具有乐观精神和硬汉风度,但作品主题却走不出孤独和失败的范畴。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探讨主人公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揭示其心灵深处巨大的孤独感,并从作品的象征手法方面体察主人公的失败结局及作者的创作初衷。

关键词: 《老人与海》    孤独    失败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海明威获诺贝尔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渔夫桑提亚哥的名言。老人的精神固然无可否认而且值得赞美,“然而,失败似乎是注定了的,淡淡的乐观主义抹不掉孤独、寂寞和深深的悲哀”[1](408)。乐观只是表层的乐观,是浮于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而水面下的八分之七中则有着更深切的悲哀与无奈。海明威在歌颂老渔夫超乎寻常的毅力和非凡坚韧的决心的同时,“又感到胜利的渺茫,认为人在与外界势力的搏斗中最后难免失败”[1](409)。我们可以从老人所处的环境及小说的象征手法方面体会小说所传达的孤独和失败主题。

一、巨大的孤独感

评论家罗勃特·P·威克斯说:“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最明显不过的真实是人的孤独。”[2](114)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孤独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且难以改变的事实,作品的开篇就点明了这一点——“他(桑提亚哥——笔者注)是个独自在湾流里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而且自知是个“古怪的老头儿”,不为世人所理解和接受。

1.孤独的居住环境

孤独的老渔夫桑提亚哥独自住在茅棚里,唯一的亲人即他的妻子已经过世,给他留下了一张破旧的彩照。但老人难以忍受看到照片所引发的孤独感,所以把照片取下藏了起来。他在世上已举目无亲,唯一爱他的男孩曼诺林也迫于父命离开了他,到一条更有“运气”的船上去了。男孩的父亲是庸俗市侩的代表,和海滨酒店里“拿老头儿开玩笑”的那些人一样,难以理解老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因此,老人是处在一个与他人格格不入的环境中。这一点在小说结尾处也有体现,由于无知而目瞪口呆的旅行家们和正在梦见狮子的老人恰成鲜明对比,更强化了“孤独”这一特征。

2.寂寞的海上時光

如果说在第85次出海前夜男孩的陪伴冲淡了老人的孤独的话,那么在黎明的海上,老人则是处在孤独的极限。他不像其他渔夫那样只在近海打鱼,而是抱着捕一条大鱼的决心划向大海深处,这就使他完全脱离了与其他人的联系,成了茫茫大海中一个孤独的勇者。老人甚至对着海大声说话,这实际上正是孤独到了极点时不自觉的反应,虽然客观上起到了调节气氛的作用,却更突出了老人孤独寂寞的心境。在同马林鱼的搏斗过程中,老人虽有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决心,却6次在口中或心中发出了这样的呼喊: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这震撼人心的呼声表明了老人在“强烈期盼帮助、渴盼力量,……表明他的内心存在着种巨大的孤独感”[3](35)。正是这种孤独感使他怜悯海燕的弱小,把海豚当成朋友,进而对着小鸟说话。到了海上的最后搏斗时,老人接连丢掉了仅可仰仗的武器(他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除外)——鱼叉、刀子和木棍,变得赤手空拳,一无所有,孤立无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海明威似乎有意要让读者看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无力。果真如此的话,孤独无助的老渔夫面临的失败结局就不可避免。

二、象征意义:梦想与失败共存

海明威最初并不承认《老人与海》中有象征的存在,但象征手法的运用却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无论是年老体衰的渔夫还是天真淳朴的孩子,无论是美丽无邪的马林鱼还是那一片茫茫大海,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1.老人形象的多重象征

海明威在晚年塑造的桑提亚哥这个形象,具有他以往所描写的硬汉们身上的所有优秀品质。然而这一形象又和以往的硬汉们不同。除了年龄差距之外,他身上还汇聚了多重的象征意义。第一,“他是抽象人类的象征,代表着人的力量和勇气,也代表着人类悲剧性的命运”[4](325)。老人爱海,但海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他那“一面帆上补了一些面粉袋……看去真像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1](335),这“旗帜”注定了他的失败——84天一无所获,第85次捕到了大鱼却仍然无功而返。“老人具有狮子般的雄心但摆脱不了年老体衰、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是老人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5](91)。第二,老人是“海明威自身的写照,他曾经有过辉煌,但现在却背运了”[4](325)。老人喜欢谈论棒球,回忆年轻时赢得的腕力比赛,这正是对年轻与力量的缅怀,也是海明威对辉煌过去的恋恋不舍。因此,他在沉寂多年后写出的《老人与海》正是他本人所作的最后的搏斗,与年龄搏斗,与日渐衰弱的生命力搏斗。但是,作品虽获得了成功,作者的悲观意识却透过乐观的外表显现了出来,因为渔夫桑提亚哥另一方面是一个耶稣式的受难者形象。在同马林鱼的搏斗中,他的头针扎般痛;当第二、第三条鲨鱼扑来时,他“呀”地嚷了一声。“这个声音是没法可以表达出来的,或许这就像一个人在觉得一根钉子穿过他的手钉进木头时不由自主发出的喊声吧”。可以想象,这正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情景。当老人回到小屋“手心朝上、两只胳膊伸得挺直”地躺下时,“那姿势就像个十字架”[2](126),耶稣受难这件事本身就是牺牲和赎罪的象征,是悲剧的象征。

2.马林鱼和大海:宏伟目标与不可知的世界

茫茫的大海,成群的凶残的鲨鱼,一个是不可知的世界[6](732),一个代表着强壮、凶悍的破坏性势力[7](91),使得代表人类人生目标的马林鱼[8](95)只剩一副骨架。因此,桑提亚哥尽管历尽艰险,但事实上是被打败了。试想,一个孤孤单单的老头儿,驾着一只孤零零的小船,船旁绑着一条比船还大的鱼,从茫茫大海深处返航,神秘的海里必然存在各种凶险,老人的最后失败已经可以预见。他若顺利归来,就成了不真实的奇迹。作品中对老人将要面临的结局早就埋下了伏笔。当马林鱼被杀死时,大量的血流进了海里,在海水中扩散开去。这血是不祥的征兆,鲨鱼正是循着血腥而来,因此遭遇鲨鱼的掠夺是必然的结果。马林鱼代表着老人的追求和梦想,然而在被撕扯得只剩一副骨架时,则成了他光荣的胜利之回忆,被扔在“一堆空啤酒罐和死了的小梭鱼中间”,“成了垃圾”。老人的梦想破灭了,那么海明威的梦想呢?在《过河入林》遭到批评后,海明威于1952年写就的《老人与海》可以说是他的又一远大目标。他成功了。但这成功如同老人捕获马林鱼一样,是暂时的。他所与之搏斗的衰老和病痛(如同老人的日益衰老和鲨鱼的不断进攻)最终逼得他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仍是被战败了。

3.男孩和狮子:对年轻与力量的渴望

在海上孤身一人的桑提亚哥在回到陆地上时得到了男孩曼诺林的照料,因此许多评论家认为男孩代表着希望。但男孩更大程度上代表了老人的年轻时代,他的陪伴是老人对年轻的渴望。与其庸俗的父母不同的是,男孩热爱老人,给了老人一线光亮。但我们不应忘记,他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还未被冷漠世情完全同化,等到长大成人,他会不会像父母一样对这个背运的老头儿敬而远之呢?”[3](35)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答案,确切的是,孩子是老人年轻时代的外化形式。在筋疲力尽睡去的时候,老人不仅渴望年轻,更渴望力量,他仍然在梦见狮子。狮子是力量的象征,是老人精神不败的标志。但狮子存在于他的睡梦中,那是梦想中的力量。现实中老人的体力会不可避免地日益衰弱下去,梦想中的力量难以重生,捕获这样一条大鱼的机会也不会再有,即使有,结局也很可能是失败的重演,还不如没有的好。所以,尽管老人渴望年轻与力量,这一切都难以重来;尽管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乐观精神,失败的结局却是逃避不了也难以改变的事实。意志坚强而情绪悲观,这是由海明威矛盾的世界观所决定的,是他笔下大多数男主人公的共性,也是他自己的性格特征,是他难以改变的事实,因此便有了《老人与海》乐观掩饰不住的悲哀。

总而言之,虽然《老人与海》通常被看作是一部富有乐观主义精神的作品,但这种乐观只是作品主人公的精神,并非小说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态度有了质的飞跃。我们从小说主人公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及小说的象征手法方面可以看出,淡淡的乐观并没有也不能改变主人公孤独和失败的命运,因为在海明威笔下,那命运是注定的,不可更改的。所以,在充分肯定老人的乐观精神的同时,我们还要全面分析作品的隐含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海明威的创作初衷和创作心态,才能正确看待老人及其所昭示的人生处境等问题。

注释:

文中未加标注的原文引用部分均出自中译本《老人与海》。

参考文献:

[1]阎纲,张韧,吴宗蕙,白烨.中外著名中篇小说选(2)[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

[2]Stanley Cooperman,著.刘云根,王宝玲,译.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3]夏腊初.荒诞的徹悟与超越——《老人与海》寓意新探[J].黃冈师专学报,1998(3):35.

[4]蒋承勇.世界文学史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朱蔓.《老人与海》:生命活力与自然法则的对话——解读海明威的“人与自然”观念[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91-92.

[6]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7]薛真真.浅论《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4):91,93.

[8]陈培霞.《老人与海》中的象征艺术及其现实意义[J].文学教育(上),2018(10):94-95.

猜你喜欢

失败孤独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节选)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