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愁予诗歌的古典意蕴

2019-02-17侯妍妍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郑愁予诗歌

侯妍妍

摘    要: 郑愁予是我国台湾地区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偏向于传统诗情,能够将现代人的情感与传统情感相结合,以此呈现不一样的诗歌。郑愁予的大部分诗歌表达的情感都蕴含着一定的古典意蕴,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文学享受。人们在阅读郑愁予的诗歌时,会发现中国古典的美好。本文基于此进行分析,以郑愁予先生早期诗歌作品中展现出的古典意蕴表明郑愁予先生如何将现代诗歌与古典相结合,从而为我国诗歌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郑愁予    诗歌    古典意蕴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出生于我国山东济南,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后在爱荷华大学英文系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郑愁予先生是我国台湾著名的现代诗人,在世界华文诗坛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诗歌文学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郑愁予先生在童年时,就跟随父亲走南闯北,见证我国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后随母亲学习诗歌,15岁起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在1949年郑愁予先生发表第一本诗集《草鞋与垡子》,之后不断进行诗歌创作。郑愁予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能够将古典意蕴通过现代文字展现出来。著名诗人谭子豪表明郑愁予先生的作品表现较自然,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展现出诗歌的意味。笔者对郑愁予的诗歌进行分析,加深对其诗歌的理解,并从其作品中获得全新的文学启示。

一、古典意蕴的内涵

古典意蕴的内涵,首先应明确意蕴的含义。意蕴主要来自于歌德对艺术作品的分层,歌德将艺术作品分为材料、意蕴及形式,其中意蕴代表的是人们在阅读艺术作品时能够明确的意义。黑格尔认为意蕴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展现出艺术作品创作者的骨气、灵魂,意蕴是艺术作品的理念。但是,以上两者都将意蕴看作艺术作品中内容表现出的一种情感,忽略艺术作品形式也能够表现出意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意蕴研究越来越透彻,人们对意蕴的理解越来越清晰。文学意蕴主要是代表文学语言等呈现出的哲理、思想等,由文字形式与文字内容构成,能够使人们产生全新的感悟。

古典意蕴,简单来说,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展现出古典文化,使人们感受到古典内涵。但在学术界,尚未对古典意蕴进行定义。李晓红从哲理观念将作品中人物意象化,以此展现古典意蕴。但还有部分文学创作者利用古典原型,展现出古典诗词中隐含的情感,从而使阅读者感受到创作者的古典情感,以此展现传统诗歌的魅力。

二、分析郑愁予诗歌中的古典意蕴

(一)传统的任侠精神

郑愁予是台湾地区著名现代诗人,其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台湾现代派诗歌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西方现代派诗歌特征。但由于郑愁予本身是大陆人,对传统文化具有较深的情感,因此,郑愁予先生在创作诗歌时,运用现代的诗歌手法展现出传统的任侠精神。郑愁予先生曾说,他本身成长与抗战之中,接触到的中国具有苦难情绪,当时的中国人流浪不安,但依旧具有中国传统的任侠精神。所以,郑愁予先生的诗歌作品与他人的不同,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其实,郑愁予先生作品中的任侠精神,在我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李白的“纵死犹闻侠骨香”。每一名文人都有一颗侠骨柔肠的心。郑愁予先生作品中的任侠精神具有墨家和道家的影子,但依旧是以我国儒家文化为基础,将侠义精神展现得淋漓精致。如《燕人行》中的“未酬一歌,岂是,慷慨重诺的,燕人?从这岸张望,易水多宽”此句展现出燕人的任侠精神,从而彰显出现代诗歌的古典意蕴。并且郑愁予先生在《衣钵》中表达出我国革命的精神,具有强烈的同情之心,是诗人的任侠。

(二)古典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派诗人曾说过,意象主要是在一瞬间将人们的理智与情感结合的东西。郑愁予先生从古典诗词的神韵中通过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将传统诗词的美好进行隐喻,以此展现出现代诗歌的古典意象。同时,郑愁予先生利用具有传统意蕴的诗歌意象展现诗歌的古典美,如“雨丝”、“星星”、“莲花”、“江南”、“小城”等,当人们阅读郑愁予先生的诗歌时,通过以上词语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厚的古典文化。如郑愁予先生创作的《雨丝》中曾描述美好的爱情:“那是,挤满着连叶灯的河床啊,是有牵牛和鹊桥的故事,遗落在哪里的……遗落在哪里的,我们的底恋啊,像雨丝,斜斜地,斜斜地织成淡的记忆。”运用“雨丝”描写出爱情中的细腻情感,此首诗歌呈现出的意境让人不经意间想到“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美好情境。因此,郑愁予先生运用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展现出古典意蕴,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化,这正是郑愁予先生诗歌深受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

(三)东方韵味的音乐美

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诗,其表现手法、诗词内容与音乐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样,创作出具有可唱性的诗歌成为东方诗人追寻的理想之一。郑愁予先生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主要原因是他的诗歌具有可唱性,并且具有東方韵味的音乐美。

首先,郑愁予先生的诗歌具有和谐流畅的节奏,在我国传统诗歌中,对于音的观念主要是追求协调,以我国古典音乐的宫商角徽羽为基础,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音韵。在两句诗歌中,要表达出音韵的轻重,以此展现出诗歌的可唱性。现代诗歌的表现方式与古典诗词的表现方式相同,从现代文字中寻找音乐的和谐规律,以及展现出现代诗歌中的音乐和谐性。郑愁予先生将音乐的节奏看做自身创作诗歌的灵魂,运用中国字词中的乐感特点表达自身的情感。如《赋别》中的“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在此首诗歌中,运用古典诗词中的长短句,展现音乐的节奏,从而体现出现代诗歌的音乐美。

其次,郑愁予先生的诗歌具有歌谣的韵律,诗歌的起源来自于歌谣,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从诗经国风起才开始展现诗歌的真正面貌。在诗歌的创立初期,歌谣为诗歌的发展已经做好铺垫,将中国传统与民间艺术相联系,并丰富诗歌的创作方式,以此展现诗歌的音乐美,彰显出与歌谣不同的文字魅力。郑愁予先生针对歌谣进行创新,将歌谣的特点与诗歌相结合,从而创作出《牧羊女》这样优秀的诗歌作品。

最后,郑愁予先生的诗歌具有快板节奏,其在创作诗歌中,尤其注重节奏的快慢承接,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自身想要表达的情感,运用中国文字展现出民间艺术的音乐特点,从而创造出具有快板节奏的新型诗歌。如《草生源》的创作,郑愁予先生运用快板节奏的表现方式,将雏妓医生的悲苦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受到雏妓的凄凉生活。

三、郑愁予诗歌中古典意蕴的现代化表现手法

(一)乡愁情怀

中国传统诗歌自开始发展以来,乡愁情怀是主要的情感,诗人的个性、特点及风格多么与众不同,乡愁情感依旧成为诗歌主要的创作方式之一。郑愁予先生出生于我国山东济南,但随着时间流逝,其生长在台湾。此种独特的生活背景,使郑愁予先生的乡愁情怀具有独特的魅力。郑愁予先生创作的具有乡愁情怀的诗歌,主要是对家乡、亲人、民族文化的不舍之情。如《想望》:“推开窗子,我们生活在海上,窗扉上是八月的岛上的从前,但啊,我心想着那天外的陆地。”此首诗歌明确地表达出郑愁予先生的乡愁情怀。利用现代化文字及现代诗歌的表达形式,彰显出独特的乡愁情怀,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郑愁予先生内心的无奈及思念之情。但郑愁予先生的诗歌作品,不仅是抒发乡愁情感,更将其提升到更高的表达层次,如《乡音》通过独自凝望流星,展现出对生命的感悟,人们在阅读时会感受到深刻的孤独感。因此,阅读郑愁予先生的乡愁情怀作品,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深沉的民族情结。

(二)闺怨诗情

在诗歌创作中,闺怨诗情是一种重要的题材,传统的闺怨诗情主要是表达女子的心态,如“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表达闺中女子的幽怨情感。但郑愁予先生的诗歌作品中,经常以男性的口吻表达闺怨诗情。主要是由于郑愁予先生在漂泊过程中对爱情产生的独特心理,期待痴情,但对爱情又无奈。因此,郑愁予先生表达闺怨诗情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如郑愁予先生的代表作《错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此首诗歌的创作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运用细腻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与宋词小令相似的柔美。并且,此首诗歌意象较为优美,充分展现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意蕴。通过“美丽的错误”展现出郑愁予先生细腻的情感,暗示自身漂泊的无奈,以及对稳定情感的向往。

(三)悲悯情怀

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产生对生命的感悟,从而回到诗歌创作的起点,但也是诗歌创作的最终目的。郑愁予先生创作的诗歌作对生命感悟产生独特的见解,具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悯情感。文学创作学家将郑愁予先生对生命的感悟称为无常感。主要是由于郑愁予先生的每一部诗歌作品中,都有一种缥缈的流逝感,与佛学中的无常感类似。如《旅程》中的“我曾大过,父过,也几乎走到过”表达出郑愁予先生经历过成长,体验过父亲的感受,所以具有慈悲的心理,对人家疾苦感悟深刻,产生悲天悯人的古典意蕴。同时,郑愁予先生的诗歌创作将悲悯情怀贯穿其中,从《矿工》到《燕人行》等,都表达出对人们生活状态的关心。因此,郑愁予先生的诗歌作品能够展现出不同的生命意义,对人们的生活起到启示作用。

(四)山水情结

郑愁予先生由于自身的经历,跟随父亲浏览过我国的大好山河。并且,郑愁予先生尤其爱好登山,喜欢大海。因此,在创作诗歌中经常展现出山水情结。从古至今,描写山水的诗词、诗歌层出不穷,但每一种一样的题材,在不同的诗人手中都会展现出不一样的意蕴,李白的诗歌豪放酣畅,苏轼的诗词潇洒落拓。但郑愁予先生的山水情结充满了生命力,能够赋予山水真实的生命,使人们感受到山水的生命,如《岛谷》中的“众溪是海洋的手指”。通过字面意思能够清楚地知道,郑愁予先生将溪水比喻为海洋的手指,赋予海洋鲜活的生命力。并且,郑愁予先生的诗歌作品能够寄托一定的现代情怀,渴望世界和谐,结束人们动荡不安的生活。因此,郑愁予先生的诗歌作品,通过山水情结的古典意蕴,展现出自身渴望和平的现代情怀,将两种思想紧密结合,创作出独特的诗歌作品。

(五)传统手法与现代语言结合

诗歌作品中最重要的是语言的运用,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使人们深深感悟到诗人的情感,从而产生独特的感悟,提升精神境界。现代诗人经常运用现代化日常语言表达一些情感,虽然简单明了,但不具有古典诗词的语言美感,难以彰显出诗歌的意蕴。但郑愁予先生将传统手法与现代语言相结合,以此展现出现代诗歌中的古典意蕴。郑愁予先生能够通过古典诗词中摘取优美的语言,运用现代日常表达词语将其打乱,重新搭配。以此使现代语言更加鲜活,展现出现代诗歌的艺术张力,通过此种方式,形成郑愁予先生独特的诗歌创作手法。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郑愁予先生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古典意蕴,如《如雾起时》等。并运用夸饰手法营造出古典意蕴,如《边界酒店》中得“一步即成乡愁”等。通过以上方式将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与现代语言相结合,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指明全新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发展逐渐向边缘化发展,写诗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具有古典意蕴的诗歌越来越少,难以将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发扬光大。但郑愁予先生的诗歌吸引海內外不同层次的读者,通过阅读郑愁予先生的诗歌,感受到我国古典美。为何郑愁予先生的诗歌能够在世界华文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郑愁予先生的诗歌中优美的古典意蕴使具有诗歌梦想的人们感受到诗歌中的纯净诗意,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不仅如此,郑愁予先生独特的创作手法也能够对诗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此展现出古典意蕴。

参考文献:

[1]秦剑.现代诗人的传统情结变奏——论郑愁予思乡恋国诗[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4):45-48.

[2]王力.“我梦中的山河已拼成五色的舆图”——论郑愁予的民族文化认同[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2(05):47-53.

[3]宋尚诗.中国古典诗意的现代转换——以余光中、洛夫和郑愁予的几首诗为例[J].名作欣赏,2013(09):87-90.

[4]吴倩.论郑愁予诗歌的传统意象意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06):167-168.

[5]韩立平.苏东坡、郑愁予和芒克的太阳——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宋调之继承[J].文化学刊,2012(01):156-160.

猜你喜欢

郑愁予诗歌
郑愁予《错误》
生命
诗歌是光
永不停歇的马蹄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