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9-02-16王晓霞李琳娜

山东化工 2019年4期
关键词:碳原子有机化学职业

王晓霞,李琳娜,张 婧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化工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有机化学》是高职药学、化工、畜牧兽医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就业作用重大。近年来,随着高职多元化招生的逐步实行,生源质量持续走低,传统《有机化学》教学模式已然呈现许多局限和弊端。因此,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现代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模式,使之不仅能够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中以技能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传统教学理念,同时还能够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的素质创新需求,就成为了高职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 激发学生兴趣,坚定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1.1 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抓住首次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次课除了要备得充分、讲得精彩,和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引起学生共鸣,获得学生认可;还需要做到紧抓学生考勤,以达到认识学生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被重视的目的。首次课的考勤可以采用让学生做自我介绍的方式;任课教师作自我介绍时语言可诙谐幽默些,消除师生的陌生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必须对课程学习提出合理的要求。

1.2 激发学生兴趣,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学美

挖掘有机化学内容的文学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很大。比如,烃即碳氢化合物,偏旁“火”,表示可以燃烧,烃ting的音和字分别来源于碳tan和氢qing;羟基“-OH”, 羟qiang的音和字分别来源于氧yang和氢qing;羰基“C=O”, 羰tang的音和字分别来源于碳tan和氧yang。四种碳原子分别是伯碳原子(一级碳原子)、仲碳原子(二级碳原子)、叔碳原(三级碳原子)子和季碳原子(四级碳原子),伯仲叔季分别对应为一、二、三、四。烷烃的普通命名十碳以内即以十天干“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命名。

1.3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有其内在规律和共性的东西。教师之间可以互帮互学、相互听课评课,但是教学万不可千篇一律。“教有法而无定法”,每个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个人特长,形成自我风格。可以是雷厉风行型、慢条斯理型、诙谐幽默型、温柔和蔼型、严肃严格型等等。总之每个教师都可以其鲜活生动的个性魅力对学生产生吸引,学生则亲其师而信其道。

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1 备课要备学生

利用新大一学生军训期间做学情调研与分析,以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备课时要从学生出发,备学生的心智水平,研究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警醒语。

2.2 课堂组织灵活、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

古人有言,万变不离其宗 ,在无数次课程改革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始终不变。因此,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这一主体进行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是教师们一直思考的问题[1]。如采用问题解答式、自学辅导式、讨论式等多变的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每一节课都提问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被提问,每一个回答都被点评,每一个点评都使学生受到启发。讲课时不是一直站在讲台上,而是时不时地走到学生中去。简单的问题挑选个别学生回答;复杂一些的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独自思考3~5min,然后让小组间展开讨论,再叫同学起来回答,最后老师补充。叫学生做练习,必要时先让学生在座位上思考几分钟,再在黑板上做,做完后进行检查,然后叫其他同学判断正误,最后老师作统一讲解。科普性知识挑选普通话好的学生朗读领学,读完后个别同学概括要点,最后老师总结。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对于抽象的结构、难以完成的实验采用播放动画、视频的方法。适当使用挂图、模型。条件允许时带领学生去工厂参观。

2.3 重视实验课教学

实验教学不但要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探索知识及敢于创新的能力[2]。教师应提前一节课精讲实验内容;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并写预习报告;分小组进行实验,代课老师和实验老师专门指导,巡回检查实验记录和实验完成情况,课后完成实验报告,老师批阅。

2.4 作业批阅个性化

每个学生的作业老师都要认真批阅。批阅时,除判明错对外,用波浪线重点标出错误的地方,必要时可作简要文字批注。作业批阅正确时打个大大的对号,错误时错号可相对小些。作业不只是写个"阅"字,经常对学生做肯定和鼓励的评语。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醒和监督学生对错误的修改。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学生中冒出的不同于老师讲的方法,这种智慧的火花要及时地大加鼓励、欣赏。

3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职业特点

高职课程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于教学内容的构建[3]。要本着“必需、够用,服务专业和职业岗位”的原则,对现有的《有机化学》的教材内容做科学合理的整合优化。适当减少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学时,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和学时,将职业资格考证和技能大赛的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如删除像反应历程、反应机理等过深的理论,增加职业常用知识、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删除与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岗位关联不大的内容,如化工专业可不讲述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但是对于药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则要结合其专业和职业岗位的需求,适当增加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的内容学习。

由于目前大多数高职《有机化学》教材内容多、理论深、实用性和适用性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学校可以组织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情况、专业和就业需要,校企合作共同编写适用于本校的有机化学教材。

4 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机化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有极强的规律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规律,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推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比如对于同一类有机物而言,其物理性质的一般规律为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物态由气体→液体→固体,密度、熔点、沸点逐渐增大,水溶性越来越小。烯烃的氧化和炔烃的氧化知识分布在教材的两节内容中,但两者氧化的条件、机理、部位和产物相似,教师可将两者一同来讲。这样做,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时间、难度,事半而功倍。又比如官能团异构将不同的有机物联系起来,同系物将同一类有机物相关联,碳链异构将同类型同分子式的有机物相互联系。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这些知识对比、归纳、总结。

5 注重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教学研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阅读、学习教育学名著,如陶行知、霍林姆斯基等等,吸取先哲的教育理论精华;二是经常教师之间互相听评课,这是教学能力快速提升的最有效途径;三是长期有效的教学反思,这是教师由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的必由之路。

6 小结

目前,我们学院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方面收获明显,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定期研究《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教学方法,和同类院校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推动高职《有机化学》课程的改革发展,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碳原子有机化学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碳链异构有关的同分异构体书写补遗
职业写作
“碳”疑解惑
有机化合物命名易错题直击
我爱的职业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