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治疗效果

2019-02-15刘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尼可地尔稳定型微血管

刘婷

心绞痛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脏综合征, 其多因冠状动脉闭塞或狭窄所引发。患者会出现发作性胸痛以及胸部不适等表现, 对患者正常生活、学习等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微血管病性心绞痛也被称为“X综合征”, 患者会出现典型劳累型心绞痛症状, 其主要可分为稳定型以及不稳定型[1,2]。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疗法为主, 尼可地尔是近年来临床用于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物, 为探析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的有效治疗药物, 此次研究探析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4例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确诊为稳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绞痛, 无其他严重疾病, 对研究使用药物无禁忌, 意识清晰, 沟通正常。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2例。对照组:男24例, 女18例;年龄42~73岁, 平均年龄(57.6±5.7)岁。观察组:男23例, 女19例;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57.7±5.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 自愿参与, 并在参与研究前签署同意书。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进行常规心电监护以及生命体征观察,吸氧, 并使用曲美他嗪[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 20055465]进行治疗, 20 mg/次, 3次/d, 口服给药。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河南天方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 41024517)进行治疗, 5 mg/次,3次/d, 口服给药。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幅度>75%, 硝酸甘油消耗量降低>75%且未见不良反应则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50%, 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0%则为有效;未达到如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22例, 有效1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16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 ±s, 次/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 ±s, 次/周)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11.3±3.2 7.4±1.6观察组 42 11.5±2.4a 4.8±1.2b t 0.3240 8.4250 P>0.05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中5例出现心悸、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观察组患者中2例出现心悸、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绞痛是多发疾病, 发病后患者极易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是指具有心绞痛样不适或劳力型心绞痛症状, 有客观缺血表现, 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 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但多数研究发现该疾病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不全存在较大关系[4]。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疗法为主, 腺苷、乙酰胆碱等是常用药物。曲美他嗪是临床用于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物,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缺血细胞, 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明显变化, 不会影响心肌对氧的供需, 可限制氧自由基造成的细胞内膜损伤, 改善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力, 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5]。尼可地尔是一种新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 该药物可通过开放钾离子通道, 促使钾离子外流, 从而达到舒张脑血管的作用效果。另外因尼可地尔属于硝酸盐类衍生物, 因此其同时也具有硝酸酯类药物作用,可有效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松弛血管平滑肌, 增加一氧化氮合酶表达, 增加心肌血流灌注量, 避免微血管过度收缩, 具有多重保护心脏的作用效果。另外经临床研究发现尼可地尔也不易产生耐药性, 有助于改善机体能量供应, 抑制炎症反应,预防诸如吡柔比星等化疗用药的心脏毒性, 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6-8]。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 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显效22例,有效1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显效18例, 有效16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 结果显示:治疗前,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为(4.8±1.2)次/周, 少于对照组的(7.4±1.6)次/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观察组的心绞痛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证明在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尼可地尔有助于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另外此次研究中比较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显示: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中5例出现心悸、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观察组患者中2例出现心悸、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证明该药物的应用也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 尼可地尔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帮助患者尽快改善临床症状, 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减轻患者患病痛苦, 且药物使用安全性较高,临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尼可地尔稳定型微血管
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和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参松养心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慢性失眠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