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团队平台助力锻塑大学生科学素养

2019-02-16徐晨曦许文苑侯朝辉何斌鸿

山东化工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大学生

陈 梁,徐晨曦,许文苑,侯朝辉,何斌鸿

(1.湖南理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2.湖南理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1 引言

众所周知,受制于高考体制影响,大部分学生从中学时期起,专注追求高分,忽视自我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国内高校大多重视宣传招生工作,但在后续环节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大多以学期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学生“科学素养”这一隐形因素常被忽视。

所谓“科学素养”,是指人们从事科学活动所具有的素质、品质和职能的总称。在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分为三部分: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据调查表明,在高校仅20%的大学生经常参加专题科学讲座和报告,少于25%的大学生经常阅览科普书刊和会展,高达85%的大学生没有参与任何科研项目等;此外,调查还显示大学生积累最多的是专业知识,而专业之外的知识却不甚了解;对高新技术和科技发展史更是较少了解,并且大多数大学生科研实践能力较差,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述现象均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缺失[1]。

2 改革措施

为改变这种局面,单一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将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验动手能力为目标的科研实践提升至同等重要的地位。张永山等[2]认为高校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王华华等[3]则提出通过开展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可有效避免空洞的文化理论说教,增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增强自我角色定位。科研团队作为高校从事科研实践的重要群体,通常具有合理的结构梯次和优越的科研软硬件资源,可为大学生提供非常好的学习平台。依托高校科研团队平台被视为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如何借助科研团队平台锻塑大学生科研素养,尚缺乏有效途径,基于赫尔巴特学派教育理论,本文拟将从“预备-呈现-应用”三步走策略对其展开详细论述。

第一步-“预备”,即激发大学生从事科研实践的兴趣与动机。没有足够的兴趣和内在的动机,大学生难以长期坚持科研实践行为,更不必谈培养其科学素养;而让大学生自发主动去展开科研实践,则事半功倍[4]。目前,高校工科类大学生大多只接触基础实验,较少参与科研项目,缺乏独立探究科研问题的环境。科研团队平台则可以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浓厚的科研氛围,方便大学生近距离了解科学的真正魅力,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为培养其科学素养奠定基础[5]。

第二步-“呈现”,即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从教师层面讲,在实施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重理论知识、轻科学思维和方法的倾向;课堂讲授大多集中在科学原理和概念的讲解,缺乏通过科研实践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锻塑。从学生层面讲,所接触的知识较为理论化、空洞化,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转化;同时,大学生过分关注课程期考成绩,忽视科研实践对个人全面发展的意义。依托高校科研团队平台,可在具体科研实践过程中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某一特殊科学问题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提升其科研实践能力[6]。如在催化剂材料的设计过程中,大比表面积和三维多空结构有利于充分暴露催化剂活性位点,进而获得理想的催化性能;采用冷冻干燥技术,获得的材料通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并维持材料本身的三维多孔形貌,基于此,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材料的制备过程中。

第三步-“应用”,即让学生学以致用。高等教育的立足点在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后天的学习实践。现阶段我国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人才培养的标准仍然注重理论考试评估,忽视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显然,这一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锻塑和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借助高校科研团队平台,便于学生掌握科研时势动态,了解科技发展的瓶颈,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走进科技大门,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培养其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和勇于实践的品格[7]。此外,依托高校科研团队平台,大学生可直接参与前沿学术课题,逐渐具备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动手操作、结果分析和问题解决等一系列科学素养。

3 结语

依托高校科研团队,并基于“预备-呈现-应用”三步走策略,有望为大学生科学素养的锻塑提供优越的平台。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科技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科学大学生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科学拔牙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