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化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2019-02-16宋帅帅

山东化工 2019年20期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课程

杨 明,宋帅帅

(1.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40;

2.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40)

1 引言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已经与社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人们在金融、服务、工业等诸多方面已经感受到时代的变革。“互联网+高职教育”的跨界结合重塑了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将互联网作为教育要素共享的平台,最大限度优化各种教育资源配置,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者为主导的教学环境,开启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教育运行新模式[1]。

2 化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困境

2.1 课程自身方面

多数化工类课程知识点难懂,内容多且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但化工生产是连续过程,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学校实训环节难以做到工学结合,导致学生对理论教学不感兴趣,感觉课堂枯燥乏味,无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局限在一间教室,一本固定教材、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成为师生间传递知识技能的媒介,教学手段单一,重点难点全靠语言表述,教师口干舌燥,教学效果很差,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教与学均无动力。

2.2 教师方面

部分教师还未意识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依然沉浸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或者仅仅只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不愿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教师参加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多数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展示内容也仅是课程中一小部分,真实课堂与比赛展示情况相差很大。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认知存在误区,认为信息化手段种类越多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越好,过度依赖信息化手段,忽视教学设计本身,本末倒置。

互联网+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课外工作量,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比如是否会制作动画、视频、微课、网络课程,是否会使用各种课堂平台app,是否能熟练操作仿真软件等等。另外,教师必须彻底改变备课、授课、课后指导、学生评价等模式,转变角色实现课堂翻转,需要教师在课后投入大量精力。由于存在惰性心理,再加上教学科研任务已经很繁重,不能很好进行教学改革[2]。

2.3 学生方面

2.3.1 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不足

多数同学对化工行业的发展前景不了解,认为化工企业安全环保不到位,毕业后不想从事本专业的职业,对化工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只想通过考试取得学历即可,因此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对未来感到很迷茫。

2.3.2 主动学习意识薄弱

高职学生在入校以前,成绩较差,学校老师家长给予的回馈都是消极的,导致多数学生没有自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面对智能化电子产品的诱惑没有抵抗力和自控力,课余甚至是课堂时间都用来沉迷于轻松的游戏视频等,不愿意投入到辛苦的学习中去。

2.3.3 不能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学生已经习惯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认为老师绝对权威,课堂上的知识就是全部。不少学生不知道有哪些网络资源可以用于学习,只熟悉娱乐活动,对互联网学习认识不够[3]。

3 互联网+化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教师评聘体系中,教学权重有待增加,尤其对互联网+教学改革成果的奖励力度不够,以至于教师将信息化有效融合在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完善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首先在绩效、岗位定级、职称评定标准中增加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的比重,以科研及服务企业为主教师和以教学为主的教师要区别考核,并且评价过程中要有分级标准,重视效果评价,不能以信息化应用种类数量评判,而是注重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能力本身,各种数字化资源是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课堂是否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搭建高效的沟通桥梁。

3.2 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不仅要及时根据行业的变化更新技术知识,还要掌握各种资源的使用和制作,这对教师提出来更高的要求[4]。对于讲授化工类课程的教师来说,要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和化工生产实践转变为更直观、能上手的教学过程,就要学会拍摄微课、视频,学会制作简单动画,熟练掌握仿真操作,并运用各种手机app,如云课堂、蓝墨云班课等。这些技术的掌握均需要专业的培训,因此要加大各种数字化资源的制作培训力度。可以利用寒暑假多开展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培训,分类进行,务必追求实效,不摆花架子,让教师确实能掌握相关技能并切实能应用到教学中。

3.3 加快硬件软件设施的建设

除了教师自身能力提高外,还需要院校的大力支持。比如制作某种反应器的动画,需要相关配套软件,价格昂贵,教程复杂,教师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因此需要学校购买软件,并请专业人士到校集中辅导制作,或者将专业所需资源委托专业公司统一完成。

教育部印发《2018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指出办好网络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2015 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高等学校90%以上师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在互联网覆盖的基础上,化工专业可以引入典型的实际生产案例,并建设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实物工厂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室,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改变理论晦涩难懂、脱离实际的困境。对于无法建设实物工厂的学习项目,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开发仿真软件,通过反复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

3.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4.1 职业规划促学习

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化工知识和技能,还要向学生灌输化工行业发展的新情况,引入企业生产实例,解除学生对行业存在的误解,重新建立学生立足本专业的信心。

3.4.2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

随着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学习已不局限时间、地点,学生变成主体,教师变成引导者,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微课、慕课等,可以做到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私人订制”相关课程,对自己薄弱的地方反复加强,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中不再视电子产品为洪水猛兽,而是充分利用手机app及网络资源,高效管理课堂,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忙起来,同时建立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评价体系,减少期末考试所占比重,更注重教学过程考核,用分数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到只要经过努力,就能有收获的喜悦。

3.5 搭建智慧校园平台

“互联网+”为高职教育带来的智慧校园管理,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的分析和存储功能,为管理者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并为决策提供参考[5]。例如:化工专业实行学分制时,对选课信息数据进行对比,了解学生的课程选择动机,可以及时调整课程建设方案;通过对课堂监管和成绩多方面的数据分析,反馈教师的评价体系是否合理、教师及实训场所利用率是否较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正常,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纠正改善,更好地实现教与学。

4 结束语

新时代的到来让教育模式与资源、师生角色、高职院校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化工专业课程的改革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注重教学设计本身,并与信息化资源进行良好融合,但不能喧宾夺主;依然重视“师生面对面交流”和言传身教,同时也要增加课外交流与指导;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将“互联网+化工行业”引入课堂,让学生开阔视野,毕业后能更快更好融入到工作中。

猜你喜欢

信息化高职课程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