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米夫定治疗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2019-02-15钟佳媚张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肝患者抗结核

钟佳媚 张妙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1], 结核病作为我国重大的传染病之一, 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严重影响。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近年来在临床中并不少见, 但是研究发现, 在对两种疾病的同步治疗中, 长期的抗结核治疗, 通常会导致患者乙肝病程延长, 甚至还有可能会加重患者肝损伤, 从而影响治疗进程[2]。因此临床中应该寻求既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还能对患者不良影响较小的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本次研究通过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 来探究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2017年1~12月接收治疗的60例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30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结核和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病变, 无肿瘤疾病, 排除对治疗药物过敏患者及妊娠期, 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男 女 平均年龄(岁) ALT(U/L) AST(U/L) TBil(μmol/L)对照组 30 17 13 37.29±5.71 87.25±24.13 69.46±14.26 20.75±6.42试验组 30 19a 11 36.96±5.27a 89.74±25.27a 71.47±15.06a 21.06±7.13a χ2/t 2.4107 0.2326 0.3903 0.5308 0.1770 P>0.05 >0.05 >0.05 >0.05 >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和保肝治疗, 即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和采用维生素C和护肝片进行保肝治疗[3]。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治疗, 用法用量:100 mg/d, 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肝损伤加重、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肝区不适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对比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ALT(U/L) AST(U/L) TBil(μmol/L)对照组 30 60.25±7.83 34.68±7.16 20.45±5.17试验组 30 28.95±9.71a 20.16±6.75a 15.27±4.29a t 13.744 8.082 4.223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肝损伤加重、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肝区不适发生率分别为3.33%、3.33%、3.33%、3.33%、3.33%、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20.00%、20.00%、20.00%、20.00%、1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肺结核和乙肝是临床中常见的两种传染性疾病, 且近年来两种疾病临床中合并发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4]。肝脏是机体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 虽然乙肝轻度的患者肝脏损伤较小, 但是临床中, 大多的抗结核药物也会通过肝脏代谢,也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5]。肝脏一旦受损,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就会下降, 使得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变强, 进而也会导致肝脏的进一步损伤[6]。

对于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主要治疗即为抗结核治疗和保肝治疗。拉米夫定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抗病毒药物, 经常用于乙肝和肝胆疾病的治疗中。该药物是一种新型的, 且在临床中应用效果较好, 极具代表性的核苷类似物[7]。在动物试验中, 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该药物可在HBV感染细胞以及正常细胞的代谢下生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 该活性物质能够起到阻断病毒DNA合成的作用[8]。用于临床中, 拉米夫定能够有效且快速的抑制HBV的复制, 且抑制作用相对持久, 从而减轻患者体内HBV载量, 改善患者肝组织的病理变化, 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该药物口服吸收良好, 与食物同服也不会降低其生物利用度。本次研究试验组患者加用了拉米夫定, 其肝损伤加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同时其他不良反应(肝损伤加重, 乏力,纳差, 恶心, 腹胀, 肝区不适等)也较少发生, 从而促进患者抗结核和保肝治疗的顺利进行, 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肝损伤加重、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肝区不适发生率分别为3.33%、3.33%、3.33%、3.33%、3.33%、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20.00%、20.00%、20.00%、20.00%、1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拉夫米定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较好, 且对患者肝损伤较小, 临床用药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拉米夫定乙肝患者抗结核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心理护理对乙肝病患者作用研究
下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