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应用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的效果研究

2019-02-15索忠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奶量乳汁母乳喂养

索忠风

剖宫产母婴分离可能导致产妇出现乳房肿胀、乳腺管堵塞、延长泌乳时间、减少泌乳量等一系列问题, 故对其实施乳房护理十分必要[1]。有研究显示[2], 采用中药热敷和按摩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产妇奶量分泌, 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基于此, 为探究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在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 对本院妇产科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进行了本次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1月于本院妇产科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对照组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27.81±2.73)岁;孕周37~40周, 平均孕周(38.32±1.23)周。观察组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8.12±2.32)岁;孕周36~42周, 平均孕周(38.36±1.22)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如术前准备、术后乳头清洁、心理护理、母婴知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的乳房护理, 具体如下。

1.2.1 中药热敷 术后6 h予以产妇中药封包热敷乳房, 中药封包主要包括通草、陈皮、粗盐等成分, 大小为15 c m×15 c m, 封包中间留有大小为2 c m×2 c m的环形空间, 经微波炉加热至45℃左右后用于热敷乳房, 2次/d, 15~20 min/次,另外注意环形空间对准乳头, 避免其受热。

1.2.2 中医手法乳房按摩 术后12 h可予以产妇中医手法乳房按摩, 首先采用拇指点穴的方式对檀中穴、乳房下穴进行按摩, 然后采用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的按摩手势从乳房根部向乳房方向发散性按摩, 由下至上, 重复交替按摩并扩大按摩范围, 直到乳房两侧, 再用指腹轻轻划半圆来回几次,接着4指张开握住乳房从乳房根部向乳头做梳状, 每侧做3次以上, 最后5指轻捏乳头, 10 min/侧, 2次/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并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的奶量分泌、乳房肿胀、乳腺炎发生、母乳喂养情况。奶量分泌情况判定标准:将产妇奶量分泌情况分为奶量大、奶量中、奶量少、无奶量四种, 乳汁分泌量>50 ml且喂养后有剩余则为奶量大;乳汁分泌量为10~50 ml, 乳房肿胀, 喂养时婴儿发生吞咽声且表现满足感则为奶量中;乳汁分泌量为1~10 ml,奶水清, 喂养时婴儿需要长时间吸允且吃奶时间<1 h则为奶量少;乳汁分泌量<1 ml, 乳房软则为无奶量。奶量分泌优良率=(奶量大+奶量中)/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奶量分泌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奶量分泌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0,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奶量分泌情况比较 [n(%)]

2.2 两组产妇乳房健康及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乳房肿胀率6.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 P<0.05);观察组乳腺炎发生率11.11%(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11%(23/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97, 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75.56%(3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24/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9,P<0.05)。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由于母婴分离使得产妇乳头不能正常接受来自吸允的自然有效刺激, 因此可导致乳腺管堵塞, 延长泌乳时间, 减少泌乳量, 甚至极易出现断乳等一系列问题, 降低母乳喂养率[3-5]。另一方面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吸允, 乳汁堆积于乳腺管内, 则会引起乳房胀痛。因此, 剖宫产母婴分离后予以有效乳房护理是十分有必要性的, 且关键在于有效增加奶量分泌量和提高母乳喂养率。

中药热敷是传统医学进行内症外治、由内透表和疏经通络的重要手法。本次研究是对封包中的通草、陈皮和粗盐等药材进行加热, 并在体表皮肤, 即乳房上开展温热疗法。其中通草、陈皮和粗盐等本身就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的功效, 一直是产后催乳的必备方药[6,7]。经过加热之后, 可以促使乳房表面的毛孔扩张, 使药物中具有通乳、催乳、散结作用的有效成分能更快地进入乳房组织。同时, 中药热敷能够使乳房局部的血管扩张, 进而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 在血液循环的作用下, 催产素的分泌速度加快, 进而促进乳汁的快速分泌。这是因为乳汁的分泌与血液循环具有密切联系。另外, 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 乳腺组织受热之后, 乳腺管会出现软化, 为乳汁的顺利泌出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医手法按摩乳房通过按摩对檀中穴、乳房下穴等局部穴位的刺激, 能够对垂体的分泌以及神经的内分泌系统予以调节, 进而提高糖皮质激素的表达, 使泌乳素能发挥正常作用, 积极合成与分泌乳汁[8]。中医认为乳汁的分泌和经络具有紧密联系, 如果经络的脏腑功能失调, 也会影响乳汁的分泌。膻中穴属任脉, 为治疗产后缺乳的经验穴位, 为“阴脉之海”, 按摩此穴位可达到调和气血的作用。

本次研究观察组奶量分泌优良率、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乳房肿胀率、乳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在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奶量分泌优良率和母乳喂养成功率, 同时还可以降低产妇乳房肿胀率和乳腺炎发生率,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奶量乳汁母乳喂养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宝宝饱不饱,衡量有四招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Should a colonoscopy be offered routinely to patients with CT proven acute diverticulit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