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的影响分析

2019-02-15吴燕红符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负面入院血糖

吴燕红 符丽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 是全球高发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当前临床尚无糖尿病的根治方案, 多通过饮食控制、运动调控、药物治疗等方案控制血糖, 不断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积极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是减少患者病残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负面情绪对血糖的影响逐渐受到临床重视, 情绪调控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心理护理是针对负面情绪具体的护理方案, 本科室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对61例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本科室收治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 纳入标准:实施临床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 患者空腹血糖>9.0 mmol/L, 餐后2 h血糖>14.0 mmol/L;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妊娠、哺乳患者;认知、沟通、精神、意识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传统组和心理组, 各61例。传统组中, 男23例,女38例;年龄22~73岁, 平均年龄(51.2±10.4)岁;病程1~7年, 平均病程(3.5±2.1)年。心理组中, 男25例, 女36例;年龄22~73岁, 平均年龄(51.3±10.1)岁;病程1~7年, 平均病程(3.6±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内容。

1.2 方法

1.2.1 传统组 采用传统护理, 对患者进行常规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糖尿病用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等, 并预防患者并发症发生。

1.2.2 心理组 在传统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加强护患沟通: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针对患者实际心理实施针对性沟通、心理疏导, 对担忧预后患者引导其正确看待疾病;对压抑患者, 引导其进行情绪宣泄;对于紧张、焦虑患者引导其通过看电视、听音乐转移注意力, 保持舒畅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②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了解患者实际喜好状况, 根据患者实际喜好为患者设置温馨病房, 病房定期通风, 保持适宜温度及湿度, 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床单被褥, 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 并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③家庭支持:引导患者家属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引导家属关爱患者、陪伴患者, 不断提升患者生活信心。④社会支持:定期在院内组织病友会, 邀请血糖控制良好病例讲解治疗经历及经验,消除患者治疗顾虑, 提升患者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入院时和护理1周后HAMD、HAMA评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价抑郁状况, 共17项, 每项0~4分, 评分<7分表示无抑郁;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价焦虑状况, 共14项, 每项0~4分, 评分<7分表示无焦虑[1]。血糖达标标准:空腹血糖<6.1 mmol/L, 餐后2 h血糖<7.8 mmol/L。低血糖:患者末梢血糖<3.9 mmol/L[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护理1周后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 入院时, 两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 两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低于入院时, 且心理组HAMD评分(8.1±2.6)分和HAMA评分(7.5±2.2)分低于传统组的(14.2±4.1)、(11.2±3.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护理1周后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传统组护理1周后比较, bP<0.05

HAMA评分入院时 护理1周后 入院时 护理1周后传统组 61 20.2±4.5 14.2±4.1a 18.2±4.3 11.2±3.5a心理组 61 20.3±4.1 8.1±2.6a b 18.1±4.2 7.5±2.2a b t 0.128 9.813 0.130 6.990 P 0.898 0.000 0.895 0.000组别 例数 HAMD评分

2.2 两组患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心理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93.4%高于传统组的72.1%,低血糖发生率1.6%低于传统组的1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目前2型糖尿病临床发生率正逐年升高, 且发病人群正逐渐年轻化, 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加强血糖控制效果,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原则。负面情绪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表现, 负面情绪的发生主要因担忧预后引起。负面情绪与患者治疗依从性存在密切关联,且负面情绪与治疗效果存在相互影响, 负面情绪将导致机体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加重胰岛素抵抗, 影响降糖效果, 而治疗效果较差时将引起患者负面情绪进一步加重, 引起恶性循环[3,4]。

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负面情绪实施的针对性护理方案,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生活环境、护患交谈、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方面实施干预, 结果显示, 入院时, 两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 两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低于入院时, 且心理组HAMD评分(8.1±2.6)分和HAMA评分(7.5±2.2)分低于传统组的(14.2±4.1)、(11.2±3.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任翠萍等[5]的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 心理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93.4%高于传统组的72.1%, 低血糖发生率1.6%低于传统组的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通过心理护理可对症疏导患者负面情绪, 并可提升患者生活及治疗信心,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并减少情绪波动对血糖的影响,进而可提升降糖效果, 也减少不良行为引起的低血糖[6]。

综上所述, 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负面情绪, 提升血糖控制效果, 运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负面入院血糖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涉及商业伦理的负面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