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治疗对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9-02-15杨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病患者程度

杨楠

因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老化, 且伴随多种基础疾病, 合并遭遇的应激事件较多[1], 导致老年患者无助、孤独, 易产生焦虑、抑郁等障碍, 使得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受损, 降低了其认知功能, 因此对于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尤为重要[2]。本研究探讨心理治疗对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 采取计算机式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 各50例。入选标准:①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患者;②年龄>60岁的患者;③对于该研究知情并同意的患者;④焦虑、抑郁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严重肢体障碍的患者;②药物作用导致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的患者;③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损伤的患者;④对于该研究不知情的患者。研究组患者中, 男29例, 女21例;平均年龄(68.85±10.51)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8例,初中文化程度者18例, 小学文化程度者24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31例, 女19例;平均年龄(61.78±9.9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7例, 初中文化程度者18例, 小学文化程度者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药物治疗, 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摄入单胺氧化酶抑制类药物及三环类抗抑郁类药物治疗, 并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治疗, 治疗时间为2个月, 2次/周, 治疗维持时间在40~50 min/次, 予以分阶段的方式治疗;①医护人员及患者间需维持良好的联系,医护人员可与患者聊天, 保持与患者的之间的距离[3];②由具备心理治疗资格的医护人员分析导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 表示理解患者的痛苦表现, 对于患者的倾诉进行倾听, 促使患者发泄自身的情绪;③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因素及存在的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 使得患者可积极的面对自身的疾病, 学会合适的情绪进行发泄[4], 建立治疗疾病的信息;④医护人员需予以患者适当的鼓励、支持, 与医护人员进行积极的配合,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行相应治疗后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①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判定标准:71~100分:轻度困难;31~70分:有不同程度的残疾;0~30分:功能极差, 需要加强支持或监护。②MMSE判定标准:27~30分:正常;21~26 分: 轻度认知障碍;10~20 分:中度认知障碍;0~9 分:重度认知障碍。③ADL判定标准:100分:生活完全自理;60~100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40~60分: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生活完全需要帮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社会有益活动评分为(4.55±1.77)分、自我照料评分为(4.68±0.71)分、扰乱及攻击行为评分为(4.66±0.87)分、个人及社会关系评分为(4.98±0.64)分、总分为(81.46±11.58)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3.19±1.58)、(3.10±1.50)、(3.14±1.45)、(2.39±0.35)、(68.79±10.52)分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社会有益活动评分 自我照料评分 扰乱及攻击行为评分 个人及社会关系评分 总分研究组 50 4.55±1.77a 4.68±0.71a 4.66±0.87a 4.98±0.64a 81.46±11.58a对照组 50 3.19±1.58 3.10±1.50 3.14±1.45 2.39±0.35 68.79±10.52 t 4.0532 6.7321 6.3541 25.1066 5.7264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为(27.98±5.39)分、ADL评分为(81.56±4.71)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24.79±5.35)、(68.95±4.56)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MMSE评分 ADL评分对照组 50 24.79±5.35 68.95±4.56研究组 50 27.98±5.39a 81.56±4.71a t 2.9702 13.6012 P<0.05 <0.0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 老年焦虑和抑郁共病患者较单纯的抑郁症患者的情况更为严重, 患者的自杀倾向更高[5], 且治疗依从性低, 使得病情难以逆转, 因此对于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尤为重要, 以此提高治疗依从性, 促使其恢复正常的认知功能,降低自杀率[6]。

本研究对于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对其心理需求进行满足, 建立其面对疾病的信心。本文研究数据显示,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社会有益活动评分为(4.55±1.77)分、自我照料评分为(4.68±0.71)分、扰乱及攻击行为评分为(4.66±0.87)分、个人及社会关系评分为(4.98±0.64)分、总分为(81.46±11.58)分 , 均高于对照组的 (3.19±1.58)、(3.10±1.50)、(3.14±1.45)、(2.39±0.35)、(68.79±10.52)、分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为(27.98±5.39)分、ADL评分为(81.56±4.71)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24.79±5.35)、(68.95±4.56)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对于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采取心理治疗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显著, 还可改善社会能力, 可将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 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采取心理治疗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显著, 可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病患者程度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心理治疗的常见误区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