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定位三对接”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9-02-16陈迪钊欧阳跃军赵子剑唐莉莉胡扬剑向德轩

山东化工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程学院应用型化学

舒 友,陈迪钊,欧阳跃军,赵子剑,唐莉莉,胡扬剑,向德轩

(怀化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应用型本科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不同,是在具有技能型人才特点的基础上,具备更深厚的专业理论和更广泛的专业前沿知识的人才,是与社会和企业或产业需求高度对接的人才[1-2]。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且各有特色[3-6]。材料是构成人类现代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如何做好材料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当今社会及现代经济快速发展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成为各高校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从而也促生了众多的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研究成果。如刘立柱等[7]以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类“专业为例,分析了“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型的“转型期”“材料类”专业创新创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论述“材料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特色培养模式的建立、实施、成效及推广价值。孙婧等[8]针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实际就业需求为目标,构建一个“综合试验-实习-毕业论文-就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任京成等[9]对当前材料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他们认为对于地方院校的材料类专业应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培养对象,以工程能力和市场条件下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顺应我省“六大重点产业”及武陵山片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应用性、地方性、民族性”的特色发展之路,短短几年,抢抓机遇,深化产学研融合,不断创新产学研融合模式,逐步建立起“一定位三对接”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迅速提升。

1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1 一定位,即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材料类专业人才,立足本地,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怀化市产业发展需要,针对我校材料类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我校材料类专业定位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材料类专业人才,立足本地,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找准了目标定位,为抢抓发展机遇,2016年开始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针对如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材料类专业人才,十次专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建设发展材料类专业,成立了省级“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立项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校企合作育人试点专业”等,着力深内涵强特色,服务地方。

1.2 三对接,即材料类专业与企业、产业和职业对接,实现应用型人才深度融合

1.2.1 走出“象牙塔” ,学院与企业深度对接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坚持解放思想,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坚持“走出去、引进来”路线,大力推进学院与企业深度对接、共建共享。院领导带领学科负责人、学科负责人带领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带领骨干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构建了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平台,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主线,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与企业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共享人才培养成果,如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与中伟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建湖南省“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校企合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与企业共建创新性人才团队,共享创新成果,如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与湖南千源铝业有限公司合作的怀化市重点创新人才团队“建筑铝表面处理创新人才团队”;与企业共同申报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共享研究成果,如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张再兴博士与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耐磨消光高强聚乙烯醇(PVA)纤维及其复合纸张材料的制备技术”。进一步将新的人才培养经验、“双师双能型”教师、“应用型”研究课题及“应用型”专业教材引进学校、引进课堂。近三年,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与51家知名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研究项目34项、共建人才培养基地22个、共建创新人才团队10个、共同累计新增产值10亿余元、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25名;引进专兼职“双师双能型”教师18名,引进横向项目26项,引进“应用型”专业教材21门;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500余人。

一是建立深度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的重点学科和专业。结合区域产业需求和学院办学资源,围绕湖南省重点产业,特别是武陵山片区特色产业,开设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材料类专业。通过争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特色培育等措施,对3大重点学科,4大专业按照区域经济产业特色分别进行特色培育,推动学科、专业内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湖南省,特别是武陵山片区的新能源电池、绿色化工、环保材料等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根据区域产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课程设置。重点围绕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着力开设地方急需的应用型专业课程,停止与社会产业严重脱节的专业课程。近3年来,针对周边区域兴起的新能源电池、涂料、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等产业新增了《光电功能材料》、《涂料配方设计与制备》等与地方经济社会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课程,停止了《结构化学》等5个与区域经济产业对接不紧密的课程,努力构建并重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和专业。

三是根据区域产业特色调整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产业特色,发力构建一支“三位一体”的高层次、应用型师资队伍。(1)重点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根据“应用性、地方性、民族性”的发展特色,加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引进,重点引进区域相关重点产业类领军人才,相关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应用型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等;(2)大力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通过各种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接受技能培训、顶岗实践、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保证专业教师都能赴行业进行轮训,建设了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3)积极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作为外聘教师,将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之间的结对指导和兼职教师走进课堂常态化。近三年,材料类专业引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5人,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15人,外聘兼职教师12名。

1.2.3 专注“应用型”人才与职业无缝对接

1.2.3.1 对接产业职业标准,修订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紧密对接怀化及周边区域产业需求,精准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了解决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不明确问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从调研产业人才需求入手,对接相关企业岗位需求,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级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能在工程现场从事高分子材料技术开发工作,具有区域竞争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合成工程师、高分子材料改性工程师和高分子材料品质检测工程师”,培养目标更具体,面向的产业领域更清晰。

二是对接产业职业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教研室的作用,联合相关企业专家探讨如何何共同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材料类专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材料类专业培养采用“3+1”模式,即“3”即3年在校内学习培养,“1”即1年在企业学习,与企业联合培养。校内按“公共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三大模块进行培养,我校材料类专业发展能力模块课程进行了大胆探索改革,使教学内容同相关企业需求的职业能力直接对接,甚至诸如《涂料化学及工艺学实验》等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直接在湖南梨树园涂料有限公司等相应企业完成,大大强化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1.2.3.2 对接职业岗位工作特色,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一是大幅提升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积极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实践教学比重增加到40%以上。在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中,鼓励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结合工作岗位实际真题真做,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审核答辩,并让优秀的毕业设计直接参与到企业项目的运营之中。

二是深入推进“人才定做”班建设,打造实践育人的新模式。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合作企业参与我校应用型人才方案的制定和培养过程管理,指派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能力强的企业专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并指导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供实训设备、场地及相应报酬,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企业就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直接面向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避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材料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这磁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受“订单式”培养单位的青睐。目前,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已与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晶科班”,与湖南千源铝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千源班”、与湖南梨树园涂料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梨树园班”、与贵州中伟正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中伟班”等,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受到了相应企业的好评。

三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以“聚乙烯醇纤维材料与制品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省级“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功能无机及高分子材料怀化市重点实验室”、“稀土发光材料与器件怀化学院重点实验室”、市“建筑环保铝表面处理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为依托,建成了5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新购一千五百余万元工程设备,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导师开设创业讲座及现场指导,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创造了条件。近3年来,组织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50余项,省级立项近10项;组织申报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项目33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23余项;有四名在校大学生成功创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积极性和实战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广泛开展大学生学科创新竞赛活动,提升专业综合素养。学院制定了《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奖励办法》,每年安排近1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相应学科创新竞赛活动,确立了“一师至少一项目,一生至少一赛事”的目标,形成了师生人人参与的局面,逐步实现了各级各类竞赛的全覆盖。近3年,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共有110余人次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创新竞赛奖励。

2 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在培养材料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1) 从目标培养考核入手,保障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质量是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基础,逐步做到了将教学质量与职称评聘和年终教学绩效考核挂钩,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同时继续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课程。

(2) 做实了创新创业型教师教育培训,培养创新创业型应用型人才。要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首先需要有创新创业型教师。我院积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一是有计划地安排了舒友等年轻教师攻读材料专业的在职博士生;二是把具有胡扬剑、张再兴、欧阳跃军等教师送出去到高校或企业进行短期学习、;三是材料类专业教师之间定期相互听课,相互交流与学习;四是坚持集体教研制度,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四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常讲常新、常教常精,坚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意识。

(3) 做好了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教学团队可持续性发展。保证材料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作实长远规划,根据学校助教制度,加大了新进材料类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选派并支持石薇、向德轩、张再兴等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参加国内外教研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他高等学校教师交流经验。

(4)采取了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优化教学师资团队结构。通过此办法,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聘请为我校的企业导师、创新创业导师,我院遴选的企业导师主要分为两类: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以及企业授课教师,分别持有学校或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颁发的“企业导师”证书。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以在生产一线、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为主;企业授课教师均是在专业相关岗位工作五年以上的技术骨干,同时为其配备学院年轻教师作为助教,参与工程实践,增强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优化了材料类教学团队教师的专业结构,提升了材料类师资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

3 深化材料类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

一是做实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通过立项省校级教学改革课题,深化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泶、逐步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二是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材料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改革的主要原则,尝试了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智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① 促进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弊端。② 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③ 重视小组学习的功能,提倡学生带着问题结成小组共同研究学习。④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尤其是课外科技活动。⑤ 组织学生撰写课程小论文。⑥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自主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⑦ 选拔更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三是初步探索了学生间交流形式。培养材料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逐步探讨了加强院内不同专业学生间的交流,甚至实现不同院系学生间的交流。例如,材料科学与工程与化学、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组成研究性学习团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四是积极推进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材料类专业教师根据不同课程特点,探索不同的课程改革措施,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其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4 应用型人才培育成果突显

在校企合作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迅速提升,培养了一批备受社会和企业好评的优秀人才。如优秀创业代表有2010级制药工程专业龙国孟于2016年合伙创立怀化兴乐商贸有限公司、湖南省云孟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湖南省云孟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并分别担任三家公司的董事长、执行董事长、总经理;2009级材料化学专业胡文韬于2017年5月合资创立湖南神谷新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一步法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料、聚烯烃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PVC电缆料以及新型热塑性弹性体胶粒”;2015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李佩瑛于2018年5月合资创立湖南绿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聚乙烯醇基、聚乳酸基、淀粉基等可生物降解环保材料”及相应技术服务。优秀企业管理人才代表有2012级材料化学专业樊赞旭2017年担任欧珀实业有限公司青浦东区区域经理,2018年入职饿了么,任普陀区区域经理;2012级材料化学专业张彦于2017年担任深圳市高科塑化有限公司品质主管;2012级材料化学专业李云双2017年担任江苏固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管兼技术总监。行政事业单位优秀人才代表有2009级材料化学专业陈孟华现任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松柏瑶族乡纪委副书记;2003级化学专业夏勇现任攀枝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钒钛高新区分站副站长。高学历优秀人才代表有2009级材料化学专业刘斌2013年入中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攻硕士学位,被评为优秀研究生,2017年入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长江学者赵天寿教授;2012级材料化学专业周胜林现就读于苏州大学软凝聚态物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17年获苏州大学一等奖学金、2018年获苏州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第一,IF: 9.931)。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应用型化学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福建工程学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福建工程学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