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大数据工业4.0下的质量创新及大数据分析

2019-02-16宗福季

上海质量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感器质量

◆宗福季 / 文

编者按

在2018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质量创新论坛上,国际质科院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宗福季教授以《质量大数据》为题发表演讲,介绍了工业4.0时代下质量、创新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现代产业所带来的影响,提示人们通过质量创新以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适应并引领工业4.0时代。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工业4.0,大家知道来源于德国战略性方针。这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方针问题,德国站出来了,其他国家马上跟进。日本有日本的工业4.0版本,韩国有韩国的版本,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版本,中间重叠的地方挺多,但都是虚实结合。“虚”的是互联网,把数据连接在一起;“实”的是系统,是工厂里面的各种操作系统,有很多机器。中国也有自己的4.0版本——“中国制造2025”,听起来很响亮的名字。“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和其他国家的工业4.0有相互重叠的地方,也有独特之处。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中国制造2025”把创新和质量放在最前面,和其他国家的版本都不一样。

下面是索尼的一个案例。在很多年前,日本索尼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国际化,国际化的第一步是在海外设厂,索尼的第一站选在了美国。在美国设厂,生产制作一模一样的东西,生产线一模一样,机器设备还更高级,那时各方面的生产数据,包括良品率,确实比日本高。但日本本土制造的就是比美国制造的要贵30%~40%,大家还是买日本制造的。回过来说一说“中国制造2025”。质量是个很重要的点,会影响生存,每个企业都知道。但是不是购买、升极了比日本、德国更先进的机器设备,或通过自我研发跨越了以往存在的一些技术门槛,质量就能提升到更高水平呢?不是那么简单的。并不是软硬件完全到位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那样的话,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升级了软件、硬件,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接下来再举两个例子。案例A,是国内一家在航空航天领域相当成功的企业,主要产品是飞机的导航陀螺仪。陀螺仪其实很好想象,小时候玩过陀螺的人都知道,它可以稳定方向。这家企业的陀螺仪生产线还是相当先进的,各个步骤都有大量的中间生产数据,质量监测也很严厉,主要检查X、Y、Z三个轴的9个重要指标。只要一个指标没有过关,就要全部返工。虽然拥有大数据平台,信息系统数据也都有收集,但产品最终好不好还得看最终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出来发现某个批次真的有一些问题,而且是同一个指标都有问题,但要具体追踪哪一个过程、哪一个工序出了问题,就不知道了。说不知道,可能有点不公平,因为数据是有的。传统的做法是根据这些数据请专业人士做分析,给专业人士一点时间,写一份报告当然就出来了。但我要说的是实时传感器的数据,有问题以后并没有办法马上追踪,而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分析出来。所以,虽然企业有信息系统、通讯系统和质量追踪,但质量的预测没有办法到位。

案例B的企业属于半导体行业,主要生产大面板、大屏幕,工厂在深圳东莞那边。生产过程也是多过程的,有无数道工序,很复杂。因为现在传感器的价格降低了,所以该企业也在各道工序里放置了很多传感器。我拿到的数据有各个阶段、各个传感器出来的60多个参数,而真正的生产线,参数和数据更多。产品出来之后,要测量面板厚度、计算它的均值和面差等。产品最终好不好还是要看质量监测结果,具体到哪一个过程、哪一个传感器测量是关键参数,不知道。以前是知道的,因为参数少,专业人士或老师傅知道,但是现在几百上千个参数,反而不知道哪一个是关键参数了。

所以,软件、硬件、系统的整合非常重要,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工具。以前的那些质量工具不能丢掉,包括提升质量的创新工具,只不过应用的场景不同而已。

什么叫创新?一个是突破式创新,一个是渐进式创新。突然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可称之为突破式创新。这种创新比较吸睛,而且容易上报纸,因为大家很喜欢这样的故事,所以不断强调突破式创新,但是工厂里面真正有帮助的,其实是渐进式创新。因为完全从无到有的机会,并不是天天都有,大部分是基于已有的产品和服务,要让它变得更好,每天进行一些小的渐进式创新。有人做过这方面的调研:一个公司要成功的话,渐进式创新比突破式创新的作用大得多。

突破式创新是创意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很重要,也有系统的方法,而且这些系统方法实际上不少,比如设计思维。渐进式创新并不是完全从无到有,而是有步骤和方法,且与历史数据相结合,我称之为统计思维。统计思维并非要让人成为一个统计学家,也不是数据的思维,之前有些专家提到的六西格玛等一些量化的质量方法,实际上是在这个框架下面。这些传统的质量方法林林总总,很重要,但确实有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更新、增添。它们大多基于采样,得到的是部分产品的信息,只能反映局部生产过程;缺少统一的数据与信息平台,质量数据难以共享与追踪;工具自动化程度低,依赖质量人员的大量参与与主观判断。因为存在不足,和现在讲的数字化时代的要求不太能对接上,所以必须有一些更新或变革。

具体来说,现在的大数据有三个原始特性:高容量(High-Volume),指的是数据量;高速度(High-Velocity),指的是收集、获取、生成、处理数据的速度;多种类(High-Variety),指的是不同的数据类型,如音频、视频、图像数据(主要是非结构化数据)。其中,比较重要的特性是高速度。过去,我们把数据当成金矿,所以尽量存起来,以备后用。但现在发现,数据不是湖或者海的静态概念,而是数据流,是河流的概念。它有速度的,所以不要打算存起来;它是实时流动的,所以要重点想想怎么做实时分析。

我给大家一个关于大数据的例子,是一封质量人士的情书。

亲爱的春娇:

我们的感情,在组织的亲切关怀下、在领导的过问下,一年来正沿着健康的道路蓬勃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一)我们共通信121封,平均3.01天一封。其中你给我的信51封,占42.1%;我给你的信70封,占57.9%。每封信平均1502字,最长的达5215字,最短的也有624字。

(二)约会共98次,平均3.7天一次。其中你主动约我38次,占38.7%;我主动约你60次,占61.3%。每次约会平均3.8小时,最长达6.4小时,最短的也有1.6小时。

(三)我到你家看望你父母38次,平均每9.4天一次;你到我家看望我父母36次,平均10天一次。

以上充分证明,通过一年来的交往,我们已形成了恋爱的共识。 我们的爱情是互相了解、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是平等互利的。

我想问一个问题:这是不是大数据?现在很多人说自己建立了工业大数据平台,正在实施智 能化,但大家对大数据、智能化的理解真的是高低有别,差异很大。

我前面说的层次之分就是这个意思。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层次:只考虑经验,不考虑数据是第一级;第二级是收集数据,但是只看数字;第三级是收集并整理数据,并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基本上是一样,只是画图和不画图的区别,但实际上已经有很大进步了。现在经常提到“可视化”,大部分人对报表不太敏感,但是对图形很敏感,所以说用图表示就是大进步。第四级是收集调查数据,并使用描述性统计量;第五级是收集采样数据,并使用描述性统计量;第六级是收集采样数据,并使用统计推断,预测。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里面有一个重点:所谓的统计、描述,就是计算均值、最大最小值等,这些都很好,但是还没有到真的统计分析,那些只是统计综论或描述,但还没有比较具体的观点。真正的统计分析要做建模,要做预测,要做推论。

使用实时的传感器数据并做可视化的描述总结是第七阶段,使用实时的传感器数据并建立统计模型,进行推断、预测,并用于决策是第八阶段。数据分析之后,要帮助企业做决策,这一点很重要。刚才说的,总结的可视化已经很好了,但画一些漂亮的图形只是间接帮助决策,离帮助做出决策还有一段路要走。从大数据到智能化中间,缺的就是第七、八级。

第七、八级上有没有可用的工具呢?现在的工具确实需要更新,大家都是质量领域的专家或工作者,很清楚数据确实变得复杂了。大家可能觉得这些都跟我没有关系,我又不是IT专业的,或者我是老总,聘请一位计算机专业的人就可以了。但这些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看成功不成功,那种方式并不是一条很好的路,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自我提升。总之,最终能解决问题的,还是那些质量方法和工具。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结合起来,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机遇。现在传感器便宜了,信息系统技术到位了,工业大数据的收集也基本上能做到了,质量工具和方法刚好处于发展期,软件可以实现,差不多都是近3~5年发生的事,这些要素对质量有什么影响,确实要仔细想想。比如说在收集数据方面,虽然说六西格玛有DMAIC,但是收集数据就要占用80%的时间,但是现在收集数据的技术已经到位了。还有以前看不到的东西,现在看的到。分析方面,包括描述、诊断、预测等,以前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数学方面有一些难度,现在也可以做到不同的高度。改善方面,怎么做实时优化、自适应检测,这些技术升级值得关注。还有对大数据流的控制,以前是控制图在每个小时过程当中取5个点画一个图,现在是无数的传感器不断产生实时的数据流,如何监控,这事实上是一个新的问题。这些变化说明,一些工具必须要更新。

回到之前的一些例子,现在很多企业对生产制造过程,比如进厂、加工等每个过程都有进行数据收集,根据自己的行业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描述、分析、整合,这些都是工业大数据要做的事。但我要说的是,就算软件、硬件做得比较超前到位,实际上项目并没有做完,还是需要质量专业的人帮你做分析。这里面牵涉到很多有趣的科研课题,不管是学界还是业界都还没有结论,包括数据融合、迁移学习、过程监控等,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这些成果。

猜你喜欢

传感器质量
制作二氧化碳传感器
“质量”知识巩固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传感器新闻”会带来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跟踪导练(三)2
光电传感器在自动检测和分拣中的应用
关于质量的快速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