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9-02-15郭海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手术室剖宫产切口

郭海玲

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 由于麻醉学、输血、输液、手术方式、手术缝合材料的进步, 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产科合并症, 挽救产妇和患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2]。剖宫产会对产妇机体造成较大的影响, 手术切口有感染的可能性, 因此需要做好围手术期的切口护理工作[3]。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手术室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28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1次剖宫产175例,2次剖宫产41例, 3次剖宫产12例。本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监督下进行,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需行剖宫产手术;②患者无严重产期合并症;③患者精神状态和言语表达能力正常。排除标准: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14例。参照组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28.4±3.6)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4±1.15)周。观察组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28.0±3.4)岁;孕周 37~41周 , 平均孕周 (39.01±1.14)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确认产妇身份,了解其既往病史和相关药物禁忌, 密切关注各项生命体征指标, 配合医生完成手术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 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手术前向患者详细讲述手术的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与产妇保持密切的交流, 通过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期心理压力, 避免产生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同时使用爱力减痛分娩法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 提高耐受能力。②手术室环境的消毒护理:术前1 h开启层流净化空气系统, 降低空气细菌含量, 做好手术室各物体设备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③术前准备:术前将所有相关设备、器械准备齐全, 手术期间控制手术室内人数, 尽量避免人员的出入。④严格遵守菌操作:进入手术室前更换高压灭菌服,对产妇前进行术前评估, 做好手术部位及周围皮肤的清洁消毒。巡回护士严格把控0.5%碘伏量给予, 预防消毒纱球过湿,增加低体温的几率。⑤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考虑到抗生素对新生儿的影响, 采取新生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滴注抗生素;对于手术时间>3 h的产妇, 出血量>1500 ml可在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次, 有助于避免发生术后感染。⑥术中做好保暖护理:控制室温在23~25℃, 适当加热输液温度, 减少暴露部位, 在非手术部位用无菌被褥或毯子遮盖。⑦包扎护理:术毕用医用粘贴膜10 cm×25 cm加压包扎, 利于止血, 减少切口暴露在空气的几率。⑧术后护理:用温度适宜的生理盐水将产妇身上的消毒液和血液清理干净;转运时尽量避免对产妇进行幅度较大的移动, 避免牵拉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切口愈合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①对患者产后随访2个月, 记录切口感染发生情况;②切口愈合效果判定标准:切口出现严重化脓, 需切开引流视为愈合不良;切口有炎症反应, 如红肿、硬节、血肿、积液等视为愈合欠佳;切口平整、未发生不良反应视为愈合, 愈合良好率=(愈合+愈合欠佳)/总例数×100%;③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调查患者满意度,分为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有2例感染, 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75%(2/114);参照组患者术后有9例感染, 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89%(9/114);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率为97.37%,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91.2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比较[n, 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74%,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n(%)]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原因主要是手术对皮肤和皮下黏膜造成机械损伤, 人体第一道防御机制遭到破坏, 增加了皮肤进入皮下组织的几率[4], 此外, 失血过多会导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 进一步增加感染几率[5]。因此, 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需在各个环节保证切口不被细菌侵入引发感染,而手术室护理对预防切口感染具有积极作用[6,7]。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通过心理健康护理, 可减轻因不良情绪和疼痛产生的应激反应, 提高产妇依从性, 缩短手术时间, 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8,9];通过对手术室环境、设备器械、操作过程以及手术人员的消毒管理, 可有效避免患者机体收到外界细菌感染的几率;由于患者手术期间机体免疫能力有所下降, 通过适当服用抗生素以及保温护理可提高机体抵抗能力[10-12];从切口愈合效果上看, 手术室护理对切口的护理更加全面细致;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说明手术室护理充分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

综上所述, 在剖宫产手术期间采用手术室护理有利于术后切口的愈合, 降低切口感染的可能性, 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手术室剖宫产切口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