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19-02-15冯振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米沙坦氨氯地平收缩压

冯振玲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 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活、工作。高血压病因诱发因素较多,但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病因有遗传、环境、年龄、生活方式、并发症等因素[1]。因此, 临床治疗中单纯的一种药物治疗虽然起初效果显著, 但伴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 无法控制血压。基于此, 本院对于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药物联合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根据临床中高血压诊断标准, 患者持续3次保持坐位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90 mm Hg;本次研究前未服用过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 自愿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性、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重度肝脏功能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 每组45例。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5∶20;年龄46~69岁, 平均年龄(57.4±4.8)岁。联合组患者男女比例24∶21;年龄46~70岁, 平均年龄(57.6±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20161, 规格:5 mg(以C20H25N2O5Cl计)]治疗, 初始服用剂量1次/d, 5 mg/次, 之后随患者病情调整剂量, 1次/d, 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次[2]。联合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上海延安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浦药厂, 国药准字H20041081, 规格:40 mg/片)治疗, 苯磺酸氨氯地平用法用量同参照组, 替米沙坦初始服用剂量1次/d, 40 mg/次, 之后随着患者病情可逐渐增至1次/d, 80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变化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3]:以患者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血压恢复正常作为显效;以患者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血压有所改善作为有效;以患者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未消失且加重, 血压未改善作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针对药物使用后出现的头痛、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参照组的8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参照组的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 且联合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s, mmHg)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s, mm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45 151.27±13.06 140.68±11.58a 101.84±8.57 91.66±7.89a联合组 45 150.24±12.37 131.05±7.58a b 100.59±9.38 84.15±6.28a b t 0.3841 4.6675 0.6600 4.9958 P 0.7018 0.0000 0.5110 0.0000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随着人们日常习惯的转变, 发病率不断提升,不仅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而且影响到患者与家属的生活工作。近两年随着高血压人数的增多, 病因多与患者精神紧张、饮食多食用高钠盐和低钾、吸烟饮酒关系十分密切。因此, 临床中高血压治疗必须加强重视程度[4-6]。本院为确保高血压临床疗效, 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法, 取得显著成效。

本次研究中, 参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 联合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 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参照组的82.22%, 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参照组的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 且联合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①氨氯地平药理作用:a.该药物具有外周小动脉扩张和降低外周阻力作用, 故可有利于患者所需心肌耗能量和氧需求量的减少;b.对患者缺血区冠状小动脉扩张, 增加患者心肌供养[7,8]。另外, 患者在服用该药物之后, 可在12 h后达到血药浓度最高峰, 且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97%,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②替米沙坦作为治疗高血压对症药物, 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而替米沙坦作为一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可有效解离结合部上与受体拮抗剂亲和度较高的血管紧张素, 为患者临床疗效提高奠定基础;同时根据临床安全性数据研究, 替米沙坦虽然会提高患者的血浆素活性, 但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6]。此外, 患者经口服该药物后, 可快速吸收, 并将绝对生物利用率提高至50%, 让患者的血药浓度提高, 最后与患者体内的葡萄核苷酸结合代谢, 经过终末半衰期20 h后, 通过人体的尿液或者粪便排出[9,10]。

综上所述, 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提高、不良反应减少及血压降低具有促进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米沙坦氨氯地平收缩压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双层片处方工艺研究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误解:吃降压药能平复情绪
桃红四物汤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替米沙坦联合降脂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